摘要:9月5日,教育部公布“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第三批认定、第四批入围名单,190支高校教师团队获第三批认定,200支团队入围第四批名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于2017年启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
9月5日,教育部公布“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第三批认定、第四批入围名单,190支高校教师团队获第三批认定,200支团队入围第四批名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于2017年启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2018年初公布首批认定名单,至今已开展四批。作为推进高校一流教师队伍建设的典型活动,入选这份名单不仅是对高校教师团队突出成绩的肯定,也是教育部在重大教育改革试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观测指标。
2021年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曾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明天就是第41个教师节,软科(ID:zuihaodaxue)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四批入选情况进行统计(此处“入选”指前三批认定名单+第四批入围名单,下同),回顾活动开展和高校一流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祝全体教师节日快乐~
据统计,全国共591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已获认定,另有200支团队新晋入围第四批名单,共来自全国442所高校,覆盖各学科门类和东中西各省份,其中仅有46所高校连续四批入选,包括5所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国防七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是唯一一所有5支教师团队入选的高校。
黄大年:是名字,是榜样,是精神
2018年,教育部认定首批201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这份名单中,有一个人和一所学校显得格外特别——黄大年、吉林大学。这一年,黄大年(曾任)、刘财担任负责人的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师团队,于吉红任负责人的化学教师团队获认定,吉林大学也成为全国唯一获批建设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高校。
黄大年是谁?2009年,已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的黄大年放弃了在英国取得的一切,回到母校吉林大学任教。次年起,他担任国家多项技术攻关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带领下,我国仅用5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20多年走过的路。同样在他推动下,2016年9月,吉林大学成立交叉学科学部,由黄大年担任首任部长。但不久后,他便因长期过度劳累病倒了。2017年1月8日,他最终因胆管癌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时年58岁……黄大年用一生诠释了何谓“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黄大年为吉林大学的学生们授课
(图源:新华社,2011年4月10日摄)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未竟的事业,留待后人续写。8年多来,吉林大学先后5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总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师团队续上了吉大地质宫那盏“不灭的灯火”;化学教师团队在“下一代显示材料和技术”等研究方面攻坚克难;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团队在负责人孙正聿带领下,“以科研支撑教学,用理论铸魂育人”;仿生科学与农业工程教师团队20年躬耕跋涉,深入参与国家深空探测事业;数学理论与应用教师团队赓续吉大数学精神,探索顺应时代发展的综合教学体系。
仅2所非“双一流”,连续4次入选
据统计,在入选的442所高校中,仅有46所高校连续四批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其中,仅有2所为非“双一流”高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寒地医者,敢为人先
作为1981年的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不仅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领域底蕴深厚,更始终敢为人先,做医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探路者。在姜洪池教授带领下,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教师团队多年来不断强化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9年,学院成立专项研究团队重塑临床课程体系,形成了新医科统领下迭代升级的本科临床课程体系。近五年来1629名本科生受益,临床执业医师首考通过率超过91%,为临床医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哈医样本”。
公共卫生与健康安全教师团队瞄准国际前沿与人群重大健康需求不断攻关创新,2007-2021这15年间所获得的国自然项目数位居全国预防医学领域第一;药理学教师团队在杨宝峰院士带领下,发展为寒地心血管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次获批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心血管病学教师团队多年深耕冠心病及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和心肌保护基础研究领域,原创成果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精准诊断与早期防控提出新思路。
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行业的人才重镇
曾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管理,坐落于云南这座“有色金属王国”的昆明理工大学,立足学科、地缘优势,担负起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的重任。冶金工程教师团队开发出绿色高效提炼贵金属、粗锡短流程精炼以及稀散金属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等系列新技术;冶金热能工程教师团队创建了冶金热过程非线性强化及节能减排基础理论及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长期致力于冶金及化工行业废气净化与资源化领域的科研创新。在冶金与能源领域,昆明理工大学以“冶金能源融合、服务双碳战略”为目标,深入推进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冶金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在第四批名单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季维智领衔的灵长类生物学教师团队再次入围。团队在在国际上率先实现灵长类基因编辑,被誉为人类疾病模型建立的里程碑性工作,入选Nature年度全球最成功的八大科学事件及《MIT科技评论》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引领胚胎早期发育理论与技术持续创新,成果获评2023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60所高校,首次入围
众行致远,大道不孤。2018年以来,一个个以“黄大年”名字命名的团队不断涌现。而据统计,在最新的第四批名单中,有60所高校为首次入围。
与前三批略有不同的是,第四批入围名单中,智慧、智能、数智这些关键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如民政职业大学的智慧养老服务教师团队、南昌航空大学的智能检测技术与仪器装备创新团队、西南民族大学的数智赋能青藏高原药-食-饲用资源教师团队等;交叉学科作为最年轻的学科门类,也渐有更多的教师团队凝聚成型并积蓄科研育人力量,如国际关系学院依托全国唯一实现“国家安全学”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优势平台,走出了一支支持国家安全领域多项重要立法和研究工作的国家安全教育育人团队。
传统优势学科也在不断更新迭代焕发生机,锻炼出一支支更具有战斗力和生命力的教师团队——山西医科大学的特种医学学科,已连续3年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一,特种医学教师团队在学科带头人李思进教授的带领下,重点开展放射性分子影像精准诊疗等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经济学教师团队负责人王文举,现为学校党委书记、数量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在他带领下,团队精心打磨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持续为首都乃至全国培育具备新时代视野的卓越经济学人才;作为辽宁省唯一学科专业覆盖石油化工全产业链的高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筑牢国家能源安全人才根基奠定坚实基础,能源化工低碳利用与新材料教师团队为东北全面振兴、国家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落地再添“抚油动能”。
“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2021年习近平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他这样强调。为师之道,首在师德,德如北辰,众星共仰。为师之道,亦在师能,师德为体,师能为用。做“大先生”,也做“大科学”,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在科研创新中勇攀高峰,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来源: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