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吐槽界扛把子”罗永浩遇上“百亿餐饮巨头”西贝,这场公关战从一开始就注定充满戏剧性。
当“吐槽界扛把子”罗永浩遇上“百亿餐饮巨头”西贝,这场公关战从一开始就注定充满戏剧性。
谁也没想到,一顿饭引发的吐槽,会演变成全网围观的“大型翻车现场”。
故事的导火索,源于罗永浩对西贝的一次公开吐槽。
这位以敢说敢言著称的“行业鲶鱼”,直接点出西贝两大“槽点”——预制菜问题和价格偏高。
图源:@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本以为只是普通消费者的体验分享,却没想到捅了“马蜂窝”。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回应言辞愤怒,还直接曝光了罗永浩及其友人的就餐菜单和细节。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据其透露,当时服务员询问评价时,罗永浩回复“挺好”,但同行5人却点了15个菜,部分菜品还点了双份,最终只有两个菜没吃完,且结账时累积了会员积分。
随之而来的#罗永浩当面说挺好背后说恶心#话题迅速发酵,贾国龙更是放话“一定会起诉罗永浩,对我们伤害太大了”。
这番“宣战”言论彻底点燃了罗永浩的斗志。
要知道,在“撕逼界”罗永浩还从未输过,这次自然也不会例外。
他开启了高强度输出模式,连发数十条微博应战。
先是转发送iPhone 17,求助网友提供专业设备和方法检测食物烹制时间;紧接着又豪砸10万悬赏,公开征集西贝预制菜的证据。
图源:@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这波“先下手为强”的操作,直接把西贝推到了舆论泥潭的深渊。
俗话说“一人拾柴火焰低,众人拾柴火焰高”,网友们的力量很快让西贝“底朝天”。
截止目前,罗永浩已经po出了西贝生产的“小牛焖饭牛肉包”“椒麻鸡”等产品信息,包装上“堂食袋装,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加热后食用”的字样格外扎眼。
图源:@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更致命的是,他还找到了人民网曾发布的《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不少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达80%,西贝赫然在列。
图源:@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不仅如此,罗永浩还发布了晚八点半的直播预告,称要和大家详细聊聊事件进展,并强调自己不是针对西贝,初心是想推动预制菜行业透明化。
图源:@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到此双方的“宣战”暂时休战,但所有人都知道,今晚的直播注定是一场“狂风暴雨”。
西贝这波公关操作,堪称“史上最抽象”,每一步都精准踩在舆论雷区上。
首先,创始人贾国龙的高调回应,直接将西贝推向了舆论中心。
本是一场可以低调处理的消费者吐槽,却因老板的“愤怒反击”变得愈演愈烈,网友们的目光瞬间聚焦到西贝身上,各种“黑料”被不断扒出。
其次,曝光顾客菜单和就餐细节的行为,被网友质疑侵犯隐私。
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个人信息保护的当下,这种“内涵式”的回应不仅没能反驳罗永浩的吐槽,反而让公众对西贝的好感度直线下降,质疑“输不起”。
更关键的是,西贝对罗永浩的认知出现了严重错位,将其定义为“搞事博流量的大V”,却忽视了罗永浩本质上也是消费者,其吐槽的内容都是基于真实的就餐体验。
“不把消费者当回事”的态度,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在“预制菜”的解释上,西贝更是模棱两可。一味搬出行业概念里的预制菜定义来否认,却没考虑到大众认知中的预制菜就是加热速食。
这种“消费者教育”式的回应,不仅显得傲慢,还拉大了与大众之间的沟通鸿沟,让网友们觉得“西贝在狡辩”。
最致命的是,西贝始终避而不谈“贵”的问题。越是藏着掖着,大众就越发好奇。
很快,有网友扒出去年贾国龙的内部讲话:“西贝贵不是问题,贵得不值才是问题”。
可如今西贝的菜量和口味被诟病,还被质疑使用预制菜,“贵的价值”概念根本无法落地。
这不禁让人想起百果园创始人此前的争议言论,两者都犯了同一个错——没有意识到归根结底是产品力撑不起品牌力,空有价格却没有口碑。
图源:小红书
反观罗永浩的操作,堪称公关教科书。
深谙借势热点之道,苹果发布会刚过就送iPhone 17,成功吸引了大量关注;
10万悬赏征集证据,表面上是找西贝的问题,实则是拉拢网友阵营,将建言献策的网友变为“我方盟友”,瞬间扩大了影响力;
最后拔高立意,强调自己不是针对西贝,而是想推动预制菜行业透明化,一下就把自己塑造成了“为民解忧的英雄”角色。
两相对比,西贝的公关抽象高下立见。
有人说西贝的公关“蠢”,但这话其实并不全面。
西贝之所以如此“激动”地回应,背后也藏着品牌转型的困局。
自去年年底起,西贝就从主打地域性风味进行了转型,不仅更迭了品牌logo,去掉了代表西北特色的“莜面”符号,换成了扁平化简约的“西贝XIBEI”。
那句经典的“I LOVE莜”广告语,也变成了“家有宝贝,就吃西贝”。
图源:西贝XIBEI
不难看出,西贝现在的定位是场景属性更强的“家庭欢乐餐厅”。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社交媒体上关于西贝口味和性价比的吐槽络绎不绝,“月薪三万的打工人吃不起西贝”成为段子,但门店依然排长队,营收还创新高。
答案就藏在西贝的“转型策略”里——拿下“两脚吞金兽”的心,就能掌握家庭财政权。
可以说,西贝对儿童消费场景的服务,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细节。
花式多样的气球、孩子上桌前用湿纸巾擦拭的儿童座椅、空白的涂色画本和蜡笔、用餐结束后的精心贴纸。
甚至把儿童菜单做成识字绘本,还培养了“人均幼师”的服务员,研发营养均衡的儿童餐菜式。
图源:小红书
比起餐厅,西贝更像是一个以餐桌为单位的儿童游乐场。
“贵”的核心是“宝性化”服务的情绪价值,给家长提供了短暂的“育儿避风港”。
正所谓“千金难买孩子开心”,家长们根本无力招架。
也正因如此,一个馒头敢卖21块,一盘生菜49块,年年被骂的西贝,业绩却能一路狂飙到百亿。
2024年,西贝的门店数量接近400家,人均消费达到98元,足以和餐饮巨头海底捞比肩。
但罗永浩吐槽的“预制菜”风波,无疑触及到了家长最心系的“儿童食品安全”领域。
在绝大多数家长眼里,孩子的饮食健康永远是首要的,玩得开不开心都得排在后面。
所以说,被命中“靶心”的西贝,必然不可能装瞎不回应,不然根本没法和家长们交代。
可遗憾的是,西贝的公关技巧实在不敢恭维,与其说是公关操作,不如说是老板的情绪发泄,这无疑是给自己挖了更大的坑,让事态彻底失控。
估计今晚八点半,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得一边蹲着重温罗永浩的直播,一边后悔自己当初为啥要那么“激动”。
来源:铭仁TAT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