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 质量创新之路踔厉前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2 18:12 1

摘要:质量是发展之基,强国之要。从质量兴省到质量强省建设,贵州至今已走过14年的风雨历程。在14年的发展过程中,贵州抓住质量政策机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企业大都获得成功。

□ 陈 施 杨 紫 本报记者 李 嘉

质量是发展之基,强国之要。从质量兴省到质量强省建设,贵州至今已走过14年的风雨历程。在14年的发展过程中,贵州抓住质量政策机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企业大都获得成功。

贵州省市场监管部门瞄准科技推广应用、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品牌等方向,延长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致力于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除家喻户晓的茅台等白酒企业,贵州的轮胎、钢绳、飞机等产业都走出了一条“以质取胜”的发展之路。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东来表示,9月16日召开的中国质量(南京)大会将颁发第五届中国质量奖,贵州射电天文台中国天眼FAST团队、贵州航天电器、中铁五局高原项目QC小组3家入围建议名单的组织和企业有望代表贵州,将中国质量奖的最高荣誉带回高原腹地,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为贵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路增添了新亮色。

通过梳理近几年来贵州质量强省建设的发展脉络,人们不难发现,黔贵大地已悄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质量变革创新之路。

质量管理变革带来嬗变

8月26日,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在黔西北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毕节市举行2025年贵州省“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席质量官培训,揭开了“质量月”活动的序幕。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进表示,首席质量官是推动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力量,也是推动质量强省的中坚核心力量。没有点上的突破,就不会有面上的提升。他还以贵州磷化集团为例,讲述该集团过去进军某国农业化肥市场的过程中,企业首席质量官团队在攻克工业级磷酸二氢钾浊度指标难题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在注重首席质量官培养数量的同时,贵州还重视首席质量官培训质量。2024年,贵州已形成首席质量官典型案例84个,其中贵州茅台酒厂“以全场景质量责任为核心的全方位能力保障体系”、贵州红星发展“以七大体系为核心的RGB质量管理模式管理实践”入选市场监管总局首席质量官创新实践典型案例。

当前,贵州提出与全国同步建成质量强省,形成贵州特色质量优势。贵州质量管理者的愿景是,寄希望“六大主导产业”,涌现出一批质量管理的首席领军人物,早日实现质量强省目标。众所周知,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也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通过质量管理创新来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实现新质生产力积厚成势和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成为贵州省质量条线的共识。

在此背景下,增加质量创新的政策供给,提上了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近几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一直把质量摆在重要位置,制定质量强省政策和年度工作要点,匹配项目和资金,一步一个脚印抓质量提升。如,在大力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过程中,贵州以揭榜挂帅的形式,实施58个质量发展项目,撬动社会质量投入10.24亿元,形成了一批实打实的质量提升成果。2025年,贵州又在绘制重点产业链质量图谱的过程中,通过系统梳理企业400多项质量问题需求,聚焦酱香白酒、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大数据、刺梨等产业新增实施质量强链项目,创新链长组织、链主引领、链员协同、基础支撑、技术赋能的质量提升模式。

企业是质量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2025年,针对企业存在的产品同质化、质量竞争力弱、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印发进一步做好质量强链有关工作的通知,通过品牌价值评价、贵州精品培育帮扶、质量强链项目实施等系列举措吹响企业质量创新集结号。

业界权威人士认为,在“大质量观”时代,通过质量管理创新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非常重要。就贵州而言,2024年以来,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链,创新裂纹数字监控有限元细节模型,解决质量问题506起,上下游质量问题下降50%。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制度建设、能力培育、数字化赋能及创新管理,构建“高质量、低成本、强韧性”供应链体系,提升锻造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助力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链,瓮福集团通过20余项数字化质量管理创新,攻克氢氟酸纯度和含水率等卡脖子指标,工艺效率提升40%,实现电子级制造。更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与福建省推进跨区域质量合作,宁德时代用AI识别质量波动并分析风险,减少产业链上游原材料质量损失。

贵州民营企业2025年第二季度运行情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贵州企业综合成本增长,盈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贵州企业过程质量损失较大,亟待增加质量投入,追加质量耐心资本。

这同时也催生了质量管理理念上的变革创新。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提出,要致力提升质量“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该局要求全省链主龙头企业对标领军企业,围绕质量强国领军企业要求的15个要素维度、29项具体指标深入理解学习,对照先进、看齐标杆,按照培育导则,以“比、学”实现“赶、超”。白酒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锂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企业主动站出来,在技术层面攻关质量管理难题,把经验型的质量控制转换为科学依据和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创造新的质量比较优势。

提升质量“含金量”,要求企业坚持价值创造导向,提升产品服务价值。贵州聚焦服务痛点和消费者新需求,实施服务品质提升计划,改善服务消费体验,加快产品工业设计、服务设计、文化创意协同发展。通过掌握标准话语权,积极制标贯标,特别是刺梨、酸汤等贵州省特色优势产业,发挥首席质量官作用,加快研制一批国际国家标准,从标准话语权入手,逐步掌握行业定价权。同时,注重商标品牌保护,从技术迭代和管理创新两方面培育核心知识产权,提升品牌正面效应,锻造核心竞争力。

提升质量“含绿量”,需要发挥独特优势,在产品碳足迹、碳计量和循环利用方面提前布局。贵州企业不乏在赤泥、锰渣、磷石膏、废酒糟、回收电池等方面循环利用的经验,接下来还将在拓展产业链和增品种、提品质等方面寻求突破。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提出,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导向,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落实“双碳”方案,持续跟踪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运用质量认证、质量品牌、融资增信等手段,把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企业品牌价值,加强产业供应链、品牌价值链、金融创新链融合发展,增进品牌“含绿量”。

质量强链夯实发展根基

近几年来,贵州省质量强链分类施策取得明显成效。8月21日,全国质量强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抓统筹强化质量强链支撑保障,抓项目强化质量强链落实见效”的两条经验,获得与会者的关注和认可。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向贵州省委常委会会议重点汇报质量强链工作,被纳入贵州省委季度重点调度事项。此外,质量强链工作纳入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等重磅政策文件。推进质量强链“项目化、集成化、规范化”改革,被纳入贵州省改革重点任务。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进入贵州省第十五个五年规划重点专题。

质量强链需要资金保障。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促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工作方案》中,对全省400余个重点项目进行清单化、全链条质量要素供给,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研究并明确刺梨、酸汤等特色产业市场监管领域质量强链任务,给予强链项目资金保障。保障锂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跨区域质量强链项目专项资金,为新能源电池级材料检验检测平台建设赋予强劲动能。

贵州省级层面的政策导向发挥了良好的传导效应。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贵州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和“3533”产业目标,累计实施质量强链项目16个,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11个,绘制质量图谱47套,实施重点质量攻关项目84个,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82个。

成绩来之不易,成功必有方法。在推进质量强链过程中,“传统产业抓升级,新兴产业抓壮大,未来产业抓培育”是贵州取得质量强链推进成果的三大秘笈。

在抓传统产业升级上,贵州强力推动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之一的白酒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投入近千万元开展酱酒产区质量认证赋码,推动茅台等自创新一代产业链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创新开发防二次使用防伪瓶盖,智能化改造包材生产设备,攻克酒瓶质量难题,带动260家酒企质量提升。依托市场监管总局酱香型白酒品质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完成拉曼流式分选仪等国家重点检测项目研究,引导龙头企业在生物、信息、食品、材料等“4T”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推动贵州习酒实施“基于数字化酿造的酱香型白酒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建设立体集约式厂房及润粮、上甑、摘酒等智能装备,构建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年产1000吨智能化生产,推动传统工艺与数字技术融合。推动贵州董酒开展“董香型白酒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明确提升品质的窖池与容器选择,填补行业研究空白。

在抓新兴产业壮大上,贵州聚焦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链全流程发力。上游抓技术创新补链,国家煤检中心联合贵州师范大学“变废为宝”,研发煤矸石制备聚合铝铁联产白炭黑负极原料。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新能源电池材料性能分析与优化”项目,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性能提升与检测体系建设,开发性能优异的PSP隔膜原材料,填补产业链质量图谱空白。中游抓质量管理强链,8家重点企业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并作为质量强国领军企业重点培育,57家链上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体系。下游抓绿色回收延链,贵州磷化集团给予1330万元奖金实施10个揭榜领题项目,建成全省首条全要素电池回收生产线,磷铁回收率达90%,碳酸锂回收率达93%,打通磷石膏废渣制建筑砌块和食品包装箱技术路线,相关产品出口东南亚和澳大利亚。

在抓未来产业培育上,贵州围绕“算力和大数据”,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研制大数据标准469项,为39个数据中心、60家重点单位,测试数据产品关键研发参数220余个,检定设备1000余台,服务形成超92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算力规模。完成300项国产电路芯片检测验证,服务全省10余万张智算芯片部署,完成电子元器件、信息处理设备等8类168种安防产品抽查检测,全省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成为全国国产智算能力最强地区之一。

近年来,贵州省市场监管局还针对相关产业链前沿科技与学术难题,主动走出去“借智”。邀请北京理工大学专家团队,对贵州航天产业链质量提升开展课题研究。委托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组建专家团队,利用先进的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模型,实施中国航发贵州黎阳供应链质量管理建圈强链项目,评估贵州航空航天全链条质量管理能力,打造“黎阳航发”“林泉电机”先进装备制造生态圈,解决飞机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难题。聚焦酸汤品质不稳定问题,联合中国农科院、中国工程院、江南大学院士团队共建“中国酸汤产业研究院”,突破乳酸菌提纯、复合菌种发酵、亚硝酸盐控制等质量控制技术,打造酸汤成果转换中试平台,开发低钠酸汤、益生菌酸汤等新品,实施质量科技创新项目。通过引进专业团队,绘制6+9+N产业链质量、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全息图谱,贵州2万多家规上企业精准定位重点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梳理汇总质量问题需求。

此外,围绕特色产业质量强链,贵州省市场监管局致力开展贵州精品培育,联合组建品牌培育专家库,建立质量品牌研究院,新增完成品牌价值评价,按重点产业进行分析诊断,牵头发布第一批“贵系列”精品品牌。其中,毕节市大方县在推进天麻产业链质量提升试点任务中优势突出,2025年“大方天麻”入选农业农村部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快速注册“村BA”商标39件、“村超”商标129件,实现“贵系列”商标全类别注册。在省级质量发展项目引导下,南山婆全国首创酸汤发酵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14条,利用ERP、CRM等产业链质量管理系统,实现酸汤发酵一键式酿造,“一物一码”全程质量追溯。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处负责人表示,当前市场监管总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一站式服务专家行首站落地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贵州将强化质量政策连续性和协调性,加强质量强链项目储备,定期更新质量强链“一图三清单”。推广并继续完善“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贵质通”,从2024年9月上线至今,该平台已完成一站式服务超8000单。形成“绘图谱、立项目、提质量、育精品”工作格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一批质量强县,打造质量强国领军企业和质量强省标杆企业。

质量融资增信拓展发展空间

全省9个市州全覆盖推动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其中5个市州配置落地质量融资增信金融产品49种,明确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费率不得高于1%。

全省质量融资增信贴息支持惠及企业数量5443家次,累计授信额度158.2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90.04亿元。

透过这一组组详尽的数据能清晰的看到,在黔贵大地正涌动着质量融资增信金融创新的风潮,给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质量提升拓展了无限想象空间。

2025年3月,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在与贵州省税务局和6家省级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基础上,又与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制定年度重点项目落实清单,完善名单推送型银企对接建设,对地方法人银行在货币政策上给予支持,并下调融资利率。

在铜仁市松桃自治县,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质量融资增信的直接受益者。该公司是自成立以来,通过“企业+工坊+农户”模式打造“鸽子花”苗绣品牌,产品涵盖服饰、刺绣、银饰等非遗产品,累计培训2万余名绣娘,带动4000余名妇女就业,有效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该公司通过“铜品税贷”再贷款,获得建行铜仁市分行“铜品税贷”产品贷款150万元,贴息前利率5.05%,贴息后达到当地最低利率水平。质量融资增信资金的投入,使其产品质量稳定改造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据了解,为推动质量强链和金融赋能融合,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在进一步做好质量强链有关工作文件中,聚焦重点产业链联合地方金融机构开发金融产品,创新推出“筑质贷”,破解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链数据质量认证难题,3家大数据相关企业获得数据质量贷款6430万元。围绕质量强链重点,推出“黔质贷”优化数字化风控模型,贷款发放效率同比提高5%,累计参与企业300余家,其中52家制造业企业获得授信2.85亿元,116家中小企业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获得高额度贷款支持。

推动品牌价值向质量融资转化,是贵州质量融资增信的一大创新点。近年来,贵州省市场监管局联合金融机构,为企业开展质量融资培训和品牌价值评价,并将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向合作金融部门推送。在“中国品牌日”铜仁活动中,相关金融机构现场解读质量品牌融资增信方案和质量品牌金融服务申请流程,与品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品牌价值为桥梁,搭建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渠道,推动价值39.95亿元的“梵净山茶”品牌融资变现。

为让更多企业及时获得质量融资增信红利,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推广“黔质贷”“铜品税贷”等先行先试地区经验,推动与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等金融机构签订的战略协议在全省各市州落地开花。其中,2025年“铜品税贷”已争取到省级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贴息。毕节市“毕惠贷”打通部门质量数据壁垒,归集经营主体质量数据,解决270家次经营主体融资1.56亿元。黔东南州推出“苗岭普惠贷”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助力中小微企业质量融资,2025年上半年累计发放48.28亿元,引导企业将质量融资增信资金用于质量管理改进、设备更新、质量技术改造、打造品牌等质量提升活动。

融资增信是系统工程,也是个新鲜事。目前,各部门在认证增信、信用增信、质量增信协同效率上还需提高,国家层面统一的质量和信用要素归集平台亟待早日建立。贵州将建立质量信用要素模型,深化“大数据+信用+质量+金融”融资方式,组织有关部门建立质量融资增信国家标准,规范融资行为,能避免金融机构“内卷式”竞争带来的融资风险累积。

实践证明,质量融资增信能增加企业渡过质量难关的信心,质量能增加金融机构对企业再贷款的信心,贷后质量跟踪帮扶可实现多方受益目标。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的部署要求,结合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工作,从信用、杠杆、风险3个维度,以更稳健的态度认真探索,稳步推进质量融资增信工作,促进公平竞争的统一大市场建设。

8月26日,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在毕节市举行2025年全省“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席质量官任职培训开班式。

贵州省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深入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重点企业走访。

“贵质通”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线上服务。

贵州航宇科技厂区一角。

2024首届中国凯里酸汤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