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强哥今天写这篇文章,主要想根据最近两年就业情况,分析当前及将来一段时间就业应当采取何种策略,主要针对刚入社会的大学生,中专生等人员,同时兼顾职场频繁跳槽不稳定的人员,给他们一种切实可行的分析参考,内容详细全面,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文章有理有据有数据和典型例子,
大家好我是强哥
强哥今天写这篇文章,主要想根据最近两年就业情况,分析当前及将来一段时间就业应当采取何种策略,主要针对刚入社会的大学生,中专生等人员,同时兼顾职场频繁跳槽不稳定的人员,给他们一种切实可行的分析参考,内容详细全面,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文章有理有据有数据和典型例子,如果你对我国当前就业形势感兴趣,那么欢迎你继续往下看。
现在咱国家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就业市场那情况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一方面,年轻人找工作特别难,失业率老高了;另一方面,搞人工智能研发的岗位,一个月工资能有10万。在这种又有挑战又有机遇的情况下,得有个清楚的行动办法,也就是得做好职业规划。
现在就业市场上有句话传得挺火,说“一个月给3000块,招不来一个农民工,却能招来一个大学生”。这话虽然是调侃,但也能看出现在毕业生找工作压力有多大。
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7月,咱们国家城镇里16到24岁劳动力的失业率达到了17.8%,创了新高。而且,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有1179万,比上一年多了21万,找工作的竞争可太激烈了。在这么复杂的就业环境下,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中专生,还有那些老是换工作的职场人,都特别需要一套科学的找工作办法,好应对这些挑战。
下面,我将从:就业现状与机遇、就业误区职业陷阱、就业策略、不同群体差异化决策、多维度突破就业困境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现在这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特别明显。传统行业压力老大了,新兴领域却越来越火。一方面,央企和国企的岗位竞争可激烈了,整体上是3.5个人抢一个岗位。另一方面,新能源、电子通信、机械制造这些行业招人需求比上一届多了22.37%。
年轻人找工作难,主要还是结构上的问题。有些高校毕业生想去的岗位,门槛高,去不了;制造业企业想招的人,又招不到,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缺口特别大。到2025年,制造业十个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差不多有3000万人,缺口率达到48%。
新兴行业现在有好多就业机会。2023年18个新兴赛道里,AI大模型领域给应届生的岗位比上一年多了172.53%。智能制造、AIGC、AI大模型这几个领域给应届生的平均年薪也是最高的,分别能拿到33.02万、30.36万、27.99万。
在就业市场里,好多年轻人掉进了没必要的坑里。频繁跳槽啊,已经成了职业发展的一大“杀手”。调查数据显示,70后第一份工作平均干了4年多才干换,80后是3年半,90后减少到了19个月,95后更夸张,平均才干7个月就辞职了。
频繁跳槽对职业成长的破坏,首先就体现在能力积累只能停留在表面。每份工作干不到1年,这意味着连岗位说明书里的关键考核指标都没完全搞明白就走人了。这样一来,求职者的竞争力就只能停留在基层干活的层面,很难突破职业瓶颈。
还有更隐蔽的伤害呢,就是对行业的了解太浅。那些跨行业跳槽的人,常常忽略了行业之间看不见的门槛,对每个行业的供应链是咋回事、客户做决策的流程、相关政策法规,都只有零零碎碎的认识。等猎头推荐中层岗位的时候,到了最后一轮面试,常常因为说不出解决行业痛点的办法而被刷掉。
好多人只看到跳槽能让工资短期内有点变化,却没注意那些“看不见”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就是最要命的,在同一家企业完整经历一个业务周期,能得到独一无二的实战经验,这种经验,频繁跳槽的人一辈子都别想有。
首先,说说新兴领域,像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术这些新兴的领域,那可提供了好多高薪的工作岗位呢。到2025年8月的时候,那些互联网大厂就已经开始2026届的校园招聘啦。整体的招聘规模比去年明显扩大了,其中和AI相关的岗位占比超过了60%。有些企业招聘AI研发类岗位,一般都能给出月薪10万左右的录用通知。
接下来,讲下技能提升计划,职业培训可是提高找工作竞争力的重要办法。好多地方的人社部门组织那些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创业培训、制造业技能人才培训、数字技能人才培训还有康养类专项职业能力培训。而且还会按照规定,给承担培训任务的企业或者培训机构发培训补贴。
接着,说说基层就业空间,国家统筹开展“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这些基层服务项目,还增加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幼儿园教师”等岗位。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了适应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需求,增加了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基层的就业机会。
最后,讲下创业扶持政策,毕业那年就开始自己干个体的高校毕业生,能享受3年内每户每年减免24000元税费的政策。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还能申请最高50万元、期限不超过3年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会按照规定给贷款贴息。
首先,对于大学生群体:应当摒弃“只找符合自己就业期望的岗位”的观念。数据显示,47%的毕业生持有这一观念,这可能错失良机。建议采取务实态度,先进入职场积累经验,逐步向理想岗位靠拢。
其次,对于中专技校学生:技能人才短缺使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很“吃香”。一些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往往还未毕业就被相中。应当充分发挥技能优势,同时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成为既有技能又有理论的复合型人才。
然后,对于频繁跳槽者:建立理性的职业决策逻辑,而非被短期情绪驱动。跳槽前先问自己三个核心问题:当前岗位的核心能力图谱是否掌握70%以上?是否有未完成的关键项目或未攻克的技术难题?新岗位能否带来至少20%的能力增量或资源升级?
最后,对于困难群体:各地人社部门建立了“部门联动+属地负责”的困难毕业生帮扶机制,为脱贫家庭、易地搬迁家庭、残疾家庭等毕业生提供个性化、持续性的帮扶,并发放求职补贴。截至2025年8月底,遵义市已帮扶促进1512名离校未就业困难毕业生落实就业去向。
朋友们,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咱找工作的市场。其实,大多数公司并没有大规模地把人换成机器。只有16%的公司高管说他们正积极搞自动化。相反,人工智能还给咱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大模型技术成了找工作的热门方向。
在选工作地点上,大家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啦。猎聘做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3.64%)的应届毕业生最想去新一线城市工作,然后是二三线城市,占了24.24%。这新一线城市最近几年发展可快了,还出台了好多吸引人才的好政策。
现在蓝领和白领的工资差距也越来越小。咱中国蓝领的平均工资一年比一年高,2012年的时候一个月才2684块,到2023年都涨到6043块。像月嫂、货车司机还有外卖员,工资都挺高的,分别能拿到8824块、7641块和6803块,在蓝领里收入排前三。
灵活就业也成了不少人的新选择。国家鼓励数字经济、文化创意、平台经济这些行业好好发展,像网络购物、快递、直播带货、新媒体、打车软件、电商这些行业也在快速成长,还支持年轻人在这些新行业里灵活就业。
就说今年年初吧,有个互联网运营的哥们儿,升职遇到瓶颈了,他没像别人一样跳槽,而是自己带头搞了个新业务,才花了3个月就做出了漂亮的成绩,直接升成部门负责人了。这既躲开了盲目跳槽的风险,还在原来的公司实现了突破。
与此同时,好多城市都在出台支持政策呢。保定提供了500套“人才公寓”,租的时候能按市场价的80%交钱;遵义通过“i遵义”APP,让年轻人申请住宿补贴更方便。这些政策能帮刚毕业的孩子减轻生活压力。
职场就像一场马拉松,一开始冲得快可能当时挺爽,但只有稳稳地保持节奏,才能在行业有波动的时候扛得住。真正的职业飞跃,都是在一个地方好好干、积累够了之后才出现的,不是说换个地方就能实现的,得先扎根,才能有大发展。
好的,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欢迎关注点赞分享和转发,谢谢!
来源:兰强君玲看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