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称海上自卫队已确认福建舰动向,并派出P-3C反潜机与导弹驱逐舰实施跟踪监视。
这绝不是巧合。
环球网消息,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9月10日驶离长江口,全速南下,穿越台湾海峡,直奔南海。
同一时间,日方紧急发布消息,称海上自卫队已确认福建舰动向,并派出P-3C反潜机与导弹驱逐舰实施跟踪监视。
这一切,距离中美高层在军事和外交领域的两次关键对话,仅仅相隔不到一天。
很多人没注意到的是,这次福建舰离港,没有悬挂代表“我舰正在试航”的RU1信号旗,而在此前8次海试中,这一信号旗从未缺席。也就是说,这一次,福建舰不是去试验的。
它极可能是正式服役前的关键行动。
先来看看中美防长外长的连轴通话,两场对话,几乎背靠背发生,节奏之急、层级之高、信号之强,极不寻常。
全世界都在问:中美之间,到底在发生什么?一句话总结:两国正在拼命稳住方向盘,防止失控。
这不是普通的外交寒暄,而是一次高强度、高密度的战略沟通,尤其注意一个细节: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中美首次举行防长级对话,也就是说,军事沟通的通道在中断许久之后,重新打开了。
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这么急?
因为双方都在避免误判,而美方最近的小动作又太多,我们必须把话讲明白。
比如说,一边偷偷对台军售,给“台独”递刀子;一边在南海搞“小团伙”,拉着加澳菲搞军演,还没完没了的搞科技卡脖子,芯片、AI、半导体处处想压我们一头,亚太局势本就风云暗涌,现在台海、南海摩擦频率升高,稍有一个不小心,就可能点燃危机。
所以我们两位高层这次通话,语气都非常硬。王毅外长告诉美方要“谨言慎行”,董军直接警告“遏制中国是绝对行不通的”,语气又刚又稳,每一句都带着分量。
美方明确说“不寻求冲突”,但你若以为中美这就“和好”了,那就太天真,通话归通话,博弈一点儿没停。
赫格塞思一边说“不寻求冲突”,一边仍强调“美国在亚太有切身利益”。
听懂了吗?谈,可以,让,不行。
这也揭示出中美关系的现实:合作与对抗并存,对话与施压同步,一边握手,一边暗中较劲。
有意思的是,中国刚给美国划下红线,福建舰就动了。
福建舰这次行动,有几个细节非常值得推敲:
首先,它没挂“试航”信号旗(RU1),只挂了代表“起锚离港”的18Y旗。这意味着,它已结束测试阶段,正以战斗舰艇的身份执行任务。
其次,它选择的航线非同寻常,不是向北去熟悉的渤海,而是一路向南,经台湾海峡进入南海。
要知道,福建舰前8次海试全部是在渤海进行的。那片是中国的内海,安全性高、隐蔽性好,外部势力难以近距离侦察。
而这一次,它直接南下,穿越敏感水域,甚至主动暴露在美日监视之下。这说明什么?说明福建舰已经具备了初步作战能力,说明中方有意借此传递战略信号。
最紧张的是两个地方:台湾和日本。
岛内全程紧盯,台当局甚至一度提升战备等级。他们怕什么?怕的就是福建舰形成战斗力后,常态前出西太、绕岛巡航,甚至直接参与封锁、拒止、威慑任务。
而日本方面反应更迅速,第一时间派军机军舰跟踪监视,如临大敌。他们发布的通报特别强调:这是日方首次确认福建舰动向。言下之意是“我从现在开始盯紧你了”。
福建舰不是山东舰,也不是辽宁舰。它是中国第一艘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航母,能起降更重、更多类型的舰载机,综合战力远超前两艘。
它的部署位置也很值得玩味,大概率落户海南。那里直面南海、靠近巴士海峡,是控制航路、前出大洋的关键支点。
很多人问:为什么在中美刚谈完就派福建舰南下?是不是在“打脸”美方?恰恰相反。
中方其实是在用实际行动呼应“保持沟通、避免误判”的对话精神,我把实力摆出来,把底线划清楚,告诉你哪些事不能碰。
这叫“预防式战略沟通”。真正危险的,不是展示力量,而是隐藏力量、让对方猜疑甚至误判。
福建舰穿越台海,就是在明确告诉美方和地区各方:我有能力,也有决心,维护核心利益。你不要试探,不要玩火。
回过头看,中美这一次隔空互动,颇有“边谈边打、边打边谈”的意味。谈,是为了避免冲突,展示力量,是为了让对手清醒,而福建舰的南下,只是中国整体战略布局中的一步。
接下来,我们很可能看到,福建舰迅速入列,与山东舰组成双航母编队,常态部署南海,中国海空军在台海、东海的巡航频次和强度进一步提升。
而中美这种“边谈边防”的模式可能成为常态,双方都不会天真地认为几次通话就能解决结构性矛盾,但保持高层沟通、减少误判、划定红线,仍是现阶段避免螺旋上升的关键。
真正看懂这一系列操作的人,不会轻易说“中国在挑衅”或“美国在示弱”。
大国博弈从来不是非黑即白。
中方在通话中说的很明确:“遏制、威慑、干涉中国是绝对行不通的”。这句话不只是讲给美国听,也是讲给所有地区盟友和对手听。
所以福建舰在南下。这不是示威,而是在告诉美国:你们说“不寻求冲突”,我们可以保持沟通,但若误判中国的决心,必将遭到强硬反制,同时也是在提醒某些人,中国的底线,不是口头说说而已。
来源:薛小荣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