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盐渍土科学利用与发展大会燃情敦煌,共赴治理新战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2 19:37 1

摘要:甘肃敦煌,这座曾经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城市,如今再次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不同的是,这次它承载的是科学研究与政策实践的新使命。9月11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主办,敦煌市人民政府、美丽华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及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

甘肃敦煌,这座曾经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城市,如今再次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不同的是,这次它承载的是科学研究与政策实践的新使命。9月11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主办,敦煌市人民政府、美丽华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及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共同承办的全球盐渍土科学利用与发展大会暨国际盐渍土网络(INSAS)第四次会议在甘肃敦煌举办。

会议现场。

本次大会以“盐渍化土壤可持续管理与治理”为核心议题,来自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中国、西班牙、科威特、巴基斯坦、日本等16个国家的200余名学者、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围绕盐渍化土壤管理与未来发展开展深入研讨。会议为期3天,设置主旨报告、技术研讨、实地考察等环节,覆盖盐渍土资源监测、生态修复技术、农业利用模式等前沿领域。会议采取线下、线上两种形式,数百名国内外学者、专家还通过视频连线参加研讨。

汇聚全球智慧 共谋发展新篇

甘肃省酒泉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候选人贾志升

甘肃省酒泉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候选人贾志升作为主办方代表在欢迎词中强调,盐渍土改良对地方生态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他介绍了酒泉在土壤修复方面的实践探索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经验技术。其发言展现出地方政府积极支持科研成果转化的态度,为推动区域乃至全球盐渍土治理注入了新动力。

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钧

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钧在致辞中指出,甘肃省制定了盐碱分布治理的专项规划和盐碱地治理工程部署意见,上下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治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在盐碱地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取得显著成效。从2012年起,甘肃省将推进廉政建设工作与拓展农业生产空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紧密结合,坚持绿色化发展,探索科学合理的治理模式,推广节约高效的技术,完善配套措施,确保治理成果能够长期稳定发挥作用。未来,甘肃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研发服务力度,吸引专业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盐碱地延伸产业链建设,逐步将其改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中枢。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田见晖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田见晖介绍,中国农业大学长期关注耕地保护与盐碱地治理,几代人赓续不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几年,胡树文教授团队创制了以纤维素磺酸钙、聚氨基酸钙为核心的生物基材料,创建了“重塑土壤结构高效脱盐” 盐碱地治理系统工程技术模式,在我国多个地区改良盐碱化耕地,实现了粮食作物大幅增产。此次,中国农业大学与FAO围绕“盐渍土治理与可持续粮食体系”举办这次会议意义特殊。最后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立足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以全球视角认识土壤盐渍化与碱化问题的严峻性;二是共同推动将本次会议的形成先进理念、科学策略融入国际合作框架,促进知识共享与协同行动,共同推动盐渍土治理事业的蓬勃发展;三是希望FAO及各成员国、大学与科研机构、企业与农民组织携手,强化与国际盐渍化土壤网络密切协作。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土地与水资源司副司长诺拉·贝拉穆尼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土地与水资源司副司长诺拉·贝拉穆尼表示,土壤作为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的根基,当前正面临严峻的退化危机,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协同行动起来加以应对。她高度认可中国在盐碱地治理方面的贡献,指出中国在全球盐碱地治理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为全球盐碱地治理树立了标杆。其中,中国提出的“朝阳农业”理念(该理念整合了土壤修复、水资源管理与生态设计)以及所采用的市场化技术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方案。她呼吁,多方携手协作共同守护土地资源,助力全球实现“零饥饿”目标。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总农艺师马常宝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总农艺师马常宝强调了盐碱地在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中国在盐碱地开发利用方面的新贡献和政策支持。他提出,盐碱地治理应侧重四个主要方面:制定系统规划、开展专项调查、实施探索试点以及组织攻关。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理事长朱英坤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理事长朱英坤介绍了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背景和主要任务。他表示,中心成立以来,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生态化利用等重点领域,与全国高校院所合作,建成一批服务保障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高能级科研平台,联动实施重大科研项目,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示范性的科技成果加速集成显现;深入开展鲁疆、鲁甘协作,共同推进科研成果的示范推广和转化应用,盐碱地综合利用已成为山东对省外援助和协作发展的重要内容。

美丽华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思成

美丽华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思成表示,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的战略要地。美丽华夏联合承办此次大会,旨在积极构建一个“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国际高端平台,共同规划全球盐碱地治理的未来技术方向与国际合作蓝图。他介绍,针对我国北方盐碱地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紧张问题,美丽华夏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攻关,突破了传统改良剂水溶性差、肥料易形成沉淀、堵滴灌头等难题,通过“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微生物菌剂+植物营养液及肥料增效剂+滴灌水溶性改良剂”这套组合拳,实现“根区精准定向改良”,塑造土壤团粒结构,为脱盐、培肥、沃土、高产奠定基础,打造了根区利于植物生长的微环境,大幅度降低了改良成本,脱盐、节水效率大幅提升,作物稳产增产20%以上。

国际盐渍土网络(INSAS)主席Jorge Batlle-Sales

国际盐渍土网络(INSAS)主席Jorge Batlle-Sales表示,要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年轻人的能力,助力他们拓宽视野、突破边界。同时,他指出企业应成为沟通与协作的平台。此外,他还着重提到,科研机构、政府及企业三方需联动起来,通过跨领域合作推动盐渍土治理实现技术突破。

分享前沿成果 推动实践应用

康绍忠

梅旭荣

犬伏和之

胡树文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作《西北旱区农业节水抑盐机理与灌排协同调控》主题报告;国际盐渍土网络(INSAS)主席Jorge Batlle-Sales介绍了国际盐渍土壤网络的目标与活动情况;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以《盐碱地综合利用:战略路径与技术创新》为题作了报告;东京农业大学教授犬伏和之介绍了盐碱生态系统中可生物降解地膜、高吸水性聚合物及纳米纤维的融合应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树文则重点介绍了中国盐渍化土壤的生态修复情况。

在分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聚焦盐碱地相关议题展开分享,内容涵盖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科威特农业区盐碱化现状探索及其对粮食安全保障的影响,滨海与东北盐碱地的改良及综合利用,利用谷歌地球引擎(CEE)和光谱指数监测干旱地区土壤盐分,中国西北特色盐生植物耐盐碱机理及盐碱地农业研究进展,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碳封存与增产技术,应用土壤转换方程模拟秘鲁盐渍土石膏浓度,以及用近地与遥感方法评估河口地区盐渍化土壤等。

INSAS召开技术研讨会。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期间INSAS召开技术研讨会,通报了2024—2025年INSAS工作报告,各区域代表围绕行动框架,讨论了亚洲、拉丁美洲、近东与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欧洲与欧亚大陆地区INSAS行动领域的现状和进展。会上还制定了适应区域情况的工作计划。

培训会场。

会议同期,关于受盐影响的土壤和盐生植物的培训也如期举办。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分享前沿成果与实践经验。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许紫峻线上介绍了新型优质生产力在农业中的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陆苗带来通过遥感绘制盐渍化土壤地图的相关内容;中国农业大学周泰然分享了盐渍土复垦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Bilquees Gul 开展 eHALOPH 数据库实践培训,探讨盐生植物改造农业企业的潜力。美丽华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陈五岭、陶树明分别讲述微生物工程技术治理西部盐碱地及改良理论技术体系;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的高子登介绍了盐碱地盐浸废水处理技术。

与会代表合影。

此次大会汇聚全球智慧,通过多元交流分享,为盐渍土治理搭建了高端平台。前沿成果的展示与实践经验的交流,将有力推动盐渍土科学利用与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守护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编制 | 陈 蕾

审校 | 刘 颖

监制 | 陆 璐

———以下内容为广告———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