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合并多重基因异常患者的比例不断上升,疾病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也对临床诊疗提出了更高要求[1]。在精准医学快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基于肿瘤分子分型为患者制定最优治疗路径,已成为核心议题。作为关键靶点之一,MET通路的深入研究及靶向治
在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MET领域的研究成果再度成为关注焦点。其中,特泊替尼在多项研究中不仅再次确认了其显著的疗效与良好的安全性,更展示了为患者带来长期获益的临床价值,引发学界的广泛讨论与高度期待。基于此,本文特对相关最新进展进行荟萃与解读,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前沿学术参考,助力精准治疗的不断深化。
从临床研究到临床实践
特泊替尼助力METex14跳突
NSCLC患者拓新程得安康
VISION研究VISION研究是一项全球性、多中心多队列的II期临床研究,评估了特泊替尼治疗METex14跳突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此前公布的数据已证实特泊替尼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尤其在亚裔人群中:初治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16.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32.7个月,是目前唯一*中位OS超过30个月的MET抑制剂[3]。基于 VISION 研究结果,特泊替尼已于2023年12月5日在国内获批上市,并于2024年底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用于治疗携带MET外显子14跳突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成人患者,拥有全线适应症、全线医保。本次WCLC大会公布的VISION研究≥3年随访分析,重点评估了特泊替尼的长期安全性及患者报告结局(PROs),评估指标包括总体健康(EORTC QLQ-C30 GHS)、EQ视觉模拟量表(EQ-VAS),以及咳嗽、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评分。
共313例患者纳入分析,中位年龄72岁,其中73.8%的ECOG PS评分为1分,整体人群以功能状态良好的老年患者为主。中位治疗时长7.5个月。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91.7%,其中≥3级TRAEs为36.1%。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外周水肿,绝大部分为1–2级,≥3级发生率仅11.8%。只有49例(15.7%)患者因不良事件停药,提示特泊替尼在长期使用中整体耐受性良好,可管理性强。
不仅如此,患者生活质量亦维持稳定。EORTC QLQ-C30总体健康评分(GHS)与基线相比平均变化为−7.1(±26.66,n=174),EQ-VAS变化为−10(±23.7,n=172),整体波动幅度有限,提示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症状方面,咳嗽(−6.1)和胸痛(−2.3)评分均有所改善,呼吸困难评分略有升高(+7.1),但整体可控。进一步分析显示,症状恶化的中位时间分别为咳嗽36.5个月、胸痛30.4个月和呼吸困难5.5个月,表明大部分症状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得到延缓。总体而言,患者报告的生活质量(HRQoL PROs)在特泊替尼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下降,并在部分症状上表现出改善。
这与VISION研究此前公布的结论一致,证实了特泊替尼作为高选择性的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能够在带来临床获益的同时维持患者生活质量,助力实现高质量的长生存。
图1 EORTC QLQ-C30 GHS和EQ-VAS与基线相比的平均变化
德国病例系列研究[4]:特泊替尼真实世界疗效与安全性再获验证当前,特泊替尼已在包括中国、美国、欧盟在内的多个国家/地区获批用于治疗METex14跳突NSCLC。本研究报告了德国一组在EU批准前通过“同情用药”申请而提前获得特泊替尼治疗的METex14跳突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该研究共收录25例ⅢA–ⅣB期NSCLC患者,治疗起始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患者年龄范围58–91岁,14例为女性,15例有吸烟史,18例为腺癌。PS评分为0分7例,1分15例,2分3例。24例患者通过NGS确诊,1例通过PCR检测确诊。一线特泊替尼治疗12例,二线8例,三线4例,四线1例。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5.6个月(范围:0.8–41.9),数据收集时仍有1例患者正在接受治疗。
在疗效可评估的23例患者中,超过一半(12例)达到部分缓解(PR),缓解持续时间最长可达40.6个月。安全性表现与临床试验一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外周水肿(17/25,1/2级14例,3级3例),多数水肿通过弹力袜、利尿剂和限制液体摄入等保守措施可得到控制。
图2 所有患者特泊替尼治疗持续时间
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特泊替尼在真实世界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在METex14跳突的NSCLC患者中,其临床获益与VISION研究结果高度一致,再次验证了特泊替尼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RELA-MET研究[5]:亚组分析显示,特泊替尼在老年及体能状态较差NSCLC患者中疗效依然稳定在临床试验入组过程中,体能状态较差(PS≥2)或高龄(≥75岁)患者往往被排除,导致相关人群的治疗获益证据相对不足。为弥补这一空白,日本开展了RELA-MET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并根据体能状态与年龄进行亚组分析,以评估特泊替尼在该特殊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该分析共纳入79例患者,中位年龄为75岁,其中≥75岁患者占53.2%,PS较差(PS≥2)患者占25.3%(PS 2:14例;PS 3:5例;PS 4:1例)。PS较差患者更多见于75岁以下人群,而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总体人群基本一致。
结果显示,PS 2分患者在接受特泊替尼治疗后依然获得了显著生存获益:mPFS 8.8个月,mOS 12.9个月,与PS 3-4分患者相比PFS显著改善(HR=7.47, P=0.008),OS也观察到获益趋势(HR=3.81, P=0.098)。按年龄分层分析,≥75岁与
总体而言,特泊替尼在老年及体能状态较差患者中依然展现出稳定的疗效与良好的安全性,进一步凸显了其在高龄及亚健康状态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图3 不同PS及年龄组患者的PFS和OS
真实世界分析[6]:特泊替尼相关水肿虽为常见不良反应,但研究提示其发生可能与更佳的治疗结局相关在METex14跳突NSCLC的靶向治疗中,水肿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但其与患者特征及临床结局的关系仍不明确。本次WCLC公布的一项日本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对接受一线特泊替尼治疗患者中药物相关水肿与疗效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纳入2020年8月至2024年12月间六家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患者,系统收集人口学特征、治疗详情及疗效与安全性数据。在98例患者中,62例接受了一线特泊替尼治疗。总体中位年龄为76岁,以腺癌为主(72.5%)。多数患者为晚期(58.1%)或复发病例(37.1%)。此外,43.5%患者的PD-L1表达≥50%,25.8%患者基线PS评分≥2。
在中位随访29.1个月时,一线特泊替尼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1.4%,mPFS为8.2个月,mOS为16.1个月。治疗期间,71.0%的患者出现水肿,大多为低级别,≥3级发生率为12.9%。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水肿的患者疗效更佳,ORR更高(70.4% vs 30.7%),mPFS显著延长(10.8个月 vs 4.2个月,HR=0.31,P尽管部分患者因水肿需减量或暂时中断,但最终停药比例仅为8.1%。
图4 一线特泊替尼治疗患者的ORR
图5 一线特泊替尼治疗患者的PFS与OS
本研究提示,在接受一线特泊替尼治疗的METex14跳突NSCLC患者中,药物相关水肿可能与更佳疗效相关。该发现不仅为临床治疗管理提供参考,也凸显了对水肿进行合理支持性处理的重要性。
多维度证据链验证
巩固特泊替尼优选治疗地位
METex14跳突作为NSCLC的重要致癌驱动基因,自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对于这一类患者,传统的化疗和免疫治疗往往疗效有限。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以特泊替尼为代表的高选择性MET-TKI逐步改变了这一治疗格局。
在迄今规模最大的METex14跳突靶向注册研究——VISION研究中,特泊替尼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突破了传统治疗的疗效瓶颈,并被全球多项指南列为标准治疗方案。本次WCLC公布的≥3年随访结果进一步证实,特泊替尼在长期应用中安全可控、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稳定,为“高质量的长期生存”提供了坚实证据。
多项真实世界研究亦强化了这一结论。来自德国的系列病例结果显示,特泊替尼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与临床试验高度一致,验证了其在真实世界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RELA-MET研究的亚组分析则补充了老年及体能状态较差(PS≥2)患者的证据,提示即使在传统临床试验排除的人群中,特泊替尼依旧展现出稳定疗效和良好耐受性。此外,一项聚焦药物相关水肿的分析发现,出现水肿的患者往往获得更佳疗效,为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启示。
综上,特泊替尼已构建起从临床试验,到临床实践,再到特殊人群应用的完整证据链,始终展现出稳定的疗效与良好的安全性。这不仅为临床医生在患者诊疗与长期管理中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患者带来了切实可行的治疗希望。未来,随着针对MET扩增及过表达人群研究的不断推进,特泊替尼有望进一步拓展适用范围,持续推动NSCLC精准治疗的纵深发展。
*截至发稿日期
参考文献:
[1] Tan AC, Tan DSW. Targeted Therapies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Oncogenic Driver Molecular Alterations. J Clin Oncol. 2022 Feb 20;40(6):611-625.
[2] E. Felip, R. Ferrara, R. Veillon, et al. Safety an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With Tepotinib inPatients With METex14 Skipping NSCLC: =3-Years Follow-Up ofVISION.2025 WCLC. P3.12.40.
[3] Kato T, Yang JC, Ahn MJ,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epotinib in Asia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with MET exon 14 skipping enrolled in VISION. Br J Cancer. 2024 Jun;130(10):1679-1686.
[4] F. Griesinger, H. Bischoff, P. Christopoulos, et al.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epotinib in Patients From Germany With MET Exon14 Skipping NSCLC: A Case Series.2025 WCLC. P3.12.14.
[5] K. Nishiyama, K. Misawa, Y. Kato, et al. Tepotinib Efficacy in Poor Performance Status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T Exon 14 Skipping NSCLC: A RELA-MET Subanalysis.2025 WCLC. P3.12.23.
[6] T. Kobayashi, K. Watanabe, K. Misawa,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epotinib-Induced Edema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MET Exon 14 Skipping NSCLC. 2025 WCLC. EP.12.29.
编辑:Rosewei
审校:Max
排版:Squid
执行:KIKI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