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永浩一张嘴,西贝跑断腿。”9月10日,老罗一条微博吐槽“西贝全是预制菜还贵得恶心”,直接把#西贝预制菜#送上热搜。
“罗永浩一张嘴,西贝跑断腿。”9月10日,老罗一条微博吐槽“西贝全是预制菜还贵得恶心”,直接把#西贝预制菜#送上热搜。
谁料仅隔48小时,西贝高调反击:全国370家门店同步上线“罗永浩菜单”,顾客可以戴着网帽进后厨“监督”,不好吃当场退钱。
更绝的是,网友扒出西贝旗下公司手握“预制食品灌装装置”等多项专利,专利授权公告日期还热乎着。
一边是“流量一哥”的犀利毒舌,一边是“莜面村巨头”的硬核营销,网友彻底蒙圈:
这到底是在吵架,还是在联手做话题?老罗这波是送子弹,还是给西贝递金蛋?
下面我们一起来拆解这场年度最魔幻的“互撕营销”。
一、老罗开炮:15道菜830元,“飞机餐都比这新鲜”
9月10日傍晚,刚下飞机的罗永浩发了条微博:“跟同事去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太恶心。”
配图是一张账单——15道菜总价830元,平均客单价高达55元。
老罗直接@市场监管,呼吁“强制餐馆标注是否使用预制菜”。
微博一出,评论区瞬间炸锅。网友一边晒“39元只有一片烤鱼”的照片,一边吐槽“番茄莜面58块,量还不够塞牙缝”。
有粉丝调侃:“罗老师终于能坐飞机了,看来‘真还传’快大结局。”
更多看热闹的网友则把矛头对准西贝:“连锁餐饮用预制菜不稀奇,稀奇的是敢卖出现炒的价格。”
二、西贝回怼:专利在手、底气十足,直接把你名字挂菜单
面对老罗的“恶心”评价,西贝没有走传统“道歉+整改”路线,而是选择硬刚。
9月11日上午,西贝餐饮通过媒体放出三招:
晒出专利证书——旗下“北京西贝天然派公司”2025年2月、4月分别拿到“预制食品灌装装置”“豆腐预制食品包装设备”两项国家专利,妥妥的技术流。宣布全国370家门店即时上线“罗永浩餐单”,把老罗当天点的13道菜原样复刻,顾客可单点可套餐,不好吃现场退钱。开放后厨参观,进门发网帽、参观服,员工现场演示“牛大骨凌晨现煮、莜面手搓”全过程,欢迎拍照直播。这波操作把网友看呆:“见过告名誉侵权的,见过发律师函的,第一次见把吐槽者名字挂菜单的,西贝你是懂流量的。”
三、专利实锤+创始人语录,西贝到底有没有用预制菜?
虽然西贝客服强调“招牌牛大骨、莜面现场制作”,但网友翻出创始人贾国龙2023年的采访:“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越高级预制程度越高,预制菜是未来餐饮的大趋势。”
再加上刚刚获批的灌装、包装专利,以及曾参与起草《微波加热预制菜通用规范》团体标准的履历,西贝“技术男”身份实锤。
不过,按照2024年国家六部门新规,中央厨房配送给自有门店的“净菜、半成品”不算预制菜,只有“工业预包装且不含防腐剂”的成品才算。因此西贝方面坚称:
“我们属于中央厨房半成品,门店二次加工,合法合规。”
消费者却不买账:“亲眼看到后厨微波炉‘叮’透明袋,这还不叫预制?”“工业袋装+复热,口感一模一样,你说不是预制菜,是文字游戏吧!”
四、网友迷惑大赏:到底在吵架,还是在合伙做营销?
“罗永浩餐单”一出,社交平台上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画风:
支持派:“老罗替天行道,西贝知错能改,双赢!”
吐槽派:“一个负责点火,一个负责浇油,合伙割韭菜罢了。”
更有人扒出“巧合”时间线——老罗9月10日18:00开炮,西贝21:00就完成菜单设计、海报拍摄、370家门店系统更新,11日9:00统一上线,“这速度堪比火箭,确定不是提前对好剧本?”
营销号则开始科普“预制菜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透明”,顺带给西贝“技术专利”打广告。
一条热搜,让西贝省了几千万广告费,老罗也收获“正义代言人”光环。
网友哭笑不得:“合着消费者才是唯一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五、价格原罪:真正惹怒消费者的,是钱包流血
“如果卖15块一份,你说是预制我也吃;可你卖58块,还让我吃‘复热味’,我就炸了。”这条高赞评论说出大众心声。
证券之星算了一笔账:西贝宣称净利润率只有5%,但同品类预制菜出厂价不到终端售价的35%,中间差价被租金、人工、品牌溢价吃掉。
换句话说,消费者为“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的广告语买了单,却发现端上来的是“中央厨房+微波炉”,心理落差瞬间拉满。
罗永浩精准踩中这一痛点:不是反对预制菜,而是反对“用现炒的价格卖预制菜”。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网友一边倒地支持老罗,哪怕他“蹭流量”意图明显。
六、行业震感:立法呼声高涨,江苏已率先动刀
西贝事件让“强制标注预制菜”再度成为两会热门议题。
目前,江苏省已立法要求餐饮企业在菜单上明示“预制菜”字样,国家层面正在完善标准。
连锁品牌们也开始“自曝”求生:
老乡鸡公开“预制菜占比约20%”,并详细列出哪些菜品现场炒;
海底捞上线“现炒专区”,直播后厨炒菜;
就连真功夫也推出“生鲜窗口”,主打“看得见的大骨头”。
业内人士坦言:“西贝一战是分水岭,再靠文字游戏糊弄消费者,只会被流量反噬。”
七、结局?才刚开始!老罗称“已准备好应诉”,西贝说“欢迎继续监督”
9月11日晚,罗永浩在微博回应“被起诉”传闻:“法院见,我已准备好。”
并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后厨视频、员工录音等),火药味十足。
西贝方面则继续“微笑营销”:门店循环播放“欢迎罗永浩再来检验”,顾客只要说一句“老罗推荐”就送酸奶。
有消费者实地打卡后感慨:“味道还是那样,但服务确实升级了,这波不亏。”
至于诉讼结果,法律界普遍认为,焦点在于“恶心”一词是否构成商誉诋毁。
若罗永浩能举证“大部分菜品确属预制”,则属于正当评价;反之,则可能面临道歉赔偿。无论胜负,双方都已赚足眼球。
八、写在最后:子弹还是金蛋?流量狂欢后的冷思考
回望整场闹剧,老罗用一条微博点燃情绪,西贝用一张菜单接住流量,消费者看似“吃瓜”,却也在无形中成了流量资产。
短期看,西贝门店排起长队,“罗永浩餐单”销售额单日突破千万;老罗直播间的“真还传”续集又多了话题。
长期看,若品牌依旧“贵+不透明”,流量潮水退去,留下的仍是口碑塌方。
预制菜不是原罪,价格与价值错位才是。
正如网友所言:“只要明码标价、口味在线,别说预制,就是太空菜我也吃。”
下一轮餐饮竞争,不再只是味道与故事的PK,更是诚信与透明度的较量。老罗这波,是送子弹还是送金蛋,时间终会给出答案。
来源:玉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