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否认删博,罗永浩最新发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2 22:43 1

摘要: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吐槽知名连锁餐饮品牌西贝,称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昂贵,太恶心,呼吁立法强制餐馆明示是否使用预制菜,引发广泛关注。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吐槽知名连锁餐饮品牌西贝,称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昂贵,太恶心,呼吁立法强制餐馆明示是否使用预制菜,引发广泛关注。

西贝承认部分菜品是隔夜菜

9月12日,记者实地探访杭州西贝餐厅,体验老罗套餐。西贝承认部分菜品存在隔夜情况,煮好的羊排赏味期是三餐,今天上午一餐、下午一餐、明天上午还能卖,厨师长称隔夜使用不会影响出餐品质。

西贝公布争议菜品制作过程

12日下午,西贝发布致顾客的一封信,其中提到:

“9月10日下午,罗永浩一行五人到北京西贝中粮祥云小镇门店就餐,包括罗永浩在内的5位顾客共点16道菜品、2碗米饭:

牛肉土豆条(2份)、一把羊肉串配现烤馕(2份)、胡麻油炒鸡蛋(2份)、西贝面筋、番茄酸汤莜面鱼鱼、黄米凉糕、草原嫩烤羊排、葱香烤鱼、葱油罗马生菜、胡麻油调黄瓜、嫩烤DHA大黄鱼、小炒草原牛、鸡汤白玉山药炖豆腐、米饭(2碗)。”

就餐完毕后,罗永浩于当日下午发布相关质疑微博。

西贝表示,“首先感谢罗永浩前来西贝就餐,并为西贝提出意见、建议。但作为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罗永浩对西贝的不实指责及不当用语,我们坚决反对,绝不姑息。

当天微博发出后,西贝团队首先复盘门店菜品出品质量、门店服务质量。随后对所涉及菜品的生产制作流程进行一一拆解确认。经确认,罗永浩在微博中对西贝的指责不实。”

西贝随后针对所涉菜品在门店端的实际制作方式,将13道菜品具体制作过程的“作业指导书”向全社会公布,全文达42页。

其文末指出,“罗永浩消费的菜品不属于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所定义的‘预制菜’。罗永浩作为公众人物,对当餐菜品作出‘几乎全都是预制菜’的判断,其言行缺乏基本的事实依据。”

发布后不久,此条微博不可见。

随后,西贝回应,否认删博:因系统提示博文包含“系统保护词汇”,导致《西贝全体伙伴致顾客的一封信》无法发出相关信息,请关注西贝在其它平台发布的官方内容,感谢您对西贝的关注。

目前,“致顾客一封信”博文已显示可见。

9月12日晚8点30分,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开启直播,对近日与餐饮品牌西贝的争议作出回应。直播当中,罗永浩表示,自己并不反对预制菜,只是想借此事件,让预制菜市场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随后,罗永浩展示一张冷冻鱼包装的图片称,该鱼就是他们此前吃的菜品原材料。包装显示,该冷冻鱼保质期18个月,配料当中的复配水分保持剂中含有7种食品添加剂。

律师称西贝曝光罗永浩菜单或侵权

9月11日,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表示,目前西贝门店的所有菜品都不是预制菜。西贝全国370多家门店将面向所有消费者开放后厨,同时,西贝也将于12日在全国所有门店上线“罗永浩菜单”。9月12日上午,杭州一家西贝门店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门店已经上线“罗永浩菜单”,菜单共包含13道菜。

对此,知名律师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若罗永浩能证明“西贝大量使用预制菜”的陈述基本属实,就不构成侵权;若西贝举证其言论是捏造且主观恶意明显,就可能侵权。

对于贾国龙公开“罗永浩菜单”,律师还表示,菜单本身包含了消费者的消费信息,如菜品选择、消费金额等,菜单通常与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关,如果菜单上的信息能够与特定的个人身份相关联,通过菜品选择、消费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可以推断出消费者的身份,那么公布菜单的行为可能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商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取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不能随意公开或泄露,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网友不解何为预制菜

围绕社会知名人士与连锁餐饮企业的“口水仗”,网友也表达了不同意见。

有网友表示难以定义何为预制菜;有网友反映预制菜味道差;也有网友表示预制菜与价格不匹配,担心知情权被剥夺,“不介意预制菜,介意的是价格不匹配”“很难接受预制菜的高价餐厅”等。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有专家认为,预制菜产业化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的必然。但刚刚起步的预制菜产业正遭遇一些不科学、不客观报道,导致舆情走向没有回归理性。

预制菜去年起有定义

事实上,预制菜在去年就有了定义。

2024年3月,国家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

图源:中国政府网

为方便理解,小编将从5大方面来解读“预制菜”的官方定义

01 预制菜的原料

使用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

02 预制菜的辅料

不允许使用防腐剂。

调味料等辅料可选择性使用。

03 预制菜的加工方法

采用工业化预加工方法,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

04 预制菜是否配调味料包

调味料包可选择性配备。

05 预制菜的食用方法

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

加热是指将食品加热到可食用状态的过程,即针对已经预加工熟制的产品在食用前的简单复热。

熟制是指经炒、炸、烤、煮、蒸等将食品熟制的过程,即在预加工阶段并未完全熟制,需要彻底熟制后方可食用。

◇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不属于预制菜。

央厨配送菜肴并非预制菜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根据预制菜官方解释,预制菜不包括速冻面米食品等主食类食品、净菜类食品,以及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

●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不属于预制菜。

●净菜类食品: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

●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但应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西贝方宣称的“没有一道是预制菜”,从定义来看,的确没有预制菜;而消费者眼中的预制菜,则更多基于口感与用餐体验。

“依据现行标准,中央厨房配送的餐食并不归类为预制菜,这与大众普遍认知中 ‘带包装、经预加工的食品即预制菜’的概念存在明显差异,该标准界定与大众固有认知之间的偏差,可能难以被公众广泛接受。”CTR央视市场研究总经理虞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六部门推广预制菜明示

消费者期望餐饮透明化

在食品安全、效率提升和标准化生产方面,预制菜有其优势。问题的核心,不在于餐饮企业是否使用预制菜,而在于是否漠视了公众的知情权。

为了更好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去年3月,国家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而在中消协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中消协点名了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等问题。江苏省消保委表示,预制菜假冒现做菜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呼吁商家主动清晰公示。

不过,截至目前,预制菜要明示仍处于“推广”“呼吁”阶段,法律对其并没有强制性要求。现阶段,若要掌握相对详尽的菜品制作信息,消费者只能在餐厅吃饭时多问一句:“现炒的吗?还是央厨送来复热的?”相比起纠结“算不算预制菜”,主动争取知情权也许会更实际。

来源:中原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