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一整年,韩国对华出口比进口少180亿,半导体、电池、化妆品全线失守。
180亿美元逆差,韩国第一次被中国“反向收割”。
去年一整年,韩国对华出口比进口少180亿,半导体、电池、化妆品全线失守。
一句话:韩国被中国产业升级打懵了,现在得赶紧做减法,不然连老本都保不住。
三星和SK海力士最慌。
美国不让它们把最新设备运进中国工厂,可中国又是它们最大市场。
两头堵,只能把最先进制程搬去美国德州、欧洲德累斯顿,中国这边留点低端封装,勉强保住份额。
搬厂的钱谁出?
利润里扣,股价已经先跌为敬。
电池更惨。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经把全球六成装机量揣兜里,韩国LG、SK On拼价格拼不过,拼技术又慢半拍。
现在只能拉着中国公司去欧洲、东南亚搞合资,名义上是联合竞标,实际上是求带飞。
韩国政府还偷偷给补贴,怕被WTO抓包,不敢声张。
韩流也风光不再。
韩剧、男团在中国社交平台照样刷屏,可钱不好赚了。
中资入股韩国娱乐公司,明面上是“修复关系”,实际上政策一紧,节目说砍就砍。
艺人们现在学乖了,微博营业归营业,心里都备着Plan B。
北京“九三”阅兵那天,韩国议员看完直播直接甩出一句“我们落后了”。
这话在国内炸锅,年轻人骂政客无能,企业骂政策摇摆。
民调显示,每三个人里就有两个觉得政府在中美之间“像墙头草”。
新总统上台后,口号从“安全优先”改成“经济安全并重”,翻译过来就是:先别得罪美国,但也别饿死在中国。
韩国政府现在推“多点布局”:本土留研发,中国做中端,东南亚搞组装。
听起来像摊大饼,其实是被逼的。
RCEP的例外清单、快速审查通道,全是为了让设备零件过关快一点,企业少交点罚款。
可国会换届一闹,预算卡在半路,企业只能“用脚投票”——谁家补贴多,厂房就搬去哪。
最魔幻的是,韩国电动车在中国卖不动,转头和中国电池厂合作,再把车卖到欧洲。
绕地球一圈,利润被分走大半,还得陪笑脸。
政府高层私下吐槽:这叫“战术对冲”,其实就是没招了。
一句话收尾:韩国现在做的所有减法,都是为了不被中国产业洪流卷走,可减到最后,可能连自己都剩不下。
来源:在海边追逐海浪的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