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我们来读《道德经》,没有人注意到版本的问题,只要名字是《道德经》的,我们拿起来就读,百分百的相信,就算是在读书中,内心充满了疑惑或者矛盾,也只敢以为是自己悟性不够,根本不敢怀疑其它。
今天我们来读《道德经》,没有人注意到版本的问题,只要名字是《道德经》的,我们拿起来就读,百分百的相信,就算是在读书中,内心充满了疑惑或者矛盾,也只敢以为是自己悟性不够,根本不敢怀疑其它。
如果是真正的读书人,他不会选择盲从,一定是“大胆怀疑,小心求证”
现代人是有福气的,至少在读书这块儿,今天的人们,有幸可以看到甲骨文,可以看到许多考古发现的古老的文献资料,比如没有被篡改过的《六祖坛经》,比如秦始皇时期到汉文帝时期的《道德经》,还可以上网查询诸多考古资料,对比经典的不同版本,从中筛选甄别。
《道德经心解》正是在这样好的环境下才得以出版发行的。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帛书甲乙两个版本的《老子》,其中甲本最为古老,是秦始皇时期抄写的,乙本相对晚一些,是汉高祖刘邦之后,文王刘恒之前抄写的。
将这两个皇家收藏的《老子》原文,拿来与通行本《道德经》作对比,就已经可以充分的说明,现代人读到的通行本的《道德经》是在汉武帝时期,被一众学者严重改编过的。不仅将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篇章顺序颠倒过来了,原文中更是有大几百处的文字错漏,最过分的是,河上公、王弼等人的注解是按照改编后的原文展开的,所以整部通行本《道德经》的解读,完全没办法体现出《道德经》向后人讲述一个“不变的先天大道”这一核心宗旨。
可以负责任的说,王弼等人以及后来的一些帝王、名家,只要是以通行本《道德经》为底本的所有的注解,没有一个字能契合老子写《道德经》的大义!
本来,凭借帛书甲乙两个版本的《老子》,已经可以推翻流行了一千多年的通行本《道德经》,但是因为帛书在地底下埋藏了两千多年,考古发现中,虽然小心翼翼的整理,还是免不了破损,其中甲本缺失文字693字左右,乙本缺失653个字左右,即使两个本子对照起来,还是缺失一部《心经》的字数——260个字!
所以,想要完整复原《道德经》到西汉之初的模样,仅凭帛书甲乙本是不够的。
前面才说了,现代人在读书这一块儿是非常幸运的,在2009年的时候,有香港爱国人士发现了一批汉代的竹简,其中就有一部非常完整的《道德经》,抄写的年代与帛书的乙本很接近,也是刘邦之后,刘恒之前,整部书五千多字,竟然只缺失了一片竹简,约二十余字。
我们将帛书甲乙本与汉代的竹简本对照,又参考了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时期抄写在竹简上的一部分《道德经》的内容,终于有足够的文献资料可以复原《道德经》的原文了。
经过三年多的对照整理,《道德经》的原文差不多被复原到了西汉之初的模样,这是两千年来,第一次将《道德经》恢复到最接近老子本人的那个年代。
另外,再结合作者三十多年研读佛道儒,以及陆王心学诸多经典的心得体会,按照“认知先天大道,回归先天大道”的核心宗旨,我们又对《道德经》的原文,一字一句作了完全的解读。
解读过程中,我们系统的梳理了《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发现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然明心悟道,他认知到了这个人生世界最初的本源,将其命名为“道”,又叫“先天”(有物昆成,先天地生),并且,他老人家一点也不藏私,在《道德经》整个八十一篇章中,每一个篇章,都在向我们讲述这个不变的先天大道,它是什么模样,它在哪里,它是如何演化宇宙时空的,我们后来人,应该按什么样的路径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可以去实践这个大道,最终返其先天,回归本源,获得终极的安定......
《道德经心解》去年年底出版发行,目前正在推广宣传中,每周六周日上午,我都会直播细致的解读一个篇章,欢迎对真正《道德经》感兴趣的同学关注我,一起学习!
来源:崇立聊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