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子建辗转来到郑国,精神上受到巨大刺激,脑子不好用了。竟然不感念郑伯的礼遇,伙同晋人颠覆郑国,结果被反杀。
当年,费无极没准给楚平王下了蛊,一个说啥,一个就干啥。
太子建一看老爹和奸贼完全处于同频共振状态,没有机会辩白,只能背着叛国的锅,跑路宋国。
接着伍奢也被害死,伍子胥逃亡,去寻找太子建。
太子建辗转来到郑国,精神上受到巨大刺激,脑子不好用了。竟然不感念郑伯的礼遇,伙同晋人颠覆郑国,结果被反杀。
伍子胥只好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混过昭关在吴国谋生。后来伍子胥被夫差赐死,估计熊胜没了依靠,向楚人请求归国。
楚国高层领导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经过商议,认为可以让他回来。子西说,胜信用而勇敢,就让他驻守边境。
叶邑县尹叶公听说此事,提出反对意见:胜狡诈而好作乱,恐怕会带来祸害。
两个人对熊胜的评价存在如此巨大的反差,到底是人性的复杂,还是左老师惯用笔法?
子西官大,不听叶公相劝,执意让熊胜回家,封于白邑,史称白公胜。
白公胜始终对于郑国弄死自己的老爹耿耿于怀,屡屡请求令尹、司马讨伐郑国。但是郑国属于楚国的盟国,长期饭票,高层自然不愿意失去贡赋,就跟白公胜打哈哈,答应了却不出兵。
晋伐郑,楚国支援郑国,让白公胜彻底愤怒了,在家里亲自咔咔磨剑。
恰好司马的儿子公孙平前去拜访,看到这一幕,询问缘由。
白公胜答道:老子向来直爽,不告诉你,怎么能算直爽?你爹和令尹一直在忽悠我,太欺负人,他们要是善终,我就不是我!我要用这把剑,宰了他们。
公孙平赶紧向子西、子期报告情况,两人在生死攸关的事情上,居然仅仅对白公胜抱怨了几句,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不久白公胜抓了一些吴国的战俘,在向楚王献俘的仪式上趁机叛乱。劫持楚惠王,杀死了子西和子期。
子期死的时候用衣袖遮住脸,懊恼自己看错了白公胜,给国家带来祸乱,无颜以对国人。
叶公听闻叛乱,连忙带着军队从叶邑出发勤王。到达都城北门时,一位国人见到他,请求叶公戴上头盔。那人表示,大家都盼着您来救国,万一被流矢射中头部,楚国就没有未来了!叶公于是戴好头盔,没走上一会,又被人认出来。这人却说,叶公,您是国家的希望,大家见到您的样子才会安心,才会跟你一起战斗,怎么能戴头盔挡住脸面?
叶公又摘下头盔,拿在手里叹道:我特喵的太难了!
无论戴或者不戴头盔,叶公是擅于战斗的,号召力也非常强,一些跟着白公胜起哄的势力,都被叶公拉拢过来,很快获得胜利。
白公胜逃进山里,感觉苟活无趣,自杀。一同叛乱的大夫石乞,将他的尸身藏了起来。叶公活捉了石乞,询问白公胜的尸体,叛国者要受到戮尸的惩罚。
石乞说道:我知道在哪,但是我偏偏不说。
叶公威胁道:不说就煮了你。
石乞哈哈大笑:叛乱这种事情,成功了我就是上卿,不成功当然要被大鼎炖汤。被煮是我本来就该有的下场,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
叶公把石乞煮了,安定了楚国。楚国从柏举之战后,国力衰落,政局一直非常不稳定,如果白公胜得逞,再北上伐郑,挑衅中原诸侯,恐怕都没有机会位列战国七雄。
叶公功莫大焉,时局需要,同时兼任令尹、司马二职,在楚国八百年的历史里,仅此一例。
后人对于叶公的了解,多来自于刘向编的小故事叶公好龙。估计叶公听到这段故事能气笑,试问哪个凡人,见到真龙能不害怕?
来源:读过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