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到六十,睡觉成了个绕不开的话题。说句实在的,不少人一到这个年纪,觉就开始不听话了。不是睡不着,就是睡不沉;不是半夜醒,就是天不亮就睁眼。更有甚者,一晚上醒七八回,跟守夜似的。
人到六十,睡觉成了个绕不开的话题。说句实在的,不少人一到这个年纪,觉就开始不听话了。不是睡不着,就是睡不沉;不是半夜醒,就是天不亮就睁眼。更有甚者,一晚上醒七八回,跟守夜似的。
有人就开始琢磨,是不是年纪大了,身体对睡眠没那么需要了?甚至还有人说,睡得少的人,活得反而久。听着像那么回事,但到底靠不靠谱,还得听医生怎么说。
其实啊,这种说法有点片面。真要说长寿和睡眠的关系,得看怎么“少”。如果说的是那种自然的、年纪大了睡眠时间缩短,那问题不大。但如果是失眠、浅眠、频繁醒,那跟健康关系可就不太好了。
有研究发现,老年人每晚睡不到五个小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都会明显增加。
美国有个大型研究,跟踪了超过一万名中老年人,结果显示,长期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死亡风险比睡7到8小时的人高出12%。所以啊,睡得少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少”。
也不能一刀切地说睡得越多越好。有些人退休后没啥事干,天天赖床,上午十点不起来,下午还要补个觉,这种睡眠反而让人越睡越累。
因为过长的睡眠会打乱生物钟,让身体没法正常调节免疫、代谢、情绪,结果反而容易出现高血压、糖代谢紊乱、抑郁这些毛病。
说到底,睡眠这事,不在于多与少,而在于规律、质量、身体的感受。
那人到六十以后,睡觉到底该注意点啥?医生一般会劝四件事,听着简单,做起来不容易,但真要是能做到,睡得安稳、精神好,日子也就顺了。
第一件事,是别太在意“几点睡”。以前我们总听说,晚上十点就得睡觉,这样养肝护肾,顺应生物钟。
但现实是,有些人天生就是“晚睡型”,非要他们十点上床,反而翻来覆去睡不着。其实只要每天的睡眠时间差不多、起床时间一致,哪怕是晚上十一点睡、早上七点起,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比起“几点睡”,更重要的是“几点起”。每天起床时间固定,身体会逐渐形成节律,晚上入睡也就容易了。所以早上闹钟响了,就别再赖床了,哪怕前一天晚上没睡好,也别补觉到中午。早起了,白天才能晒到太阳,激活身体的褪黑素节律。
第二件事,是晚上别太撑。这个真的太常见了,尤其是退休老人,晚饭时间一推就推到七八点,吃得还特别丰盛,炒菜、炖肉、夜宵,吃完再来点水果、牛奶。结果呢,胃里鼓鼓的,躺下就反酸、烧心、胃胀,一折腾就半夜两三点。
医生常说,晚饭要“七分饱”,听着像个说法,其实背后有科学。吃太饱会让胃肠道过度工作,影响褪黑素分泌,扰乱入睡节奏。
理想的晚饭时间是睡前三小时,而且尽量清淡:一碗稀饭、一点青菜、一个鸡蛋,或者来点小面条,吃得舒服,胃才不会“熬夜”。
第三件事,是白天别睡太久。很多人退休后,早上起得早,吃完早饭干点活,中午就犯困了,干脆一觉睡到下午三点。结果晚上九点眼睛还瞪得像铜铃,越睡越乱套。
午睡这个事,可以有,但别太久。二十分钟刚刚好,像是给身体充个电。要是睡一个小时以上,就像手机电池充过头,反而损耗寿命。尤其是老年人,午觉时间太长,晚上容易浅眠、多梦、醒得早,还容易头晕、心慌。
有的人说,我就是午睡舒服,不睡难受。那也可以,但尽量控制时间,不要睡到身体发热、出汗、醒来迷糊。那种感觉,医生叫“睡眠惯性”,其实是身体被强行唤醒,一时间没缓过来,比没睡还难受。
还有一件事,很多人不当回事,就是晚上别老盯着手机。现在智能手机普及,老年人也刷视频、看新闻、打游戏,晚上躺床上还舍不得放。可这个习惯,对睡眠真的是个大敌。
手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让人越来越清醒。再加上各种信息刺激,有时候一刷就来情绪:看到孩子发朋友圈没回,心里不舒服;看到社会新闻,愤怒焦虑;看到别人旅游、买房,又开始琢磨自己是不是落后了。
这些情绪,全都让人越想越清醒。大脑就像个电风扇,本来快停了,你一刷手机,它又呼啦啦转起来。所以医生常建议,睡前一小时最好别碰手机,拿本纸质书翻翻,或者放点轻音乐,给大脑“降温”。
睡眠不好还有很多原因,比如更年期激素变化、慢性病困扰、夜尿频繁、焦虑抑郁等等。也有些人是因为白天运动太少,身体没累着,晚上自然也睡不着。
这时候适当活动就很重要了。别想着一定要去健身房,也不用跑步,哪怕是每天饭后绕小区走两圈、做做广播操、活动一下肩颈腰腿,都能帮身体放松,晚上更容易入睡。
有研究显示,每天活动量超过6000步的老年人,睡眠质量显著高于久坐不动的人。这个数字听着不难,其实也就是来回走一个小时,顺便还能锻炼心肺、控制体重、预防骨质疏松。
还有一点值得说说,就是别太把“睡不好”当个大事。很多人一觉睡不好,第二天就开始担心:我是不是又失眠了?我是不是要得病了?越担心,越睡不好,就像掉进了个循环的陷阱。
其实只要白天精神还行,注意力还能集中,晚上哪怕醒几次,也没太大问题。医生把这种状态叫“睡眠感知偏差”,就是说你以为自己整晚没睡,其实大脑偷偷睡了不少。别给自己太大心理压力,越放松越容易睡好。
六十岁以后,身体像块老木头,不能再硬拧,也别太娇惯。睡觉这事,不图完美,只求安稳。睡得踏实,活得舒坦,这才是晚年的底气。
参考文献:
[1]黄丽萍,林洁,刘建平.睡眠障碍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0):2345-2349.
[2]伍婷婷,张雅琴.老年人睡眠时间与死亡风险的关联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5):654-658.
[3]王晓敏,王宇.白天活动与老年人夜间睡眠质量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3):312-31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来源:医学科普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