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精选 | 新能源及电力设备、化工及新材料、农林牧渔、信息技术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3 07:31 1

摘要:2025年上半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大幅增长。随着年初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的文件发布,风电行业在5月31日前迎来抢装潮。今年上半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51.4GW,同比增长98.9%,同期国内市场风电机组招标规模71.9GW,同比增长8.8%,下游需求保

电站利润持续下滑,制造环节明显修复——风电行业2025年半年报分析

2025年上半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大幅增长。随着年初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的文件发布,风电行业在5月31日前迎来抢装潮。今年上半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51.4GW,同比增长98.9%,同期国内市场风电机组招标规模71.9GW,同比增长8.8%,下游需求保持高位。我们选取了43家风电上市企业,对2025年半年报进行分析,主要涵盖发电、整机、塔筒/桩基、铸锻件、叶片、海缆和其他七大板块。

营收:制造环节明显增长,发电环节有所下降。抢装潮背景下,2025年H1制造环节营收同比增长30.9%,其中塔筒增速接近60%,整机、铸锻件和其他环节增速均超过40%。而发电环节营收同比下降9.4%,主要原因仍集中在弃风限电、综合电价降低等方面。利润:制造环节明显修复,发电环节延续下降趋势。2025年H1,制造环节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4%,利润明显修复,其中铸锻件、叶片、其他和塔筒环节同比高增,仅整机和海缆环节微降,而发电环节延续利润下降趋势。

毛利率和净利率:制造板块表现分化,部分环节修复明显。2025年H1,铸锻件、叶片和其他环节实现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双增,主要受益于淡季需求不淡带来的收入增长、降本持续推进等。整机板块是降幅最明显的环节,主要受毛利率更高的电站业务转让减少和毛利率更低的整机制造业务增加所影响。发电环节双降态势延续。横向比较看,发电环节仍是毛利率最高的板块,2025年H1板块毛利率45.3%,同比下降1.80pct,净利率24.2%,同比下降0.73pct。

净营业周期:制造环节整体改善明显。2025年H1仅两成的制造环节企业净营业周期同比上升,其中塔筒/桩基环节的企业净营业周期全部高于230天,但大部分企业同比有所降低,而叶片和整机环节净营业周期相对更优。

资产负债率: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发电和整机仍是高负债环节。2025年H1资产负债率同比上升和下降的企业数量分别是33和10家,横向对比看,发电和整机环节资产负债率更高,尤其是整机,部分企业已达到85.0%。铸锻件和其他环节负债水平相对较低,但整体呈现增长态势。

速动比率:偿债能力整体持续下降,发电环节相对稳定。2025年H1速动比率同比上升和下降的企业数量分别是13和30家,制造环节速动比率下降的企业数量占多数,发电环节企业偿债能力整体较为稳定。横向对比看,整机环节偿债能力相对较弱,其他环节在七大制造板块中偿债能力最好。

总结:风电制造环节盈利能力阶段性修复明显,发电环节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和电力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弃风限电和市场中较低的新能源电价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正逐步扩大,未来需关注下游成本压力向上游传导的可能。“两海”,即出海和海上风电,在毛利率、市场空间等方面有一定优势,相关板块承压能力相对更强。

(作者:奚望 冯俊淇)

加快价格机制建设,推动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点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2025年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改能源〔2025〕1144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确定了2027年新型储能发展总体目标以及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明确了新型储能建设的三年目标,该目标较易完成。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已达0.95亿千瓦,依据目前建设速度,预计2026年底即可完成该目标。

首次确立了锂电池储能技术为主体,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共同发展的新型储能技术体系。此前,新型储能相关国家政策对于储能技术路线的提法均为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从实际发展来看,锂电池储能技术依靠强大的产业链、适中的成本、灵活的建设形式,在我国新型储能装机中的占比达到96%。此次,行动方案提出“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各类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首次明确了锂电池储能为主体,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共同发展的新型储能技术体系。

加快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建设,有助实现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新能源强制配储今年年中已取消,驱动储能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原动力势必发生变化。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建设,包括建立可靠容量补偿机制,对储能给予合理补偿;加快推动电力中长期、现货市场建设,推动合理形成储能充放电价格;鼓励各地逐步扩大新型储能参与辅助服务规模,对于推动新型储能实现市场化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冯俊淇)

价格与开工率处于低位,票据逾期企业增加——新材料行业2025年8月报

新材料行业景气度略有回升,但仍处底部。8月,CIB新材料价格指数为58.9,环比上升1.0%、同比下跌8.1%、较2022年3月的高点下跌54.8%;CIB新材料行业开工指数为69.5%,环比上升2.1个百分点、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二季度,CIB新材料企业盈利指数为83.0,较一季度下降1.9%、较去年同期上升5.2%;新材料上市公司营收同比上升4.4%,已连续三个季度正增长,毛利率为18.8%,与一季度基本持平。总体来看,行业景气度略有回升,但仍处在底部区间。

票据逾期的新材料企业数量增加。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的信息,“持续逾期”(6个月内发生3次以上承兑人逾期)的新材料企业数量自2025年1月末的21家持续上升至6月末的26家,至8月末又增至31家。行业低谷期,更易发生风险事件,应当重点关注企业短中期的偿债能力。

数据跟踪

先进化工材料:8月,多数产品开工率回升,开工率达75%及以上的品种有EVA、PC、POM,分别为90%、79%、89%;价格及毛利方面,多数产品当月延续下跌趋势,仍处于底部区间。

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8月,玻纤价格维持稳定;玻璃价格、开工率小幅波动。

先进钢铁材料:8月,碳结钢、弹簧钢价格均小幅上涨。

先进有色金属材料:8月,海绵钛价格结束连续9个月上涨趋势,当月小幅下跌;铝合金价格当月微涨,处在近两年的高位水平;镁合金价格小幅上升、钕铁硼价格较大幅上升,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新能源材料:材料方面,8月,多数材料价格、开工率均有所回升,毛利依然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

绿色低碳材料:8月,可降解塑料PLA、PBAT价格维持稳定,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电子信息材料:需求方面,半导体销售额仍维持中高增速,6月,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3.0%,增速对比2024年同期放缓,环比下跌;7月,大尺寸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速回升至6.3%,高于2024年同期。材料方面,8月,多数半导体材料价格维持稳定,双氧水G4级价格小幅下跌。

军民两用材料:8月,碳纤维价格维持稳定,仍处于历史低位,毛利已连续24个月亏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价格小幅下跌。

重要事件

(1)8月12日,商务部发布初裁公告,决定对原产于加拿大、日本的进口卤化丁基橡胶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同时终止对原产于印度的进口被调查产品的反倾销调查。

(2)8月28日,商务部公告自2025年8月29日起,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

(3)8月3日,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25万吨/年MMA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此次吉化转型升级项目MMA装置的成功投运,为丙烯腈厂转型升级项目化工系列新装置投产拉开序幕。

(4)8月6日,金发科技年产4万吨生物基高温尼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该项目有望打破赢创与EMS对PA1012、PAMACM12全球市场的长期垄断。

(5)8月22日,金陵亨斯迈6万吨/年叔丁醇催化精馏脱水制异丁烯项目顺利产出纯度达99.99%的高纯度异丁烯产品,实现全流程一次性开车成功,将有效填补区域高端碳四产业链空白。

(6)8月21日,霍尼韦尔宣布,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其计划分拆 Solstice先进材料公司(简称“Solstice”)的Form 10注册声明,推进其独立上市的进程。

风险提示

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的信息,2025年8月末,“持续逾期”(6个月内发生3次以上承兑人逾期)的新材料企业数量为31家,较上月末增加2家。

(作者:王刚 王一杰 梁博)

饲料需求景持续——饲料行业2025年半年度总结

上半年随着国内养殖规模持续增长,饲料需求明显恢复。1-7月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18681万吨,同比增长9.61%。原料方面,玉米、豆粕、鱼粉等价格上半年由底部上涨,带来国内各饲料产品价格逐步震荡上行。但由于去年同期价格基数较高,因此价格同比仍下降。

上半年饲料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同比显著增长,饲料业务量利齐增,但偿债能力未明显改善,部分企业债务负担仍较重。营运能力有所提升,中小企业饲料回款压力较大,行业竞争形势较为严峻。具体来看:

经营业绩方面,上半年15家上市饲料企业合计实现营收1867.47亿元,同比增长11.7%,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7.96亿元,同比增长1605.34%。受益于饲料需求复苏及养殖盈利同比增长,上半年饲料企业整体营收及利润同比明显增长,有7家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上半年14家上市企业(1家企业未披露毛利)饲料业务合计实现营收1232.75亿元,同比增长9.42%,合计实现毛利103.27亿元,同比增长10.97%。其中有9家企业饲料毛利率同比下滑,这些企业饲料业务营收相对头部企业规模较小,毛利增速落后于营收增速,表明在当前饲料市场存量竞争格局中,中小企业采取以价换量的竞争形式获取生存发展空间,行业竞争仍较为激烈。

偿债能力方面,上半年15家上市饲料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5.37%,较上年末提升1.45%,平均流/速动比率分别为1.18/0.74倍,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06/0.04倍,平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为-4.14倍,较去年同期上升1.27倍,平均资本支出/折旧与摊销为0.99倍,较去年同比下降0.1倍。15家企业中,目前仍有7家资产负债率在60%以上,流/速动比率方面饲料企业整体表现较为弱势,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方面有7家企业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为负,中小企业依靠价格战和给予下游一定账期实现市场扩张,资本开支方面上半年饲料企业整体资本开支规模较小。

营运能力方面,上半年15家上市饲料企业平均总资产周转率为0.62次,同比提升0.1次,平均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61/16.92次,同比分别提升0.27次和3.46次。整体来看,饲料企业营运能力正在逐步向好发展。企业总资产周转率表现与我们饲料评价体系结果基本一致,应收账款周转率方面中小饲料企业表现明显差于头部企业。

展望后市,饲料需求景气有望持续。一方面,虽然今年以来国内生猪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但由于养殖成本的不断下降,养殖端未出现大幅度亏损现象,因而也未出现如2023年的生猪养殖大规模去产能趋势。此外国内家禽产能仍在持续扩张,反刍、水产行情自底部回暖,养殖产能的整体高位奠定了饲料需求的基础。我们认为饲料景气行情有望延续至2026年。另一方面,随着年初玉米及豆粕价格低位反弹,饲料产品价格自年初起逐步低位回升,饲料营收同比有望持续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生猪养殖业处于低谷期,一方面可能对饲料企业自身养殖业务带来亏损风险,另一方面对于饲料业务下游回款也存在一定风险,需要重点关注饲料企业养殖成绩及应收账款回款质量问题。

(作者:孟林 黎刘定吉)

智能制造核心支撑,“小而美”特征显著——生产管控类软件专题

生产管控类软件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架构中是连接“战略计划”与“现场执行”的核心枢纽,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上承ERP的生产计划指令,下接车间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填补了计划层与执行层的断层,直接决定企业生产效率与管理精度。

生产管控类软件主要分为管理类与控制类两大类。管理类软件以制造执行系统MES、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APS等为代表,聚焦生产过程的管理优化。控制类软件主要包括集散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等,侧重生产设备的精准控制。两类软件协同运作,既通过管理类软件优化生产计划,又依靠控制类软件落地执行,共同推动制造企业从传统人工管控向数字化智能管控转型。

预计到2027年国内MES及DCS市场规模分别有望达到305亿元、181亿元。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生产过程管控类软件的应用,例如《“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将“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列为重要任务。除政策推动外,降本增效与环保压力下的智能制造升级需求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基础,而AI等新技术的融合更加速了生产过程管控类软件的渗透与应用。从下游客户看,MES下游较分散,电子通信、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贡献相对较多市场规模,而DCS下游相对集中,化工、电力、石化三大行业贡献了超过75%的市场。

生产过程管控类软件竞争格局整体较分散。(1)竞争格局整体较为分散:一是不同行业由于生产流程、需求特性各异,对生产过程管控类软件的功能、性能要求大相径庭;二是技术的多元性与快速迭代,也使得新老厂商都有机会凭借独特技术切入市场,加剧了竞争的分散程度。(2)国内MES市场CR5

技术、行业KnowHow与成功案例共同构筑行业坚固壁垒。(1)技术壁垒体现在实时数据处理能力、多系统兼容性及工业级稳定性与安全性。(2)生产过程管控类软件的核心价值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以解决具体行业的生产痛点,而这依赖对行业生产流程的深度理解——也即行业Know-how。(3)生产过程管控类软件属于高客单价、长周期的企业级产品,客户(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决策时极度依赖“成功案例”。

平台化+敏捷化+智能化,驱动生产过程管控类软件持续升级。生产过程管控类软件升级趋势明确:以平台+应用架构,突破传统烟囱式架构的桎梏;以敏捷化应对柔性生产对系统弹性与可扩展性的要求;以数据为基础,AI将赋能生产全过程仿真与优化。

生产过程管控类软件行业业务机会分析(企业沙盘详见正文)。制造企业对生产全流程的精细化管控、效率提升及数据价值挖掘需求激增,推动管控类软件从可选工具变为刚需配置。生产过程管控类国产软件厂商业务机会的挖掘整体可聚焦两大核心维度:一是所经营的细分行业有一定景气度,二是产品已被行业头部客户使用且持续复购,并有良好的行业口碑。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景气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作者:雷棠棣 吴吉森)

本篇合集作者:

请登录兴业研究APP查看完整研报

获取更多权限,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转 载 声 明

转载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 务 支 持 人 员

对集团外客户

李 璐 琳

liliulin@cib.com.cn

对集团内用户

汤 灏

tanghao@cib.com.cn

免 责 声 明

本报告由兴业研究(CIB Research)提供,报告信息依据国际、中国和行业通行准则并通过合法渠道获取,所有观点为研究员个人意见,不代表兴业研究立场。本报告不含任何道德、政治或其他形式的偏见,兴业研究不对报告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作出任何明确或隐含的保证,报告内容不构成任何形式的要约、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阅读者应自行独立评估所有相关风险。对于因使用本报告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后果,兴业研究和研究员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为兴业研究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分发、发表或以其他方式公开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本报告已正式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中,否则应被视为非公开的研讨性分析。引用或发布本报告内容须注明出处为兴业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兴业研究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兴业研究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来源:鲁政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