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6年8月,她在贵阳南明区注册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租了两栋旧房当厂房,从小饭店的配菜起步,酱料单独卖。
老干妈从贵州小作坊起家,卖到全世界华人手里,靠的就是一股子地道辣劲儿。
可这背后,创始人陶华碧的日子没那么顺当。
1947年出生在贵州湄潭山村的她,早年家穷,丈夫1989年去世后,42岁的寡妇带着两个儿子过日子。
她没念过多少书,就凭一股子韧劲儿,先是卖米豆腐维生,渐渐摸索出炒辣酱的手艺。
1996年8月,她在贵阳南明区注册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租了两栋旧房当厂房,从小饭店的配菜起步,酱料单独卖。
起初产量小,她亲自管采购和生产,坚持用贵州本地辣椒,口感辣中带香。
没几年,卡车司机和学生成了忠实买家,企业规模上去了,2000年后厂房扩建,营收稳步爬升。
到2014年,已经做到40.33亿元,稳坐辣酱市场老大,市场占有率20%左右。
陶华碧的成功,离不开她那套“四不原则”:不贷款、不参股、不上市、不融资。全靠自有资金滚动,避开资本的弯弯绕绕。她把企业管得铁板一块,员工上万,生产线日产上百万瓶。
可人总有老的时候,2014年67岁的她决定退居二线,把股份分给两个儿子。大儿子李贵山拿49%,小儿子李妙行拿51%。
她给两人分工,李贵山管销售,李妙行管生产。本以为后继有人,能安心养老,谁知这步棋走偏了,差点把半辈子心血搭进去。
李贵山是军人出身,一开始管销售还行。他帮公司建了现代管理制度,仓库盘点有序,销售网铺到全国,起初几年市场份额稳住。可他不满足,总想着大干一场。
2012年底,他注资3000万元,和朋友在昆明合伙成立贵山天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豪掷4亿多拍地,盯上云润天阳项目。
这楼盘在昆明郊区,定位中高端住宅,销售时还蹭老干妈的热度,宣传册上印着“老干妈儿子投资”,吸引了不少业主。
2014年8月,一标段封顶,本该加速推进,可李贵山觉得售楼部建得太快,没跟他商量,气头上撤了资金。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项目停工,原本承诺2015年交房的楼盘就这么烂尾了。
烂尾楼的事儿闹大,700多户业主等着收房,却只能眼巴巴看着楼体风吹日晒。2020年,业主们维权,拉横幅堵路,媒体曝光后,李贵山的公司被推上风口浪尖。法院判决14起,执行标的超1.6亿元,他本人上失信名单,被限制高消费。
项目负债6.27亿元,存货不够抵,贵山天阳成了昆明烂尾地标。业主们冲到老干妈厂门讨说法,声誉受损,李贵山这手投资不光赔钱,还把母亲的招牌拖下水。
他成立的其他公司,如苏州厚扬启航投资中心,也投进类似项目,利息滚雪球,账面乱套。外界直呼他败家子,房地产圈子避之不及,老干妈的供应商见面时都多长个心眼。
小儿子李妙行那边更直接伤筋动骨,2014年接手生产,公司正巅峰,日销130万瓶,营收40亿出头。他上手后盯上成本,贵州辣椒涨到12-13元一斤,年用量1.3万吨,太贵。他拍板换河南辣椒,7元一斤,便宜一半。
2015年起,新辣椒上生产线,酱料颜色浅了,辣度弱了,香气也淡。消费者买回家一尝不对劲,网上吐槽“老干妈变味了”刷屏。经销商反馈货压仓库,退货电话打爆。
营收从2016年的45.49亿元开始滑坡,2017年44.47亿元,2018年43.89亿元。2016年还有员工偷配方,前员工跳槽带走秘方,新厂仿制酱上市,市场更乱。
李妙行这改动省了4亿成本,却砸了老干妈的根基,消费者信任没了,销量一年不如一年。
两兄弟一里一外折腾,公司内部协调也差。李贵山销售收缩,货车拉得少;李妙行生产不稳,质量把关松。
陶华碧看不下去,2019年72岁复出。她重掌生产,恢复贵州辣椒,调回原配方,营收那年破50亿元。
2020年疫情下还做到54.03亿元,历史高峰。
可好景不长,2021年掉到42.01亿元,竞争加剧,电商渠道弱。
2022年尝试直播,抖音账号开,工作人员放她采访视频当背景,三个月44场,销量只80多万,视频拍得敷衍,流量上不去。
营收回升到约52亿元,但增速放缓。
到2023年,营收53.81亿元,逼近巅峰,贵州制造业百强排26位。
她76岁了,还得亲力亲为,车间巡视,检查原料。
未来咋样,心里没数。
希望她多保重,老干妈的辣劲儿还能传下去。
老干妈陶华碧不敢退休 新浪财经
来源:烟寒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