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读懂日本,就从这9本书开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3 09:05 1

摘要:严绍璗,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佛教大学文学部、日本文部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著有《日本的中国学家》《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中国文学在日本》、《日本中国学史

中日两国地缘相近,

历史上既有绵延不断的文化交流,

也不乏激烈的冲突与对抗。

特别是甲午战争和侵华战争,

给中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创伤。

面对这样的邻国,

我们更需要知己知彼。

为此小北精心挑选了这份书单,

从历史纵览到社会观察,

从生活风俗到跨国交流,

帮助你建立起全面的、立体的认知。

一、历史纵览与文化概论

01

日本文化研究

严绍璗 著

严绍璗,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佛教大学文学部、日本文部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著有《日本的中国学家》《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中国文学在日本》、《日本中国学史稿》等14种专著。发表论文、译文170余篇。这部“严绍璗文集”全面收录了严绍璗先生治学50多年各方面的成就,本册为第三卷“日本文化研究”,主要阐发从中国本体文化的视角出发观察日本文化、日本学的研究见解。内容涵盖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中日文化关系、儒学在日本的发展及其在近代文化运动中的蜕变,和战后日本出现的诸种思潮等。

02

日本简史(第四版)

王新生 著

本书以统治主体的演变为主线,从历史和文化的起源、律令国家、武人政权、前近代社会、明治维新、对外侵略与扩张、变革与战争、占领与战后体制、经济大国、转折时期的改革等方面,清晰地勾勒出日本的政治演进过程,兼及不同时期的文化成就、经济发展、大众心态等内容,清晰、完整地绘制出日本历史的鸟瞰式全貌。

本书曾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两次获得“北京大学优秀教材奖”。第四版在注意吸收国内外新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战后历史改为三章,在内容上稍作调整,进一步阅读书目也更新为对近三年内国内出版的相关书籍的介绍。

03

日本史:从南北朝到战国(1334—1615)

乔治·桑塞姆 著

本书讲述了镰仓幕府结束到江户幕府初期的日本历史。以政治史为主要线索,兼及相关时段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对于建武新政、南北朝之争、足利幕府的崛起、应仁之乱、战国时代的纷争等重要话题均有详略得当的讲述;对于后醍醐天皇、足利尊氏、梦窗疏石、德川家康等日本历史上重要人物的生平、成败、性格,均有鞭辟入里的分析;尤其关注政治纷争表象之下经济、文化潜流的推动作用,提供了理解该段历史深刻、准确的视角。

04

菊与刀:日本文化模式论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著 何道宽 译

《菊与刀》最初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1946年正式出版,1948年出版日文版,在美国、日本等引起强烈反响。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二、社会现象与现实观察

05

“零度”日本——陷入“关系性贫困”的年轻一代

王钦 著

本书介绍并分析了当代日本社会中一系列边缘性、非主流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如“JK散步”、女仆咖啡店、“神待少女”、虚拟主播等。透过这些现象,作者试图揭示当代日本社会、文化和思想的“零度”,探索重新想象未来的基本条件。全书一方面细致剖析了诸多微观细节,借此解剖日本社会不可忽视的“肌理”,另一方面与日本当代亚文化的有关理论论述展开对话,这些分析不仅可以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当代日本,也可以为读者了解当代中国、了解我们自身的日常生活提供一个重要的参照。

06

日本会社文化——昔日的大名,今日的会社

[日]中牧弘允 著 何芳 译

本书试图从大名及其家臣集团经营的江户时代的藩 (1603-1868年)中,去探究会社命运共同体的性质及其历史渊源。要全面地理解现代企业,我们不但要从经济学,或者企业管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我们还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现代企业,而以人类文化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的文化人类学更是理解现代企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于以上的理解,作者中牧教授以大阪民族学博物馆为基地,积极推动现代企业的人类学研究。"经营人类学"试图通过对日本现代企业的种种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理解,从而勾画出现代企业商业活动背后的种种文化意义。

三、生活、风俗与日常文化

07

日本生活文化史

[日]熊仓功夫 著 关剑平 李孟娟 译

这是一部传统日本生活与文化简史。

全书勾勒了茶道、花道、游艺、饮食等深度影响了日本人日常生活的各类传统生活技能及其器物发展简史,重点描述艺术与生活的关联和互动,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传承和革新。

全书以重要文化人物和文化遗存为立足点,从让茶文化在日本扎根的荣西到倜傥不羁的佐佐木道誉,从集花道大成的池坊专好、主张侘的美学的村田珠光到完成茶汤美学建设的千利休,从日常的茶汤和插花到桂离宫的审美意识、日本料理的食礼文化、柳宗悦的工艺运动等,既有历史的脉络,又有点和面的结合,简明平易地审视了日本人的民族性和日本文化的根本。

07

鲶鱼之怒:日本大众文化中的天灾·疫病·怪异

[日]小松和彦 编 马云雷 译

本书是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日文研”)《日本大众文化史》系列的第二部。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在自然科学尚未普及的年代,日本民众在地震、海啸等天灾,天花、流感等瘟疫以及鬼怪、诅咒等怪异现象面前,通过祭祀、游戏、文学、民间信仰等方式,将生存危机转化为惊人的创造力。本书聚焦日本江户和明治时期民众对灾祸现象或严肃或戏谑的理解与文化应对,它们既是对抗灾难的生存策略,同时也是构建社会联结的精神纽带,更是渴望健康生活的美好希冀。

四、宗教与中日交流史

09

信仰与利益之网:僧侣、海商与中日交流(839—1403)

李怡文 著 冯立君 傅亭瑄 译

从公元839年最后一次日本遣唐使归国,到1403年日本足利幕府与明朝正式恢复官方朝贡贸易,中日两国的官方外交中断了近六个世纪。但在此期间,随着海商和佛教僧侣建立起日益密切的联系,一个充满活力的中日海上贸易网络蓬勃发展。基于对寺院记录、诗歌、书信、传世图像和实物以及考古发现等多类史料的细致研究,本书描绘了当时东亚海域世界生动多彩的景象,展示了海商与僧侣两个群体如何利用彼此的资源并密切合作,共同促进贸易网络与宗教网络的融合,联合构建了中日之间“宗教-商业”交流网络,以及这一网络如何在朝贡体系的框架之外运作。同时,本书以新颖的手法诠释佛教记录,为佛教与商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解读。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

你有哪些特别的认识与观察?

在留言区展开来说说吧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

书单中的好书一本

公号粉丝限量专享

-End-

观点资料来源:市场运营中心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这一次,彻底读懂日本

来源:众嗨娱乐爆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