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没吃,就是吃不出味;不是不闻,而是闻不清。这种“有鼻如无鼻”的状态,真让人烦躁。阳康之后,嗅觉迟钝、消失、扭曲,甚至闻什么都像烧焦,成了不少人恢复期的小插曲。问题虽小,却能让人失去对生活的热情。
阳康后“鼻子罢工”?明明病好了,却一直“闻不见”的日子,才最折磨人。
不是没吃,就是吃不出味;不是不闻,而是闻不清。这种“有鼻如无鼻”的状态,真让人烦躁。阳康之后,嗅觉迟钝、消失、扭曲,甚至闻什么都像烧焦,成了不少人恢复期的小插曲。问题虽小,却能让人失去对生活的热情。
这不是矫情,是身体在表达它的“后遗症情绪”。很多人以为感冒好了就一切恢复如初,但嗅觉的“复工”却比你想的慢。别急着焦虑,有些方法真的能帮你“唤醒”沉睡的嗅觉神经。今天就来聊聊5种实用又靠谱的方法,如果你正经历“闻不到”,不妨一试。
嗅觉是个特别敏感的感官,它不像视力那样有明显的“看见”与“看不见”,它的变化常常悄无声息。嗅觉障碍分为很多种,有的完全闻不到,有的只能闻到一两种味道,还有的会把气味搞混。这种功能被称为“化学感知”,它并不是简单的鼻塞,而是神经层面的暂时性混乱。
嗅觉和情绪、记忆、食欲都有密切关系。当你长期闻不到味道,吃饭没滋味,生活缺乏“气味记忆”,连心情都会变得低落。这个时候要做的不是等,而是主动“引导”嗅觉找回感觉。
第一个方法,被称为“气味复健”。别笑,这是真事。嗅觉训练就像做康复运动一样,是在给鼻子“上课”。
每天早晚各一次,用4种不同类型的气味——比如柠檬(水果类)、玫瑰(花香类)、桉树(草本类)、丁香(香料类)——各闻20秒,闭眼静心,试着在脑中“回忆”这个味道。坚持几周,很多人都重新找回了嗅觉的“关键词”。
除了训练,营养支持也很重要。嗅觉的恢复,离不开一些关键的微量元素,比如锌。这个元素在调节嗅觉神经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平时可以适当吃点牡蛎、瘦肉、坚果和豆类,都是天然的锌来源。别指望补剂立竿见影,还是要靠饮食“润物细无声”。
再来说个被不少人忽视的因素——鼻腔清洁。阳康后,鼻腔可能还有残留的分泌物或者环境刺激,使嗅觉神经恢复变得迟钝。每天温水洗鼻(注意水温适中、器具干净),可以软化鼻垢、降低炎症反应,给嗅觉神经一个“干净的舞台”。但要注意清洗频率,不要过度清洁,一天一次足矣。
第四个方法,有点像生活中的“小仪式感”——闻香冥想。这不是伪科学,而是利用嗅觉和大脑之间的连接,唤醒神经元。
选择你熟悉的味道,比如小时候最爱的肥皂香、木质香、咖啡味,闭眼静静闻几分钟,联想与这个气味有关的场景。气味和记忆的牵连,在神经科学上早就有研究支持,是大脑唤醒嗅觉通路的好帮手。
第五种方法,说起来简单,但常常被忽略——远离空气污染和强刺激性气体。刚恢复的嗅觉神经特别脆弱,类似油烟、消毒水、香水这种“重口味”,反而容易让嗅觉系统“宕机”。恢复期尽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重味环境,给嗅觉神经一个“疗养期”,这比你每天熏香精,更有效。
睡眠质量也值得提一笔。大脑在休息时会进行“神经修复”,而嗅觉神经也是它修复的一部分。睡眠不足、焦虑过度都会影响神经元恢复。所以别熬夜、别焦虑,给自己一个安稳的夜晚,可能第二天你就闻到了早餐的香味。
很多人会问:这嗅觉是不是永远回不来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嗅觉障碍是暂时性的。但这个“暂时”有时候会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最忌讳的就是放弃和焦虑,最好的方式就是“积极干预、耐心等待”。
也有一些人恢复过程中会遇到“嗅觉扭曲”的问题。比如橘子闻起来像汽油,花香像烧焦。这种现象叫嗅觉错觉,是嗅觉神经重建时的“信号混乱”,虽然让人不适,但正说明你的神经正在“重新连线”。越早开始训练,错觉的时间越短,越容易恢复正常。
如果说视觉是生活的“光”,那嗅觉就是生活的“魂”。它藏在每一顿饭的香气里,也藏在黄昏微风里树叶的味道里。它可能不是你最关注的感官,但一旦失去,你才发现它有多重要。不要小看嗅觉障碍,它是身体发出的“慢信号”,也是健康恢复的“最后一公里”。
在中医理论中,嗅觉属肺气所主。虽然我们不谈治疗,但适度的呼吸练习和吐纳法,确实能帮助调节鼻腔通气和增强嗅觉通路的敏感度。像腹式呼吸、缓慢深吸慢呼,既能放松心情,也让鼻腔获得“气流按摩”。
生活中,调整嗅觉的节奏和心态一样重要。不要急于追求立刻恢复,而是把它当作一个“慢养”的过程。嗅觉的恢复,像是春天的树发芽,快不了,但也不会停。
最后再提醒一句:如果你已经尝试了这些方法几个月,仍然毫无改善,而且嗅觉还伴随其他不适,那就不属于“健康问题”范畴了,应该及时就医。不怕麻烦,才是对自己健康的尊重。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刘洋,王捷.嗅觉训练对嗅觉障碍恢复的辅助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1,24(3):45-48.
[2]张文鑫,刘峰.COVID-19后嗅觉障碍的恢复现状与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3,58(4):250-254.
[3]黄莉,李志军.微量元素锌与嗅觉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量元素科学,2020,30(1):64-68.
来源:药师健康指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