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找工作时,有些岗位没研究生学历,连门槛都摸不着。比如大厂的算法工程师、科研院所的研究岗,还有选调生里的“定向选调”(很多只招名校研究生)。我同学本科是普通二本,考研去了985,毕业后直接进了某车企研发中心做新能源电池研究,薪资和发展速度,比他本科同学好太多。
读了研究生,这些“红利”你得会用
不少人纳闷:“现在研究生一抓一大把,读了到底有啥红利啊?”其实不是红利没了,是得把这些“隐藏福利”用起来,咱们用大白话唠唠。
第一,敲门砖更硬,能进“更有技术含量”的圈子
找工作时,有些岗位没研究生学历,连门槛都摸不着。比如大厂的算法工程师、科研院所的研究岗,还有选调生里的“定向选调”(很多只招名校研究生)。我同学本科是普通二本,考研去了985,毕业后直接进了某车企研发中心做新能源电池研究,薪资和发展速度,比他本科同学好太多。
考公也一样,不少岗位要求“硕士及以上”,报名的人少、竞争没那么激烈;而且入职后定级比本科生高一级,工资能多几百块,长期积累下来差距不小。
第二,有时间把“专业技能练到别人抢不走”
研究生三年不光上课,得跟着导师做项目、搞研究,逼着你把一个领域钻透。比如学人工智能的研究生,跟着导师做自动驾驶项目两年,不仅发了核心论文,还参与写专利,毕业时直接被合作企业高薪挖走——因为“别人没他懂这个细分领域”。
就算不搞科研,“深耕能力”也值钱。比如学文学的研究生专注“非遗文化传播”,毕业去文旅部门或文化公司,能直接拿出调研成果、策划方案,比本科生“啥都懂一点但不精”更受重视。
第三,人脉和资源,是隐形的“助推器”
研究生的导师、同门都是宝贵资源。导师在行业里积累的人脉和机会,不是本科生能比的。我朋友学建筑,导师接了地标建筑设计项目,带着他对接甲方、施工方,毕业时甲方直接向他抛橄榄枝。
同门师兄弟也一样,毕业后分散在不同公司、城市,互相介绍工作、分享行业信息,路会越走越宽。比如学金融的,同门在券商、基金工作,平时聊聊天,就能知道哪家公司招人、哪个赛道有机会。
第四,想转行?成本比本科生低多了
要是读研究生后发现本专业不喜欢,有足够时间试错。比如学化学的女生觉得实验枯燥,课余学数据分析,跟着导师做“化学实验数据建模”课题,毕业时既能去化工企业做研发,也能转去互联网公司做数据运营,选择权比本科生大很多。
研究生学历本身是“背书”,企业会觉得“你能考上研究生,学习能力肯定不差”,愿意给你尝试新领域的机会。
第五,心态更稳,能扛住职场里的“长期战”
读研究生是练“解决复杂问题”的本事——实验失败几十次、论文改十几遍,经历多了,遇到职场难题(比如项目搞砸、和同事有矛盾),不会慌得不知道咋办,反而能像做研究一样,一步步找原因、想办法。
我带过的研究生实习生,领导让他做从没接触过的市场调研,他不抱怨,先查文献、找行业报告,再找客户访谈,最后拿出的方案比预期还好。这种“稳得住”的劲儿,就是研究生阶段练出来的。
当然,研究生红利不是“考上就躺赢”,得自己主动抓机会。你觉得读研究生,还有啥别人没提到的红利?评论区聊聊~
来源:天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