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永浩与西贝食品事件源于罗永浩对西贝预制菜的公开吐槽 。2025年9月10日,罗永浩发文称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希望国家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 。西贝工作人员回应称部分菜品是现煮现炒,不存在预制 。9月11日晚间,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表示西贝一
文|杨海涛(潜能训练导师)
罗永浩与西贝食品事件源于罗永浩对西贝预制菜的公开吐槽 。2025年9月10日,罗永浩发文称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希望国家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 。西贝工作人员回应称部分菜品是现煮现炒,不存在预制 。9月11日晚间,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表示西贝一道预制菜都没有,并宣布要起诉罗永浩 。罗永浩则连发数条微博反击,发布十万元悬赏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 。
9月12日,西贝全国370多家门店开放后厨,上线“罗永浩菜单”,并发布《致顾客的一封信》,公开菜品的制作流程 。罗永浩在直播中展示西贝使用的原材料,称部分菜品是做好的半成品,按正常理解就是预制菜 。有网友贴出西贝“堂食袋装”食品外包装,西贝客服称该产品是已停止运营的子品牌所用料包,西贝门店无论外卖还是堂食都是现制出餐 。
西贝与罗永浩的预制菜争议,凸显“危机公关”对企业的决定性作用。
第一,危机公关是品牌信誉的“防火墙”。西贝初期以“否认预制菜+宣布起诉”回应质疑,未消解公众对“菜品与价格匹配度”的疑虑,反而激化矛盾,导致信誉被动。若能及时透明沟通,可大幅降低信誉损耗,可见危机公关能有效抵御负面舆情冲击。
第二,危机公关是重塑公众信任的“桥梁”。西贝后续通过开放全国门店后厨、发布公开信、上线“罗永浩菜单”等举措,以透明化沟通弥合认知差异,逐步扭转局面。缺乏有效危机公关,企业易陷入“有理说不清”的困境,最终失去消费者信任。
第三,危机公关直接影响长期市场竞争力。若西贝坚持强硬态度,可能引发消费者反感,导致客流与口碑下滑;而其调整策略展现解决问题的态度,为留住客户、吸引潜在消费者保留了空间。危机公关处理好坏,直接转化为市场份额与竞争力的波动。
危机公关不是“事后补救工具”,而是品牌经营的必备策略。在信息快速传播的当下,企业唯有以“坦诚沟通、尊重知情权、快速响应”应对危机,才能守住根基,甚至将危机转化为品牌升级契机 。
罗永浩与西贝的这场“口水仗”,本质上是预制菜行业标准与消费者认知差异的一次激烈碰撞。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罗永浩的发声代表了许多人对预制菜不透明的不满。人们有权知道自己所食用的菜品是否为预制菜,以及其背后的制作流程和成本构成。西贝作为知名餐饮品牌,面对消费者的质疑,本应以更开放、诚恳的态度去回应,而不是简单地否认和起诉。
来源:销售技巧和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