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3日,第26个“世界急救日”如期而至。今年“急救与气候变化”的主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急救知识在多变环境下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将镜头聚焦急救一线,通过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老师折蓉平在应急救护中的故事与感悟,了解如何让急救知识更精准地走进群众、守护生命。
9月13日,第26个“世界急救日”如期而至。今年“急救与气候变化”的主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急救知识在多变环境下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将镜头聚焦急救一线,通过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老师折蓉平在应急救护中的故事与感悟,了解如何让急救知识更精准地走进群众、守护生命。
访谈实录
问题一:作为完全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人,为什么要学习应急救护技能?
首先,突发意外往往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如心脏骤停、溺水、触电等,专业医护人员很难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其次,学习应急救护技能能增强自身和家人的安全保障。再者,当更多普通人掌握急救技能,让突发状况下的生命救援更及时、更高效,能形成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的社会氛围。
简单来说,急救技能不是专业人士的 “专属”,而是每个人守护生命的 “必备技能”—— 它让普通人在危机时刻,从 “旁观者” 变成 “生命守护者”。
问题二:“黄金四分钟”是什么?如果在这四分钟内没有得到及时救助会如何?
“黄金四分钟”是心源性猝死急救的关键时间窗,指心脏骤停患者发病后四分钟内需实施心肺复苏(CPR)和电除颤(AED)等有效急救措施,以维持器官供氧并恢复心脏正常节律。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救助,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就会下降10%。
问题三:对于现场救护,有无法律来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鼓励具备急救技能的市民,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
问题四:对于推广应急救护知识,对整个社会而言,最大的价值在哪里?
推广应急救护知识对社会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让更多人在突发状况中能及时伸出援手、有效保护自己与他人,从而减少伤亡损失,凝聚社会互助力量,最终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问题五:今年以来,红十字会组织开展了多少场应急救援培训?通过哪些方式推广应急救护知识?
今年以来,红十字会共开展了 12 场急救培训(含急救员培训和普及培训),主要通过 “五进”(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 等方式,将应急救护知识送到不同群体中。
下一步,乌达区将持续搭建助力急救知识普及与技能提升的平台,激发社会各界学习急救知识的热情,全力推动形成一支懂急救、会施救的群众性急救力量。
一份使命,一份担当
愿我们都能成为生命的守护者
急救知识的传播者
来源:每日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