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龙怎么敢公开后厨,真以为没人能看出破绽?自作聪明反露马脚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3 16:35 2

摘要:记者在南京新街口门店体验时,光进门流程就透着 “控制感”:扫码签《食品安全承诺书》、穿统一工衣帽、按步骤消毒,全程由厨师长领着走固定路线 —— 说白了,就是怕你乱逛撞见不该看的。

西贝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 “后厨开放运动”,看着是直面质疑的坦诚,实则每一步都藏着精心算计

杭州门店直播扫到转基因油桶藏标签,上海冷柜里 24 个月的冷冻西兰花装白盒 —— 西贝这场喊得震天响的 “后厨开放”,哪是透明?分明是贾国龙的 “表演式自救”!

毕竟,真要全透明,怎么会连消费者最关心的 “吃的是啥、新不新鲜” 都遮遮掩掩?

敢开后厨的底气:不是没破绽,是算准了 “合规” 能兜底

西贝的后厨开放,从来不是 “裸奔式透明”,而是提前筛过 “安全区” 的选择性展示,贾国龙的底气,全来自 “抓准了规则漏洞”。

记者在南京新街口门店体验时,光进门流程就透着 “控制感”:扫码签《食品安全承诺书》、穿统一工衣帽、按步骤消毒,全程由厨师长领着走固定路线 —— 说白了,就是怕你乱逛撞见不该看的。

莜面师傅现场揉面的场景被特意摆在明厨亮灶最显眼处,镜头一扫全是 “新鲜现做” 的观感;可转到操作台侧面,转基因油的桶身早被转到靠墙一侧,只露个模糊的桶底,问工作人员 “是不是转基因油”,得到的只有 “符合国家标准” 的套话,多半个字的正面回应都没有。

冷柜里的猫腻更明显。上海门店的冷柜里,速冻羊排、冷冻西兰花全装在没贴原标签的白色盒子里,记者翻了好久才找到个被丢弃的旧包装,上面 “保质期 24 个月” 的字样扎眼得很 —— 这哪是 “新鲜蔬菜”?

比不少孩子的年龄都大!可员工还硬撑:“中央厨房速冻锁鲜,比菜市场的散装菜安全多了。” 这话没说错,却避重就轻:合规的储存流程,掩盖不了 “食材不新鲜” 的本质,贾国龙算准了消费者分不清 “合规” 和 “新鲜” 的区别,拿 “安全” 当 “新鲜” 的挡箭牌。

更关键的底气是 “法不责众”。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摆着:依赖中央厨房的连锁餐饮,预制菜占比普遍超 80%。贾国龙心里门清,速冻食材、预加工不是西贝独有的问题,敞开后厨反而能装成 “行业敢第一个站出来的勇士”,把自己的争议混进 “行业共性” 里,让消费者觉得 “反正大家都这样,西贝至少敢公开”。连危机公关专家都帮着圆:“这是把争议转化为信任契机”,可谁都明白,这不过是 “矮子里拔将军” 的无奈。

贾国龙的心思:不止救场,还想给行业 “定规矩”

要是以为贾国龙开后厨只是为了应对罗永浩的吐槽,那就太小看他了 —— 这场操作,藏着三层更深的算计。

最直接的,是想把 “预制菜” 的话题压下去。罗永浩不光骂 “西贝预制菜贵且难吃”,还搞了 10 万元悬赏征集证据,网友跟着起哄,西贝的口碑一天比一天差。贾国龙急了,一边放话 “要起诉罗永浩” 显强硬,一边敞开后厨装坦诚,说白了就是 “双重保险”:用 “起诉” 堵住质疑者的嘴,用 “开放后厨” 给消费者画饼,把舆论焦点从 “是不是预制菜” 转移到 “合不合规” 上 —— 毕竟 “合规” 这俩字太专业,普通消费者根本没法较真。

更深一层,是想重新包装 “现做” 的定义。之前西贝天天喊 “现做现卖”,被戳穿用预制菜后圆不了谎,干脆换个说法:“我们的每道菜都有标准化流程”,还搞了个 “罗永浩菜单”,承诺 “不好吃不要钱”。记者在门店看到,菜单旁摆着《菜品作业指导书》,小炒牛肉的第一步赫然写着 “解冻”,可店员还嘴硬 “这就是现做,最后一步是在门店完成的”。贾国龙的心思很明白:把 “预制” 说成 “标准化预处理”,把 “解冻加热” 说成 “现做的最后一步”,慢慢让消费者接受 “西贝的现做就是这样”,彻底改写之前的品牌认知。

最野心的,是想趁预制菜没国标 “抢话语权”。现在预制菜国家标准还在征求意见,贾国龙天天把 “六部门说中央厨房半成品不算预制菜” 挂在嘴边,其实就是想让自己这套 “预制当现做” 的模式,变成行业默认的规矩。要是成了,以后别家餐饮也这么干,西贝就不算 “造假”,反而成了 “行业标杆”。你看他敢说 “欢迎查近五年的账”,就是觉得 “只要我合规,你们再质疑也没用”,想把 “合规” 变成自己的 “免罪金牌”,以后再出类似争议,都能用这套说辞搪塞。

藏不住的漏洞:转基因油、隔夜菜,“透明” 下的猫腻

可再精的算计,也架不住细节露马脚 —— 西贝后厨开放没几天,就被扒出一堆问题,比不开放时还让人膈应。

最闹心的是转基因油的隐瞒。9 月 13 号杭州门店直播,镜头不小心扫到操作台底下的油桶,“转基因色拉油” 几个字清清楚楚。

网友炸了:不是说符合国家标准吗?怎么不标注?西贝赶紧解释 “采购流程合规”,可消费者气的不是 “油不安全”,是 “被蒙在鼓里”—— 要是早知道是转基因油,不少人根本不会点!可西贝从头到尾没在菜单、门店贴过任何提示,说白了就是 “知道你们介意,所以干脆不说”,把 “知情权” 抛到了脑后。

速冻食材的保质期更离谱。儿童餐里的鸡翅保质期 9 个月,西兰花能放 24 个月,员工还嘴硬 “中央厨房的冷鲜技术好,营养不流失”。有家长吐槽:“我给孩子点儿童餐,是想让他吃新鲜的,不是吃放了两年的冷冻菜!” 更讽刺的是 “隔夜菜”,中国蓝新闻记者采访时,有厨师实话实说:“有些菜做好放两天还能用,只要冷藏温度达标就行。” 可西贝的宣传里从来没提过 “隔夜菜”,消费者吃的时候还以为是当天现做的,这哪是 “透明”?这是 “故意藏着掖着”。

市场的反馈最真实。上海吴江路店店长偷偷透露,风波后营业额降了 10%;北京有消费者去吃了一次,说 “羊排没以前香,口感像加热的冻肉,价格还涨了”;更有人直接说 “以后再也不给孩子点西贝儿童餐了,怕吃坏肚子”。

说白了,消费者要的不是 “合规文件”,是 “明明白白吃饭”—— 知道自己吃的是新鲜菜还是冻了两年的,知道用的是普通油还是转基因油,可西贝偏不给,只拿 “合规” 当挡箭牌,把消费者的信任当儿戏。

现在再看西贝的后厨开放,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 “透明秀”:该展示的精心彩排,该藏的严严实实;该说的往 “合规” 上靠,不该说的绝口不提。贾国龙以为靠这套能挽回信任,却忘了餐饮最根本的是 “真诚”—— 你把消费者当傻子糊弄,消费者就不会再为你的 “西北风味” 买单。

毕竟,没人愿意花着 “现做” 的钱,吃着解冻的预制菜,还被蒙在鼓里。西贝要是还抱着 “合规就行” 的心思,不真把 “新鲜”“透明” 当回事,再响亮的招牌,也经不住一次次 “表演式透明” 的消耗。

来源:云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