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餐饮圈炸锅了!罗永浩和西贝贾国龙因为“预制菜”掐得昏天黑地,直接把#预制菜刺客#这个话题送上热搜。事情是这样的:周三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还死贵,恶心到吐”,结果贾老板连夜发视频硬刚,手举账单赌咒发誓“100%无预制菜”,还放话要起诉老
最近餐饮圈炸锅了!罗永浩和西贝贾国龙因为“预制菜”掐得昏天黑地,直接把#预制菜刺客#这个话题送上热搜。事情是这样的:周三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还死贵,恶心到吐”,结果贾老板连夜发视频硬刚,手举账单赌咒发誓“100%无预制菜”,还放话要起诉老罗。这波操作直接把老罗的“战斗DNA”点燃了,连发十几条微博反击,甚至开直播悬赏10万元征集证据,直播间1分钟涌进10万人,点赞破500万,堪称互联网“大型吃瓜现场”。
网友:西贝你凭啥卖“预制菜刺客”?
这场口水战最有意思的是舆论两极分化:90%网友力挺罗永浩,吐槽“西贝又贵又难吃,166元的客单价吃了个寂寞”,甚至有人翻出西贝袋装菜包装,质问“堂食袋装”和“非直接提供消费者”是几个意思。反观餐饮圈却集体给西贝站队,巴奴、吉祥馄饨等品牌创始人纷纷发声支持,连胖东来CEO于东来都公开点赞西贝“让我找到放心吃饭的地方”。但戏剧性的是,于东来随后将抖音账号设为私密,引发网友猜测“被骂怕了”。
为啥消费者和行业大佬态度差这么多?核心就俩字——知情权!你西贝卖着人均166元的高价(近三年涨价27%),却用着9个月前生产的羊排腿、18个月保质期的海鲈鱼,还宣称“现做现煮”,这不是把消费者当冤大头吗?更绝的是,西贝客服解释“堂食袋装”是已停运的子品牌产品,但网友翻出2023年人民网报道,西贝预制菜占比明明高达80%,这波操作属实把“薛定谔的预制菜”玩明白了。
预制菜:到底是“打工人救星”还是“科技与狠活”?
要我说,预制菜本身不是洪水猛兽。中央厨房统一加工能保证卫生安全,冷链技术让西兰花保存24个月还能“锁鲜”,对上班族来说确实省时省力。但问题在于商家偷换概念:把中央厨房预处理的半成品说成“现做”,用三聚磷酸钠腌制的冻鱼冒充鲜鱼,这就别怪消费者掀桌子了。
更气人的是价格双标。蜜雪冰城用隔夜柠檬没人骂,因为人家一杯奶茶才6块钱;西贝卖21元一个的戗面馒头,比米其林餐厅还贵,却用着和快餐一样的预制工艺,这不是妥妥的“智商税”吗?网友的诉求很简单:你用预制菜可以,但得明明白白标出来,别拿“低温锁鲜”“中央厨房”当遮羞布。
西贝:开放后厨就能洗白吗?
面对质疑,西贝祭出“开放后厨”大招,甚至推出666元“罗永浩同款菜单”,承诺“不好吃不要钱”。但这波操作反而暴露了行业通病:就算食材无添加,消费者看到冷冻24个月的西兰花,还是会觉得“被套路”。更尴尬的是,贾国龙一边否认预制菜,一边承认“所有菜都需要预制工艺”,还拿鱼翅鲍鱼举例,这逻辑直接把网友整懵圈了——合着高端食材提前处理叫“匠心”,普通菜品提前加工就成“预制菜刺客”了?
其实西贝并非一无是处。就餐环境、食材安全在连锁餐饮里算中上水平,这次事件也倒逼行业重新审视透明度问题。但贾老板得明白:消费者要的不是自证清白,而是明码标价的尊重。看看老乡鸡,把菜品分为“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用677页报告自证清白,这才是化解信任危机的正确姿势。
写在最后:预制菜的“锅”该谁背?
这场大战打到最后,输赢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撕开了餐饮行业的遮羞布:当商家用“中央厨房”“低温锁鲜”包装工业化生产,当消费者为“锅气”支付溢价却吃到冷冻料理包,整个行业的信任正在被透支。
作为普通食客,我就想知道:花200块吃的到底是厨师的手艺,还是工厂的流水线? 希望这场风波能推动预制菜国标尽快出台,让“现做”和“预制”有明确界限,让消费者点菜时能“心里有数”。毕竟,餐饮业的核心永远是真诚,而不是“你品你细品”的文字游戏。
#预制菜 #罗永浩 #西贝 #消费者知情权 #餐饮行业 #吃瓜群众 #预制菜刺客 #科技与狠活 #行业透明度 #明码标价
来源:股市散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