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在网上看到一张图片,有位女性坐地铁的时,手捧着一本金瓶梅,很认真的在看。
那天在网上看到一张图片,有位女性坐地铁的时,手捧着一本金瓶梅,很认真的在看。
于是,有人就悄悄拍了照片,配文写:“如今,怎么还有人在公众场合看这书”?
当然,评论区是众说纷纭。
那今天咱就聊聊这个让人脸红心跳、嘴角上扬,却又正经得能上学术论坛的话题——古代春宫图,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别急着锁屏,我说的是正经历史!
如果你第一反应是“嘿嘿嘿,懂的都懂”,那我只能说——格局小啦!古人要是知道你这么想,可能会摇头感叹:“此子竟不识乾坤妙用!”
当然,你也别急着想歪!这可不是古人吃饱撑着的“小黄书”,而是藏着老祖宗大智慧的硬核工具!
准备好瓜子板凳,咱们发车了!
说起春宫图,现代老色批们可能邪魅一笑。
但你要是穿越回古代,邪笑着掏出一本春宫图,可能会被古人翻个白眼:“这位兄台,不会是个文盲吧?”
首先,它是古代贵族的“X教育启蒙教材”——还是豪华精装版那种。
要知道古代没有生物课,也没有生理卫生书,大户人家公子小姐成婚前,咋学习“人生大事”?总不能现场直播吧?
于是,春宫图就成了“婚前教学片”。
《红楼梦》里傻白甜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前,屋里就藏过春宫画册,这可是正经书里写的。
在民间,女儿出嫁前,母亲也会神秘兮兮地塞一本到嫁妆里,名曰“压箱底”——顾名思义,真的压在箱子最底下,关键时刻拿出来“复习重点”。
除此之外,说春宫图还能“防火”?
没错,你没听错!古人迷信起来,连春宫图都能当成“消防符”。
明代笔记《万历野获编》里就写过:许多藏书楼会专门在书柜里放一本春宫图。
为啥?因为火神是位未婚大小姐。她一见这羞羞的画面,就会捂脸跑开。
于是,火就烧不起来了!
这就好比今天在电脑机房贴一张“美女退散符”,魔幻中带着一丝丝逻辑鬼才的气质。
此外,它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民间“辟邪神器”……
古人觉得妖精鬼怪都是“老封建”,看到露骨画面会羞得不敢进门。
所以,有些人家会把春宫画藏在门梁上、床底下,甚至当成年画贴。
啊!这?
据说,是用来驱赶瘟神、辟邪消灾。
尤其是《避火图》——一种迷你春宫画,经常被塞在房梁上或者嫁妆盒里,兼顾防火+防鬼+防X知识匮乏,一图三用,性价比极高。
那么,问题来了,春宫图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其实最早它可高雅了!唐代画家周昉画过《春宵秘戏图》,那是宫廷艺术!宋代以后才逐步走向民间,明清时期因为印刷术普及,春宫图一下子变成了“爆款周边”。
尤其是明代,江南一带经济发展,市民文化兴起,大家吃饱喝足后……就开始追求精神和身体娱乐。春宫图不仅用来教育、辟邪,还成了文人圈里的“梗图”。
唐伯虎、仇英等大画家都画过春宫。对,就是你们知道的那个唐伯虎。甚至,当时还有一种“春宫酒牌”,喝酒时抽一张,按上面的画面行事……
艾玛,现在看来,古人是真会玩。
所以说,春宫图可不是什么“小黄书”那么简单。
它背后是古人X性教育的务实,没课本就自己画;也是古人祛灾辟邪的脑洞,火神怕色图?那就安排!它更是古代民间文化的一种幽默与释放。在礼教严厉的时代,默默给自己开了一扇天窗。
其实,X这种东西,也不必过分的避讳和摸黑,这是人类的自然本能,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根本。
对此,你怎么看那位在地铁上看金瓶梅的女性?
好货勿藏,大家分享。文中信息如有不符,请在下方吐槽!
来源:大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