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日经济新闻、上游新闻、新浪财经、红星新闻、罗永浩个人账号】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每日经济新闻、上游新闻、新浪财经、红星新闻、罗永浩个人账号】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在如今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一次普通的消费评价也能引发轩然大波。
近日,罗永浩公开吐槽西贝莜面村用预制菜。
短短几句话,瞬间点燃网络。
对此,西贝方面贾金龙迅速回应。
不过没想到预制菜只是前菜,重头戏还在后边。
一切源于9月10日罗永浩的一条社交媒体发文。
他表示,在前往许久未光顾的西贝就餐时却惊讶地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
他言辞恳切地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使用了预制菜。
此言论一出,迅速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西贝预制菜”“西贝定价过高”等相关话题接连登上热搜榜单。
原本在餐饮市场拥有较高知名度的西贝,一夜之间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面对突如其来的指责,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做出反应。
刚从新疆旅游的他紧急飞回北京,手持罗永浩消费小票,斩钉截铁地声明。
“西贝的门店100%没有预制菜!预加工不是预制菜!按照国家规定,我们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
贾国龙透露,在罗永浩发微博后,西贝团队立即对其点的菜品和服务流程进行复盘。
得出的结论是,每道菜都严格遵循制作标准和工艺,绝非预制菜。
然而,罗永浩并未就此罢休。
他公开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有效证据,誓要坐实自己的言论。
这一举动将这场争论推向高潮,不少网友纷纷响应。
分享自己在西贝就餐时吃到预制菜的经历,一些网友还贴出所谓的“证据”。
如西贝后厨加工疑似预制菜的照片、标注为西贝委托生产的预制菜产品图片等。
尽管部分证据因画质模糊、信息不明确等问题难以确凿证明西贝使用预制菜。
但这些内容无疑为这场舆论风暴添柴加薪。
消费者的质疑声不断发酵,有人附和罗永浩的观点。
分享自己在西贝的用餐体验,认为“高价却吃不到现做的烟火气,性价比太低”。
也有人提出疑问,“西贝真的大量使用预制菜吗?”
众多网友纷纷参与讨论,“西贝预制菜”话题热度直线上升。
面对这些质疑贾国龙称这是餐饮行业的最大冤案。
在西贝看来,自己在“做好菜”这件事上付出了实实在在地努力。
却因一句吐槽陷入舆论漩涡。
同时,贾国龙宣布,全国370家西贝门店将全部开放后厨,接受公众监督。
并直言“一定会起诉罗永浩”,以维护西贝的品牌声誉。
西贝方面发布致顾客的一封信,坚称罗永浩的指责不实。
并将所涉13道菜品具体制作过程的“作业指导书”向全社会公布。
详细展示菜品从食材准备到烹饪上桌的每一个环节,试图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清白。
与此同时,西贝全国门店按照计划开放后厨,邀请顾客现场参观菜品制作过程,开启一场“透明厨房”之旅。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本来是在自证的直播,却给西贝带来更大的麻烦。
直播画面中,一些细节被网友捕捉并放大。
有网友发现,所谓的“无货厨房”里,工作人员从冰箱中拿出腌制鱼进行烹饪。
而这个行为也被质疑为使用预制菜。
因为在大众普遍认知里,这种从冰箱拿出即可直接烹饪的食材就是预制菜。
尽管西贝方面解释这只是经过预加工的食材,不属于预制菜范畴,但舆论似乎并不买账。
一则西贝方承认使用“隔夜菜”的消息,无疑再次让这场风波加剧。
虽然厨师长对此解释,并不会影响出餐的品质。
但比起预制菜,消费者对于隔夜菜的出现反应反而变得更加激烈。
再加上西贝的价格并不属于“亲民”那一挂的。
高昂的价格,也让不少人更加关注菜品的质量问题。
并且随着罗永浩的爆料以及西贝的自证,西贝背后也被挖出了更多的事情。
像已经不再售卖的21元“古法戗面馒头”、除了儿童餐外其他餐品均使用转基因大豆油、鸡汤用复合调味料调制......
以上种种事件,看起来都要比一个“预制菜”更令人惊讶。
而这些则都是西贝方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而作为一个知名的餐饮品牌,这次事件给西贝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同时也意味着,西贝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挽回自己的品牌形象。
如何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和方案。
如何让大众再次相信自己的品牌。
这些或许都将是西贝要面临的,而相较于“预制菜风波”这些才是重中之重。
对于餐饮企业而言,此次事件是一次深刻地教训。
企业应该重视消费者的知情权,在菜品制作和宣传上更加透明。
可以在菜单上明确标注哪些菜品使用了预制食材,让消费者自主选择。
同时,企业要专注提升菜品品质,无论是预制菜还是现做菜,都要保证口味和质量。
不能因为使用了预制菜就降低品质标准,而应该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烹饪工艺等方式。
在保证效率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用餐体验。
来源:历史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