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找了一个看起来可对比的指标,相对于去年2季度,今年2季度,美团的经营利润少了115亿,京东少了147亿,阿里巴巴少了103亿。
你说外卖大战打了几个月,到底最后谁赢了?
我找了一个看起来可对比的指标,相对于去年2季度,今年2季度,美团的经营利润少了115亿,京东少了147亿,阿里巴巴少了103亿。
阿里的经营利润减小的少,那似乎阿里就赢了。不过,仔细一看,三家公司就没有一家过得好的。
按理来说,外卖市场挺集中的,怎么打了才几个月,就亏了那么多钱呢?既然三家公司都在亏钱,为什么还要疯狂的往里砸钱呢?淘宝看起来亏的最少,是不是淘宝已经胜了,美团和京东已经输了呢?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上述这些问题的答案。
01
外卖大战为什么会亏?
这是美团公布的2021年的年报,这份年报中,披露了美团外卖是怎么赚钱的。你看哈,美团外卖的赚钱路子主要是三条,配送服务费、佣金和广告营销费用。
佣金和广告营销费用,比较好理解,佣金是向商家收的,一般在6个点到8点。你打开美团外卖,有些商家右下角有“广告”字样,说明这个商家给美团交了广告费。
配送服务费,字面意思是美团向商家收的配送费,但实际情况会稍微复杂一点,这里面还包括补贴。所以,配送服务费主要是两个东西,一个是向商家收的配送费,一个是向商家收的补贴费用。
美团外卖这三条赚钱的路子,配送服务费其实并不赚钱。
按照咱们能统计到计算的数据,2021-2023年,每单外卖的配送收入是这样的,而每单外卖的配送成本是这样的,很明显配送收入是小于配送成本的,简单点说,2021-2023年,是送一单,赔一单。
我有必要补充一点,这个数据也不纯,你比如2021-2023年的每单配送收入,其实还混入了到店、酒旅的收入。
那配送服务不太赚钱,那外卖是怎么赚钱的呢?
再回到年报中披露的赚钱方式,外卖生意要想赚钱,佣金赚的,就得大于配送服务亏的。
那你说,为什么外卖平台这么大了,大战个几个月,怎么经营利润还少了那么多呢?原因就很简单,配送服务亏的太多了。
我统计了一数据,24年前三个季度,平均每单外卖的配送服务费是这样的,2025年二季度,假设外卖单数是74亿单的话,每单外卖的配送服务费直接下降到了3块2。不论你在图中看,还是你自己算一算,这个下降的幅度都是不小的。
至于为啥每单配送服务费下降这么多?刚才咱不是说,配送服务费包括配送费和补贴,那下降的原因不就是因为补贴么。
咱别说,外卖大战刚开始的时候,什么百亿补贴、500亿补贴计划了,打到焦灼的时候,平台提出的都是无上限补贴。
既然,补贴最终会导致美团、京东和淘宝,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钱,为啥这三还要哐哐补贴呢?
02
外卖补贴的逻辑?
咱从美团、京东和淘宝,三家公司的视角,分别讨论一下,为什么它们要疯狂补贴。咱先从美团说起。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一单外卖补多少钱,会刺激你下单,1块、2块还是8块、10块?但说句实话,别说8块、10块,哪怕平均每单补个1-2块钱,这么补下去,都能把美团干倒闭了。为啥呢?因为它本来赚的就少。
这是咱们刚才看过的美团每单配送服务费的收入和成本,这个本来就是亏的,需要商家佣金和广告营销费挣钱来补亏损。但是,商家佣金和广告营销费赚的就多么?
我统计了下,美团平均每单商家佣金的情况,2024年差不多在3块6左右,这里面还混杂了到店、酒旅业务的佣金。然后,你再看每单配送服务费还得亏个将近1块钱,那就相当于,美团平均每单商家佣金可能也就2块多。每单外卖赚到的钱,其实很少。
要不说,人东哥说话有远见呢?东哥说京东外卖的利润率不会超过5%,但不论是京东,还是美团,直接和平台总交易额对比的话,利润率能超过5%,那都算暴利了。
每单外卖赚的少,还得赚到钱,那只有一种方法了,规模。毕竟,每年开工资、搞研发、打广告都得几百上千亿的,如果规模上不去,靠一单赚个2块多,你真得配一腚。
所以,美团为什么要参与外卖大战,为什么要疯狂补贴,因为它不能降低规模啊,不能让单子被京东、淘宝抢去啊,那它只能死扛了。
人家美团需要上规模,保利润,那你京东和淘宝凑什么热闹呢?
你看这是咱刚才统计的佣金,现在我变个魔术,我给它变成两张图,左边是2021-2023年,美团每单佣金的变化,很明显吧,增长的。右边的是2022Q3-2024Q3,每单佣金的变化,也很明显,也是增长的。这时候,有同学就要问了,你为什么要拆成两张图,因为我找不到2024年能够使用的数据。
也就是说,从这两张图,咱们能得到什么结论?美团的每单佣金的金额是增加的。
为什么每单的佣金会增加呢?佣金率是6%-8%,这是21年就写的很清楚的,那每单佣金增加,说明美团在卖更贵的东西。
这个更贵的东西是啥呢?2025年一季度报告中有句话,多个消费品类实现显著增长,包括饮料零食、3C产品、家用电器,巴拉巴拉。这东西以前都是谁卖的?京东和淘宝。
这里面有个好玩的事情,我往前查了几年的业绩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似乎是第一次提到了3C、家电在增长,以前都是说,非餐饮业务在增长。有可能是为了东哥面子,以前没说,但是东哥去年末开始搞外卖,美团觉得那我直接写出来吧。你看,商战就是那么朴实无华。
所以,你说,京东、淘宝为啥要搞外卖,腚后面都着火了,不得想办法救火么?
其实,仔细想想,这里面有一些深层次的道理的。
咱想哈,以前3C多数是京东上买的,化妆品多数是在淘宝上买的,现在美团上能买了。那不就相当于美团抢了京东和淘宝的生意么?同样的道理,京东做外卖,做闪购,能卖化妆品不?淘宝做闪购,能卖3C不?也能吧。
这不就说明,过去稳定的电商格局重新洗牌了么?这个洗牌,不只是有可能被洗出去,而且还存在机会,抢到对方手里的饭碗,变得更强,赢者通吃。
不然,为什么它们都在提,即时零售呢?感觉都要All in 了一样。
那既然都势在必得,最终谁能赢?谁又会输呢?
03
三大“巨头”谁会赢?
咱先统计下吧,大家觉得谁会赢?欢迎评论区留言。
根据开头提到的,如果只考虑外卖业务,美团比去年2季度,少挣了115亿,京东比上季度少挣了147个亿。但是,你看阿里巴巴2025年二季度的业绩公告,有这么一句话,在即时零售的大幅投入,带动了淘宝月活增长了25%。翻译一下就是,那些来淘宝买外卖的伙计们,可能会顺手在淘宝上买个别的东西,提高一下淘宝在其他方面的收入。
所以嘛,如果要考虑谁会赢,得从更大的角度去考虑。
于是,我统计了下,整个美团、京东、整个阿里巴巴电商集团,利润变化的情况。今年2季度,美团少赚了110个亿,京东少赚了113个亿,阿里少赚了103个亿。
如果这么来看的话,暂时淘宝处于领先位置,领先的当然不够明显了。
但是,如此的对比是基于一个假设条件,三家公司,都是从对方的池子里捞鱼,而三家公司面临的市场,加在一起是不怎么会变的。但有没有种可能,三家公司的市场加在一起会变得更大呢?
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商也好、团购也好,电商之间打架、团购之间打架,看似表面是抢地盘,实则是它们面临一个超级大且增长非常快的市场。
所以我觉得还有一种可能,三家公司都会赢。
它们赢了会获得更大的市场,那被这三家拿走的市场,是谁失去的呢?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这家公司哈?分众传媒,这是一家上市公司,前几天,分众传媒公告了一份“投资者关系”的报告,在报告中,有投资者问了一个问题,与支付宝合作的“碰一下”项目进展如何?然后分众传媒巴拉巴拉回答了这个投资者的问题。
这个和支付宝合作的“碰一下”是啥呢?咱想这么一个场景,你现在走进一个电梯,然后,电梯正在播放一个东鹏特饮的广告,广告屏幕上有一个碰一碰,你只要把手机放上去,手机就会发放优惠券,并跳转到淘宝闪购,然后的然后,15分钟以后,就有个外卖小哥把冰镇的东鹏特饮,送到了你的手里。哎~那你觉得这种消费体验怎么样呢?
但你再想想哈,你买东鹏特饮,以前是在哪卖的?反正,我的冰可乐是在便利店买的。
再给大家看一图,这是美团在招募闪电仓加盟。我在网上找了几张闪电仓的图,基本上这种闪电仓就是“便利店”。如果这些闪电仓的数量变多,当你在美团外卖下单的时候,你的冰可乐可以极快的速度到底你的身边,你还会去便利店么?
所以,三家公司有可能都会赢,也有可能只有1家赢,但不管谁赢,它们面临的市场是很广阔的,而有些行业就是要被改变的。当然,不一定是便利店。
想象一下,咱们去便利店买喝的,茶饮料吧。反正我打开冰箱,我都得挑选一下,但最下排的茶饮料,我一般都不会选,因为我根本看不到。所以,茶饮料能不能卖给我,取决于它在冰箱的哪个位置。但如果,咱们买饮料的消费路径转向了外卖,那你会在APP,刷好几页买个饮料么?对于饮料品牌来说,营销的路径也发生变化了呢?
在今年一季度,美团的财报电话会上,王兴说,将不惜代价赢得战争。也就是几天,阿里宣布重启口碑网,高德地图也要开展自营团购业务。
这些信息,其实,已经不再简单是,美团、阿里、京东在抢占市场了,而是它们发现了一个更诱人的市场,即时零售,就像咱们在上面说的一样,即时零售在餐饮上是外卖,但是在餐饮以外的其他领域,是原来电商渠道的洗牌。过去形成的稳定格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重新排序。
如果真的只有一个胜出者,可能咱们更希望,看起来优势不明显的京东胜出,毕竟,今年,1200多个京东小哥退休,每一位退休的小哥都可以领取每个月5350块的退休金,以及医保全覆盖。毕竟,在这一块,东哥,战绩可查!最终一定会出现一家或者多家胜出。
我是带你一起思考的老梨,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字,欢迎点赞、分享、推荐,您的支持是我进步的最大动力。咱们下期见!
来源:爱思考的老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