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财富梦想与现实之间,诈骗的暗流正悄然涌动。投资理财类诈骗,犹如隐藏在暗处的陷阱,以“低风险、高回报”“专家推荐、稳赚不赔”“平台漏洞、渠道消息”等看似诱人的话术为诱饵,吸引着人们踏入精心设计的骗局。从网络社交平台上伪装成“股神”“理财专家”的骗子,到通过婚恋
在财富梦想与现实之间,诈骗的暗流正悄然涌动。投资理财类诈骗,犹如隐藏在暗处的陷阱,以“低风险、高回报”“专家推荐、稳赚不赔”“平台漏洞、渠道消息”等看似诱人的话术为诱饵,吸引着人们踏入精心设计的骗局。从网络社交平台上伪装成“股神”“理财专家”的骗子,到通过婚恋交友诱导投资的“杀猪盘”,此类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一旦陷入,人们往往面临着血本无归的惨痛结局,多年积蓄瞬间化为乌有。据相关统计,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的个案平均损失超过30万元,成为各类诈骗案件中的“重型犯”。在这个充满诱惑与风险的投资时代,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投资理财诈骗,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开这类诈骗的神秘面纱,剖析其常见套路,增强防范意识,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下一个目标。
本周发案类型
本周(9月4—11日)电信网络诈骗警情高发:虚假购物服务类5起,刷单返利类3起。
经典案例
郑某伙同周某坤等人搭建“德金国际”“中辉国际”等虚假基金交易平台,这些平台虽仿照正规基金平台设置了买卖、支付提现等功能,但实际不能进行任何基金投资活动,郑某可通过后台控制基金指数涨跌操控投资人盈亏。他们招募大量代理商、业务员,用微信等社交软件以投资基金理财产品为名吸引投资者,业务员冒充基金经理等身份骗取信任后推荐平台,还向投资者发送虚假盈利截图诱骗其注册、充值、交易,最终以收取高额手续费等方式骗取1.2亿余元。
警方提醒
1、警惕高收益诱惑: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财产品,任何承诺 “内幕消息”“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的炒股、炒期货、炒黄金等网络投资理财都是诈骗,不要轻信“低风险、高回报”“专家推荐、稳赚不赔”等话术。
2、核实信息来源:不轻信通过网络论坛、微信群、QQ群、陌生电话、短信等传播的“小道消息”,以及无合法资质的机构或人员的投资建议。如对金融业务存在疑问,可通过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官方网站、热线等咨询核实。
4、谨慎转账汇款:凡是要求只能转账到个人账户的投资理财,一定是诈骗;凡是要求转账到对公账户却与投资平台名称不符的,均为涉诈高危风险平台,请勿转账。
5、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授权非官方APP使用协议,不与陌生人共享实时位置、分享含有身份信息的照片,不向陌生人提供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和验证码等重要信息,避免因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6、警惕社交陷阱:陌生网友向您展示高端人设的,一律拉黑。凡是先谈感情再谈投资的,一定是诈骗。
7、牢记“三不一多”原则:不点击未知链接、不轻信陌生来电、不透露个人信息、转账汇款多核实。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拨打110或96110反诈专线,同时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联系方式等证据。
官方反诈渠道:
1、电话报警:直接拨打110或当地的反诈专线,如96110,向警方提供诈骗相关信息。
2、网络平台举报:可通过公安部推出的“国家反诈中心”APP进行举报,在APP内按指引填写相关信息提交即可。
3、政务平台反馈:利用各地政务服务热线,如12345进行反诈咨询或反馈线索。还可以通过当地政府的政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官方账号留言反馈。
4、银行求助:如果发现涉及银行账户的诈骗情况,可及时联系银行客服热线或到银行网点,寻求帮助和建议。
5、运营商举报:当收到诈骗短信时,还可以将短信内容及发送号码通过运营商进行举报,比如中国移动用户可发送至10086999,中国联通用户发送至10010999,中国电信用户发送至10000999,这样能助力运营商对诈骗号码进行处理,减少更多人受骗的可能。
美编:马海文 责编:吕墨荣
主编:陈宇航 包俊 监审:塔娜 王丹
监制:付惺 张轩
总监制:苏都毕力格 陈永庆
来源:奋发星辰aNdBH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