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控制台旁,工作人员手指轻触控制装置,精巧的机械手臂在模拟骨骼模型上模拟截骨操作,动作灵活、位置精准……9月12日,服贸会现场的这一幕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控制台旁,工作人员手指轻触控制装置,精巧的机械手臂在模拟骨骼模型上模拟截骨操作,动作灵活、位置精准……9月12日,服贸会现场的这一幕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这机器人做手术真能比人还准?”听到现场观众的疑问,现场工作人员解释说,“没错,传统人工关节置换术高度依赖外科医生的经验与手感,不同医生操作,手术效果可能有较大差异。而K3智能手术机器人通过术前三维精准规划和术中亚毫米级的机械臂操作,能将力线恢复精度稳稳控制在±1度以内,大大提升了手术的一致性与可预测性。”
K3智能手术机器人。侯佳欣摄
研发团队负责人、北医三院关节外科主任田华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该机器人系统提供从术前规划到术中辅助截骨、预测关节稳定性等一系列功能。在术前,它能根据患者的CT数据,快速生成个性化的三维手术方案,精准规划截骨位置、角度以及假体的安放。
“以前我们做复杂关节置换手术,规划方案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不一定精准。有了这个系统,几分钟就能得到详细、精准的方案,太方便了,这能让我们基层医院也能更规范地开展这类手术。”一位基层医院的医生在体验了术前规划系统后有些激动。
在术中,K3智能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如同经验丰富的外科专家的“手”,精准地执行着每一个操作。现场展示的临床案例视频中,机械臂在手术过程中,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自动微调角度和力度,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最佳手术路径。而其突破的动态主动约束技术,就像是给手术加上了一层“智能保护罩”。当机械臂的操作接近安全边界时,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并自动停止,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这一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技术人员在现场介绍,“以前国内虽然已有一些关节手术机器人产品上市,但在量化软组织平衡等核心技术方面,多数产品还存在短板。K3智能手术机器人并非简单地填补国内空白,而是通过显著的技术改进,打造出一套性能更优、功能更全面的解决方案,预期将领先国内同类技术,推动国产关节手术机器人从“有”到“优”的重要跨越。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