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疣在民间叫法五花八门,有人说是“瘊子”,有人嫌它“猴大瘘子”,听着就不招人喜欢。其实大部分疣跟人乳头瘤病毒(HPV)沾边。一说HPV,多数人直接联想到宫颈癌,但HPV不止一个品种,它有一百多号“亲戚”。有的爱折腾皮肤,长在手脚上;有的悄咪咪待在口腔喉咙;还有的
一听“疣”,多数人心里咯噔一下,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性病?会不会传染?再往下想,夫妻之间要是有人得了,是不是另一半也躲不过?
说真的,这比看账单还让人揪心。其实关于HPV和疣这事,远比多数人想得复杂,不是“一传就有、一中就完”那么简单。
疣在民间叫法五花八门,有人说是“瘊子”,有人嫌它“猴大瘘子”,听着就不招人喜欢。其实大部分疣跟人乳头瘤病毒(HPV)沾边。一说HPV,多数人直接联想到宫颈癌,但HPV不止一个品种,它有一百多号“亲戚”。有的爱折腾皮肤,长在手脚上;有的悄咪咪待在口腔喉咙;还有的才是盯上生殖道。
皮肤上的疣和宫颈癌里的HPV,不是一码事。就像家族里有的亲戚爱打麻将,有的喜欢广场舞,脾气秉性差别可大。生活中常见的寻常疣、跖疣,多是低危型HPV引起的,它们跟癌症八竿子打不着,顶多折磨人心情。
再说传播,不是只要靠近就遭殃。皮肤疣常靠皮肤接触传开,比如多人共用毛巾、拖鞋、健身房的垫子,就可能“借道传播”。至于夫妻之间,如果一方长的是普通皮肤疣,另一方也不是百分百要中招,皮肤完整、防御力强,就能安然无恙。
很多人以为HPV传播速度惊人,一旦接触就躲不掉。其实病毒也没那么神通广大。HPV进入身体,需要皮肤或黏膜有“破口”,比如小的擦伤、小口子。皮肤完整的人,就像院子大门锁得紧,病毒叩门也进不去。
研究发现,一些常见皮肤疣,即便同居或长期接触,家庭内传播率大概在20%至30%。说白了十户人家一起住,可能就两三户会“连坐”。这比例可比感冒那种一屋子全倒的要小得多。
但这不代表能随便大意。比方说,家里有人长疣,天天和孩子玩扳手腕,或者共用剃须刀、浴巾,那感染机会就大了。有些家庭还喜欢泡公共澡堂,要是皮肤有疣没做防护,那也是个高风险场景。
对夫妻而言,如果另一半得的是生殖器疣,情况就不一样了。生殖器疣同样是HPV惹的祸,但病毒型号不同,主要靠性接触传播,这个传染风险就比皮肤疣要高得多。不管男人女人,一旦对方出现生殖器疣,另一方做检查才是稳妥的做法。
人到中年,皮肤上突然冒出疣,不光外形碍眼,心理压力也大,甚至引起夫妻矛盾。有人心里暗自怀疑:是不是对方在外有“情况”?其实这种联想很常见,但大部分时候是误会。
现实是,HPV感染非常普遍。全球每年约有六亿人次感染过HPV,大多数人感染后能靠自身体抗力清除。换句话说,感染并不稀罕,关键是看感染的部位和病毒类型。皮肤疣可在几个月到几年内消退,而生殖器疣可能反复发作。
在社会上,HPV感染也形成了一些误区:有人觉得只有女性要担心,其实不对。男人不仅可能得生殖器疣,部分高危型HPV还可能和肛门癌、咽喉部疾病相关。HPV不是“女人的事”,而是全人类要面对的病毒。
更值得注意的是,皮肤疣虽说风险小,但反复刮、撕、挤都可能造成扩散,就像你拔了一棵草,草籽反倒飞得到处都是。医院里常见有些人,本来一两个疣,自己捯饬后变成一片片。
这时候正确做法不是“拖着不办”,而是了解它,区分清楚是不是高危型,再决定下一步。多数学问到这儿已经够用,起码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焦虑。
说到这很多人最关心还是:老公长疣了,家里人该怎么做?
第一,别恐慌。皮肤上常见的寻常疣、跖疣,危害大多局限在美容层面,不会演变成癌。
第二,少共用私人物品。毛巾、剃刀、拖鞋这些,不知不觉就是病毒的“搭车道”。自己用自己的,家里小孩尤其要避免共用。
第三,注意手卫生。家里有人有疣,勤洗手总没错,尤其摸脸、摸眼睛之前,养成习惯,能挡掉不少“意外”。
第四,夫妻沟通透明。若另一半出现生殖器疣,不要自猜自疑,直接去正规医院查清楚。很多婚姻的问题,不是病毒带来的,而是“想多了”。
第五,关注身体防御力。身体处在一个平衡状态,免疫系统能压住不少HPV感染。人要是精气神足,很多病毒都是“过客”。
真要总结一句土话:疣不是洪水猛兽,倒更像个赖皮虫,盯上了就磨人,可你不给机会,它也没招。
结尾再提醒一句,社会对HPV的话题越来越开放,但很多误解和偏见还在。正确的信息能解开很多不必要的猜疑与紧张。
你怎么看待HPV在家庭里的传播问题?欢迎在下方聊聊自己的看法或困惑。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人乳头瘤病毒与相关疾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J]. 中华肿瘤杂志,2021,43(10):1001-1019.
[2]何士林,刘淑霞.HPV感染与皮肤疣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2,15(04):241-245.
声明: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非诊疗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本文所有内容仅用于传播健康理念,不涉及低俗和不良引导。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