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6日至9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心向格桑支教队赴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在达孜区中心小学及其周边地区开展了为期十天左右的支教与调研活动。
“何以中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大学生边疆建设与教育社会调研”
心向格桑队实践纪实
//
8月26日至9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心向格桑支教队赴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在达孜区中心小学及其周边地区开展了为期十天左右的支教与调研活动。
实践期间,心向格桑支教队成员们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基于西藏地区四年级小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精心设计了涵盖科学、传统文化、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的素质教育课程。与此同时,支教队还开展了主题为“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西藏民俗技艺与文旅产业的共轭发展——以藏戏、唐卡为例”的调研活动,成果颇丰。
心向格桑支教队在达孜区中心小学门口合影留念
本次实践不仅通过教育实践为雪域高原的孩子们带来了宝贵的新知与成长,也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切实促进了京藏两地的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01
教学相长:启育润格桑,砺行绽芳华
自成立以来,心向格桑支教队便始终坚持着“坚守育人初心,站稳雪域讲台”的实践追求。实践队在不断的学习中淬炼师者信念、夯实教学根基,以实际行动为西藏地区的孩子们播下教育的种子、以身作则践行北师大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支教队准备了三门科学实验与数学应用方面的课程,充分提升了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此外,队员还带领孩子们做漆扇、唱古诗、体验雕版印刷等,使西藏的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力促进各民族文化的汇聚融合。
心向格桑队员们课堂实录
针对西藏地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状况,支教队还开设了名为“雪山上的雏鹰,我的梦想与未来”心理健康相关课程。课程以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为基础,通过互动游戏和故事分享,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独特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
心理课上,同学们踊跃参与课堂互动
课堂之外,队伍还参与到学生们的日常学习中。每天晚读时间,穿梭着队员们辅导作业的身影;在一周一度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队员们还发挥自身专业特长,走进舞蹈室和乒乓球室对孩子们进行辅导,为学校的兴趣课程提供了有益补充。
一周一度的兴趣小组指导
达孜区中心小学副校长朗珍曾同支教队成员谈到:“我们这里很多素质课程都由任课老师兼任,相对缺乏专业的师资人才。所以很感谢你们支教队愿意来到这么远的地方,为拉萨达孜的孩子们带来新的知识与技能。”
接待室中,队长梁玉麟与副校长朗珍沟通课程安排
事实上,这不是北京师范大学“心向格桑”支教队第一次来到西藏、来到拉萨达孜区中心小学。2024年6月,“心向格桑”支教队首次进藏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双方合作融洽、成效显著,并由此与达孜区中心小学及当地的孩子们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
去年就读三年级的曲达,如今已升入五年级。他在收到上届支教队队长转赠的信件和礼物时格外欣喜,次日更是回赠了一个写满真挚祝福的笔记本——这份在支教活动中建立的情谊正是两地师生与各族人民心灵相连的美好见证。
辗转千里,来自曲达同学的回礼
02
文旅调研:求是访民艺,千古存匠心
在支教任务稳步推进的同时,调研活动也逐步展开。团队紧扣“何以中华”的主题,走访唐卡、藏戏的制作者与传承人,深入探寻民族技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彰显出的时代价值。
8月27日,调研组成员前往宗角禄康公园观看了雪顿节期间的藏戏表演,并有幸采访到了来自西藏拉萨市墨竹贡嘎县藏戏团的藏戏省级传承人。爷爷认真向队员们解释了各种藏戏面具的含义,并介绍了从事藏戏的经历、藏戏的传承和保护情况。他对藏戏的热爱深深打动了众人,也感染着愈来愈多的当地年轻人参与到藏戏传承的事业中来。
藏戏剪影
藏戏采访片段
8月29日,支教队全体成员前往历史文化名街八廓街,对唐卡传承人白玛赤列先生进行了专访,了解到了许多唐卡制作技艺和传承模式的相关内容,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西藏地区原生的文化信仰保护同现代化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
唐卡手绘过程与采访现场
“心向格桑”支教队通过此次调研深入挖掘了藏戏、唐卡等藏族传统文化在促进民族团结与经济发展中的双重价值,为探索民族文化与产业融合的文旅发展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有效路径。
03
团课实践:万里溯同源,共话中华情
2025年6月13日,“心向格桑”成立了临时团支部,配合支教队在实践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建设与组织宣传活动。实践过程中,临时团支部成功开展了多次团日活动,通过参观、讨论与实践等环节,使队员们之于国情、社情和自身责任的认识更加深刻,强化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主题。
值此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又欣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心向格桑”支教队高度重视这一难得的教育与实践契机,在祖国边疆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系列活动,有效深化了民族团结、增强了国家认同。
队员们在罗布林卡的纪念条幅前合影留念
8月29日,“心向格桑”支教队前往西藏自治区博物馆进行参观,深刻感受我国边疆与内地的文物与文化交流。恰逢《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在西藏博物馆展出,实践队有幸观赏到来自故宫博物院及西藏各地的珍贵文物。展览以历史的纵深视角,生动展现了西藏与内地之间跨越千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交融,有力地诉说着“汉藏一家亲”的历史脉络。透过一件件瑰宝,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西藏文化遗产的认知,更深刻体会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既是贯穿历史的主线,也是时代赋予青年的重要使命。
西藏博物馆团课实践活动圆满成功
9月3日上午9时,“心向格桑”支教队全体成员来到了达孜区中心小学的礼堂,和校领导与五年级学生一同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这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更让京藏两地的师生在同一时刻感受到国家强大的力量与民族团结的精神,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学校礼堂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
同天晚读时间,支教队成员走进各个班级,用镜头记录下孩子们对于祖国真挚的祝福,并将前期制作的以“远方”为主题的明信片送到每个孩子的手中,为西藏的小朋友们送上最真挚的祝愿,深化了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传递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情怀。这些或庄严或温暖的瞬间跨越山河、连接心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一次次真挚的交流中,悄然生长、绵延不息。
四百张明信片与快乐的孩子们
结语
//
心向格桑,春华秋实;情系达孜,来日方长。愿每一位拉萨的孩子都能带着这份跨越山河的祝福,如格桑花般坚韧绽放;也愿每一位队员都能怀抱这份雪域馈赠的深情,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誓言。
来源 | 历史学院
责编 | 刘知蒙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