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嘴替出现了,跳槽季最敢讲的广告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3 22:25 1

摘要:我最近观察到,「打工人」几乎成了营销标配,品牌们都抢着做我们的打工搭子。

打工人营销,

成了品牌的流量密码?

我最近观察到,「打工人」几乎成了营销标配,品牌们都抢着做我们的打工搭子。

为什么「打工人营销」能成为品牌的流量密码呢?其实逻辑很简单:一是大部分年轻人,无论白领、蓝领、自由职业者,都能套进「打工人」这个身份里,是一种最大公约数的情绪。二是职场话题自带高共鸣度和传播力:想要钱但不想上班,嘴上摆烂但又拼命加班。这种自嘲式矛盾,是广告创意的天然切口,很容易产生情绪张力,有效降低广告抗拒感。

也正因为如此,品牌都盯上了打工人群体,都想来借势。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越是热门的情绪切口,越容易陷入同质化。用得巧,可以收获共鸣;但如果只是机械套用,反而适得其反,会从共鸣变成冒犯,让打工人觉得自己被“消费”了。

打工人营销,

超越表面共情,采取真行动。

那么,品牌如何才能既蹭到打工人的热点,又能巧妙嵌入品牌,不落入俗套呢?破局点在于:别停在表面的口号,而是要采取真行动。想要真正赢得打工人的心,品牌需要超越表面共情,与其说“我懂你的辛苦”,不如提供实际解决方案,做到解决真问题。这样才能从玩梗的无效热度,转向长期好感。

最近在求职软件上刷到的支付宝【追求正收益】开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把打工人营销玩到了另一个赛道。毕竟对打工人来说,对工资的焦虑才是终极共鸣。【追求正收益】直接在招聘类APP贴脸开大,结合平台特点做了定制化呈现,文案和平台深度绑定,玩出了不同的谐音梗。既回应了情绪,化身为打工人的最强嘴替;也给出了真实的解决办法,工资基础,那么理财就不基础。

比如脉脉,

「升职的脉,咱是把不准了,

但加薪的脉,一把一个准」

大家打开招聘网站,心里想着的都是,

“这公司真干不下去了,我得跳槽升职加薪”

结果一刷招聘市场,又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时候,不如自己动手,给自己加薪!

整个视觉还用的是打工人最熟悉的word,

真是代入感拉满了。

在拉勾,

「你说过拉了勾就算约定,

但亲爱的,是ta给我加了薪」

这段文字怎么还能发出声音?

谁给你加了薪,说清楚再唱!

在前程,

「谈前程,就怕说的多给的少,

谈钱?成!

它说多少就是多少」

工资焦虑?不怕,用正收益的确定性来治愈。

在知乎,

「前方的大饼总是未知的,

吃到嘴里的才是热乎的。」

老板的大饼虚无缥缈,

而追求正收益的饼正正好好。

我看完这个广告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次非常精准的策略落点。打工人的无奈和焦虑,被文案抓得既精准又生动。更重要的是,这些职场情绪天然携带传播张力,是创意可以借力的放大器。而这个创意又以幽默的形式把这种张力转化为一种心理落脚点,让用户在会心一笑的同时,顺势承接到品牌信息——「工资揣进支付宝,年收稳着冲3%」,实现了从情绪共鸣到产品利益点的自然过渡。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我彻底被【追求正收益】戳中了。说实话,我们打工人的时间和精力都被工作掏空了,一想到要去学那些复杂投资理财,根本提不起精神。尤其现在行情忽上忽下,大家更想保持一个求稳的状态。稳健理财就很合适,门槛低、操作简单,还省心省力,还能提供工资在账户里稳稳增长的心理安全感。

尤其【追求正收益】作为蚂蚁稳健理财的核心资产,历史持有期内正收益*,追求年收稳着冲3%,是理财用户的求稳底仓。 (*数据截至2025/06/30,支付宝追求正收益产品表现报告。历史业绩进供参考,不作为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是更符合打工人体质的安心之选,不用操心的稳定收益理财产品。直接上支付宝搜「正收益」就可以直达。这种产品配置+打工人情绪洞察,让理财不再只是数字和利率,而是和打工人日常贴得很近的解决方案。

不只是我心动了,这样充满确定性的收益,也引起了广泛讨论。

有打工人表示,

这个开屏投得有点过分精准了。

直接被封为年度打工人嘴替,

追求正收益是吧,

恭喜你成功引起了打工人的关注!

直接把开屏换成了手机壁纸,

要在开会的时候不小心‍亮在老板面前。

还是你有办法,超经意漏出。

能不能让这个开屏每小时跳出来一次,

投到老板手机上的。

职场环境承压,

普调能有3%的公司也不多了。

结合职场年底涨薪难的打工人情绪,

投放引发了大量讨论。

追求正收益这个开屏也是戳到打工人的心窝了,

别说升职的脉了,

今年年终都不一定能拿全。

还有一语道破职场套路的,

别指望老板了,自己赚钱给自己发年终奖哈。

涨工资涨不到期望值,

也只能靠理财来补了。

看完开屏默默流泪,

好心态决定打工人一生。

还有让追求正收益,会说就多说点,

周一就应该看点疏通结节的

追求正收益,

对的进场时机与切口。

为什么【追求正收益】能在一大堆打工人营销里脱颖而出,让我忍不住想把工资放进去理财呢?我认为,广告价值在于把握用户「在哪」和「什么时候」最容易被触达和影响,从而将品牌信息自然嵌入他们的关注节奏和决策中。

首先,【追求正收益】将投放选在招聘类APP开屏是点睛之笔。用户注意力有限,只有在与行为高度相关的场景才可能留意广告。而大家打开招聘APP,正处在思考职业规划的状态,对收入、福利等信息高度敏感,而这也正是【追求正收益】最佳的进场切口。这时候弹出的理财信息,不是硬推,而是顺着用户的心理节奏出现,也让广告内容更容易成为用户心智里的可用信息从而形成从情绪共鸣到行为决策的自然闭环,实现了广告价值的最大化。

其次,将传播时间选在金九银十的跳槽季,也恰到好处。打工人在这段时间的心理状态很微妙:焦虑于现状的不满,期待于未来的可能。对大多数打工人而言,职场焦虑的根源往往与财务状况密切相关。【追求正收益】出现在这个时间点,抓住的不只是注意力,也是他们对收入、安全感和生活掌控的潜在敏感点。

本次创意切准了这种心理,用贴近职场日常的场景和话术,将「收益」与「加薪」挂钩,把产品卖点和用户当下最关心的痛点串联,让打工人瞬间感受到这与自己息息相关。既凸显产品对于收入的保障,又暗示职场逆袭和生活改善的可能性,让产品卖点与用户的当下需求紧密连接。

如果说情绪共鸣是流量的起点,那能兑现价值感才是品牌的终点。在这个不确定的大环境里,大家追求的就是一份确定性。

打开支付宝,搜索「追求正收益」,即可享受历史持有期内正收益*,追求年收稳着冲3%,是理财用户的求稳底仓。 (*数据截至2025/06/30,支付宝追求正收益产品表现报告。历史业绩进供参考,不作为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老板不给涨的薪,交给追求正收益吧!

往期精选案例:

广告圈工龄十年,

拆解最有趣的营销案例。

来源:姜茶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