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微博炸掉 200 万日销,中国餐饮最贵的一堂课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3 15:31 1

摘要:48 小时后,这条 47 个字的吐槽,让西贝全国 349 家门店少卖 400 多万元,相当于把 2025 年整个上半年的利润又赔回去一半。

9 月 10 日 20:07,罗永浩随手发了一条微博:

“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那么贵,良心不会痛吗?”

配图是 3 张外卖截图:羊杂汤、面筋、牛大骨,总价 278 元。

48 小时后,这条 47 个字的吐槽,让西贝全国 349 家门店少卖 400 多万元,相当于把 2025 年整个上半年的利润又赔回去一半。

餐饮圈瞬间清醒:原来在社交媒体时代,一条差评就能让龙头品牌“就地腰斩”。

一、48 小时速览:从“老罗嘴炮”到“全民破案”

20:07 罗永浩发微博。

20:39 #西贝预制菜# 冲上热搜。

21:15 第一批“晒图大军”抵达:网友贴出印有“西贝央厨”字样的真空袋、料理包,拍摄地点从写字楼食堂到高铁站店。

23:50 西贝公关部紧急开会,决定“刚正面”。

9 月 11 日 10:00,贾国龙现身媒体沟通会:“不是预制菜,再胡说就法庭见。”

11:30 罗永浩加码:“悬赏 10 万,求一包带西贝 logo 的预制菜料包。”

12:00 西贝股价(港股 IPO 审核中)传被监管问讯,券商临时暂停路演。

9 月 12 日,西贝开放 11 城后厨直播,同时公布 13 道招牌菜“作业指导书”,邀请 200 名顾客参观通州央厨。

但实时票房显示,全国门店订单量依旧下滑 45%,商场店午市空台率 3 成以上。

二、“预制”还是“预加工”?一条定义决定 40 亿估值

根据六部委 2025 年 3 月发布的《预制菜监管通知》,

“预制菜”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 工厂完成主要熟制或调味;

2. 常温或冷链储存≥7 日,终端仅复热。

西贝把“羊肉坯”在央厨分割、真空滚揉、-35℃急冻,到店再明火烤 12 分钟,官方口径因此叫“预加工初级农产品”,不算预制菜。

但消费者眼里,只要“不是现杀现做”就叫预制。

认知差 1 厘米,市场差 1 光年。

律师透露,若被定性为“预制”却未明码标价,西贝可能面临“虚假宣传”顶格罚款 5000 万元,并触发港股招股书中的“重大风险条款”,估值直接砍 30%。

三、损失有多疼?

1. 收入端:全国 349 家店,日均客流 14 万人次,客单价 110 元。事件后两天,客流掉到 7.6 万,日损 200 万+。

2. 成本端:临时加播后厨直播、邀请 KOL 探店、加印“非预制”桌卡,三天新增 600 万营销费用。

3. 资本端:原定下周一的 Pre-IPO 路演被 4 家基石投资人叫停,要求“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

4. 人力端:部分商场店已暂停排班,员工按“调休”处理,变相减薪。

四、罗永浩到底在怼什么?

“我吐槽的不是预制,而是信息黑箱。”罗永浩在粉丝群回应。

他晒出 2021 年贾国龙接受采访的视频截屏:“好的菜品一定是中央厨房预制的,这是效率革命。”

如今贾国龙改口“我们不是预制”,老罗指其“前后打脸”。

法律界看法:

- 若罗永浩只是“个人体验”,属消费者批评,难认定侵权;

- 若法院认定“明知虚假仍散布”,需赔偿商誉损失,上限 50 万元。

但比起赔偿金,西贝更怕“拉锯战”——每上一次热搜,门店就再空一轮。

五、行业共振:海底捞、九毛九悄悄删掉了“央厨统一配送”海报

2025 年上半年,北京餐饮收入同比下降 8.1%,上海下降 9.4%,高端商场空置率 18%。

“预制菜”三个字已成客流黑洞。

海底捞把“小料台现炸酥肉”改成“现称现炸”;

九毛九山西面馆推出“明档削面”真人秀;

乡村基直接上菜前给食客看“出生证”——一块鸡胸肉从屠宰到上桌 36 小时。

整个赛道都在为“透明度”补课。

六、消费者赢了?

未必。

真·现炒意味着成本上升 8%–12%,最终仍由食客买单。

业内人士测算,若西贝全部改现做,客单价得再涨 18 元,毛利率反降 5%。

“要效率还是要烟火气”成了死结。

七、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

1. 10 月底,法院立案,双方交换证据,预计 6 个月出判决;

2. 立法提速,《餐饮业预制菜标识规范》最快年底征求意见,要求“预制冷链食品”红色字体≥字号 30 点;

3. 西贝或启动“透明革命”2.0:菜单用二维码可查每道菜加工视频,央厨 24 小时直播;

4. 罗永浩宣布 9 月 20 日抖音直播《预制菜真相夜》,已预约人数 120 万,西贝是否出席成悬念。

八、没有赢家的战争

西贝输了现金流,

罗永浩输了时间,

消费者输了低价,

行业输了安全感。

但所有人都得了一种病:叫“透明依赖症”。

下一次,任何品牌再想靠“厨房秘密”省成本,市场给的不再是一条微博,而是一张病危通知单。

结语

一条 47 字的微博,揭开了中国餐饮最后一块遮羞布。

预制与否,其实只是技术问题;

能否明说,才是信任问题。

西贝这次“大出血”买下的教训,也是所有餐饮人的必修课:

在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

后厨的墙必须透明,

因为消费者的心,再也经不起一次“猜盲盒”。

来源:清新奶茶S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