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3.(10分)如图,在△ABC中,AC=BC,∠ACB=120°,点P为△ABC内一点。
本题很凝练,就一句话。
小心这类题!往往不容易形成思路。
后两问,做一下就知道啥叫难题了。
您敢试试吗?
这里有多角度详细解析。请提前收藏关注。
除摘要外,全文由作者纯原创。
23.(10分)如图,在△ABC中,AC=BC,∠ACB=120°,点P为△ABC内一点。
(1)如图1,CP=CQ,∠QCP=120°,连接BP,AQ,求证:BP=AQ;
(2)如图2,D为AB的中点,若PC=2,PA=5,∠CPD=150°,求线段PD的长(本文给出了3种解法);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点M为平面内一点,PM=PC,连接BM,将线段BM绕点B顺时针旋转120°至BN,连接PN,请直接写出PN的最大值(要求具体过程)。
第一问送分。只需证△ACQ≌△BCP(SAS)即可。
第二问,可以通过辅助线转化,也可以作出对称点,还可以用简洁明快的余弦定理。
第二问的解法一:作对称点,然后用高中的余弦定理。
由已知,△ACD是含有30°角(∠A=30°,CD⊥AD)的直角三角形。
某三角形内有一点P,凡牵涉到点P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通常思路是,作对称点。
如下图,作出点P关于△ACD三边的对称点P1、P2、P3,然后再△P1P2P3中求解P2P32和P1P3的长度各是多少?∠P132等于多少度?
这需充分利用已知。∠CAD=30°,CD⊥AD;PC=2,PA=5,∠CPD=150°。
再看P1P3的长度:连接CP1、CP3,则∠P1CP3=2∠ACD=120°,CP1=CP3=CP=2,则P1P3=2。再看∠P1P3P2度数:∠CP3D=∠CPD=150°,∠CP3P1=∠CP1P3=30°,故∠P1P3P2=120°。在△P1P3P2中,P1P2=5,P1P3=2,P2P3=2PD,∠P1P3P2=120°,由余弦定理,1P22=P1P32+P2P32-2×P1P3×P2P3×cos∠P1P3P2,
即4PD+4PD-13=0,易解得PD=。
解法一当中的余弦定理,对初中同学确实超纲。
下面的解法二,纯初中。然而,初三同学,您能想到这样求解吗?
第二问的解法二: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相似求解。
由已知,CD⊥AD,∠CPD=150°,故AC=2CD。
以CP为一边作Rt△PCE,使∠CPE=90°,∠PCE=60°,则有∠CEP=30°,CE=2CP=4,EP=CP=2,∠ACE=∠DCP。
易证得△ACE∽△DCP,故∠AEC=∠DPC=150°,AE:DP=AC:DC=2,求出了AE,就有了PD。
求AE,有两个思路。
思路一:直接在△AEP中用余弦定理。
在△AEP中,EP=2,PA=5,∠AEP=∠AEC-∠CEP=150°-30°=120°。
22-2×AE×EP×cos∠AEP,即25=AE+12+2AE,则AE2+2AE-13=0,易解得AE=4-,故PD=。思路二:继续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求AE。
过点P作PF⊥AE交AE的延长线于点F,
∵∠AEP=∠AEC-∠CEP=150°-30°=120°,
∴∠FEP=60°,则EF=EP×cos∠FEP=,FP=EP×sin∠∠FEP=3,
注:如果熟悉“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边关系更快。
在Rt△AFP中,∠F=90°,PA=5,FP=3,故AF=4,
则AE=AF-EF=4-,故PD=AE=。
第二问的解法三:初中四点共圆配合高中余弦定理,无需花里胡哨的辅助线。
由已知,∠CPD+∠B=150°+30°=180°,
故C、P、D、B四点共圆且BC为直径,
故∠ADP=∠BCP,而cos∠BCP=PC:CB==,
由已知,△ACD和△BCD均为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设CD=m,CB=2m,则AD=BD=m,
在△CPD中,由余弦定理得CD2=PC2+PD2-2×PC×PD×cos∠CPD,故PD2+2PD+4-m2=0,
即3PD2+6PD+12-3m2=0-------①
在△APD中,由余弦定理得AP222-2×AD×PD×cos∠ADP,即5222-2PD,2-2PD+3m2①+②得4PD2第三问概括如下,您无需再翻到本文开头:
在等腰△ABC中,∠ACB=120°,D为AB的中点,点P为△ABC内一点,PC=2,PA=5,∠CPD=150°,点M为平面内一点,PM=PC,连接BM,将线段BM绕点B顺时针旋转120°至BN,连接PN,求PN的最大值。
点P为定点,N为动点。点N是如何动的?有无轨迹可循?
题干说“将线段BM绕点B顺时针旋转120°至BN”,
将计就计,我们也将线段BP绕点B顺时针旋转120°至BG,
连接NG,易证得,△BGN≌△BPM(SAS),故GN=PM=PC=2,
注:这里的辅助线构造全等,是从题干旋转120°打开思路的。
点G为定点!故点N在以定点G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上。
延长PG交⊙G于点N',则PN'即为PN的最大值。
∵PN'=PG+2,PG=PB,含120°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是腰长的倍,
∴PN'=PB+2,往下聚精会神擒拿PB。
CP和PB是否垂直?
由已知,∠CPD=150°,∠CBD=30°,即∠CPD+∠CBD=180°,
故C、P、D、B四点共圆,
而CD⊥DB、∠CDB=90°,
故BC为直径,则∠BPC=90°。
在线段PB上取一点H,使∠PCH=60°,则PH=PC×tan∠PCH=2,
在Rt△PCH中,PC:HC=1:2,
在Rt△CDB中,DC:BC=1:2,
即PC:HC=DC:BC,又由∠PCH=60°=∠DCB知∠BCH=∠DCP,
故△BCH∽△DCP,则BH=2DP=4-,
故PB=PH+BH=2+(4-)=4+,
故PN'=PB+2=(4+)+2=4+5,
即PN的最大值为4+5。
我总以为,我写的原创图文是又长又臭。
如果有幸您能不嫌弃,能认真阅读、收藏、转发、关注,那我真感到荣幸。
作者简介
中共党员,高中教务主任,常年兼任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中考数学命题组成员。
专注教育领域,持续发布小升初、中考、高考压轴大题的多角度原创详细权威解析,力求篇篇经典。不卖课、不带货、不卖资料,干干净净免费传播知识。
发文涉及科目主要有中考、高考数学,物理,也有英语,化学,作文。
到了高中,俺依然是您的良师益友。
期待您的评论、点赞、收藏、分享。
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来源:好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