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定边疆 “情”系石城】从阜新到石河子 重症专家赵明磊的“援疆答卷”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4 00:11 2

摘要:万里援疆路,一生边疆情。2023年5月,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跨越山海,怀揣赤诚之心奔赴石城,在推动师市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倾情奉献、担当作为,用智慧与汗水浇灌石城热土。

万里援疆路,一生边疆情。2023年5月,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跨越山海,怀揣赤诚之心奔赴石城,在推动师市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倾情奉献、担当作为,用智慧与汗水浇灌石城热土。

为生动展现他们扎根一线、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感人事迹与丰硕成果,大力弘扬新时代援疆精神,即日起,融媒体中心每周五特开设“‘援’定边疆 ‘情’系石城”专栏,将通过图文、视频、访谈等形式,记录援疆干部人才在智力援疆、产业援疆、文化润疆、医疗援疆、教育援疆等方面的生动实践。

本期展播援疆干部人才——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赵明磊的事迹,让我们一同感受辽疆两地的深情厚谊,敬请持续关注!

从辽宁阜新到新疆石河子,千里援疆路,是阜新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赵明磊对“医者仁心”的生动践行。自挂职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以来,他以精湛医术守护边疆患者生命,更以“传帮带”的责任担当,为当地重症医学科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用行动诠释援疆医疗的深度与温度。

“援疆不是短期支援,而是长效赋能”。赵明磊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在日常工作中“播种”。初到石河子,赵明磊便直面重症医学科的“高压节奏”:当地患者多合并基础病,病情瞬息万变,部分医护人员在复杂病例处置上经验尚需提升。“重症医学是医疗救治的关键防线、‘兜底’防线,既要救急,更要授业”成为他的工作准则。每天早交班后,他雷打不动带领团队查房,精准制定患者诊疗方案,耐心指导医护人员与家属沟通的技巧;白班、夜班轮换值守中,他始终冲在抢救一线,从机械通气参数调整到血流动力学监测,从气管插管到深静脉穿刺,将每一个操作细节、每一处风险防控要点手把手传授给同组医生,“避免副损伤,才能让治疗更安全”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重症胰腺炎等疑难病症,赵明磊结合在阜新工作的临床经验,提出差异化治疗方案,为提升救治成功率提供新思路。科室一名植物生存状态患者,因无法脱离呼吸机已住院近一年,且存在肺部感染、褥疮等高危风险。赵明磊与同事们共同制定精细化护理与治疗计划,每日跟踪病情变化,调整营养支持与感染防控方案。如今,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生存状态稳定,家属多次向团队表达感谢:“是赵主任和医生们给了我们坚持的底气。”

如今,在他的指导下,科室医护人员已能独立完成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人工肝等复杂技术操作。目前,他正带领团队攻克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为更多危重症患者拓宽生命“通道”。

截至目前,赵明磊已参与收治危重症患者30余例,指导抢救及治疗患者200余例,协助当地医生完成深静脉置管、CRRT操作10例,每月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将前沿诊疗理念融入科室日常。他深知,援疆的核心是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通过制定诊疗规范、搭建病例研讨平台、开展技术培训,帮助科室建立标准化诊疗流程,让“本地团队自主保障”成为可能,为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留下长期发展的“火种”。

在临床工作之外,赵明磊积极响应医疗服务号召,主动参与基层一线义诊。在今年春季的一次义诊中,一位大妈突发眩晕伴恶心呕吐,现场缺乏救治条件,他立即跟随120护送患者至医院,详细交接发病过程、提供诊断思路,直到患者症状缓解才放心离开。“援疆不是‘走过场’,是要真正帮患者解决难题。”他说。

工作之余,赵明磊常听同事讲述石河子的军垦往事,也逐渐读懂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屯垦戍边,艰苦创业”。在他看来,这场跨越千里的援疆行动,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垦荒”?用技术与仁心,种下生命的希望,让重症医学的绿洲在天山脚下蓬勃延展。(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艺蒙)

来源:石河子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