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建制最早的关隘要塞,函谷关是讲政治的。 它是国家政治权力的延伸,也是地方社会治理的先驱。作为远离国都皇城的边境地区,其治理逻辑更值得深究细考。
每次驱车路过函谷关,都会一眼看到金灿灿的老子头像。它矗立在一片绿野之中,耀眼夺目,光华灿烂。
函谷关熟悉而陌生,熟到一砖一瓦都能如数家珍,生到它的日新月异总想让人一探究竟。
作为建制最早的关隘要塞,函谷关是讲政治的。 它是国家政治权力的延伸,也是地方社会治理的先驱。作为远离国都皇城的边境地区,其治理逻辑更值得深究细考。
作为老子中意的著经之地,函谷关是懂文化的。它是激发文人骚客才思奇想的钥匙,也是培育人文精神和人治智慧的殿堂。著经不易,而让经书传播万世,更了不起。
作为战火纷飞的战略支点,函谷关是玩军事的。它身披二百余场历史战争的创伤,是千百年来弱肉强食、成王败寇的见证。男儿有志难酬,将相身败名裂,都如尘烟荡尽风中。
如果细品,函谷关不等同于老子,老子也并非因函谷关而扬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函谷关是天下人的函谷关,老子也是天下人的老子。
我们更乐见天下人都从这里,找到每个人的函谷关,看到每个人心目中的老子。
一千个人的眼中,倘若有一千个函谷关,那是函谷关的幸事。
数千年历史沉淀,无数辉煌弹指一挥间,倘若总是沉浸在著经之地、道家之源的光环里,函谷关只怕已经名存实亡。细看如今函谷关的火热,其实和什么地、什么源已经没有什么关系。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我们把视线放在当下,就会发现,今人从函谷关的身上,可以走更多前人未曾走过的路,做前人未曾做过的事,去敞开胸怀,著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经。而这,便是“道”的力量。
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从来不是可走可不走的道,而是必须要走、一定要走好的道。只有坚定走好这样的道,才能成为永恒之道,才能成就另一个两千年后的函谷关。
弘农笑
2025.09.13
来源:梦回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