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薪火相传的抗战精神,让孩子们渐渐明白了人民群众是胜利之本的道理,更加坚定了发奋
编者的话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薪火相传的抗战精神,让孩子们渐渐明白了人民群众是胜利之本的道理,更加坚定了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走向觉醒之路
——读《四世同堂》有感
北京市京源学校高二(2)班 何浩芊
不断的失去后,是选择麻木、逆来顺受,还是奋起抗争?读完老舍的《四世同堂》我明白了,觉醒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充满徘徊和抉择。民族存亡之际,小羊圈胡同的祁家祖孙、钱先生等人从束手无策到坚决抗日,走出了一条条艰难曲折的自我觉醒之路。
祁瑞全的觉醒体现为从年轻冲动走向成熟。他身上既有老一辈人留下来的性格特征,也有新式教育的印记。他从普通家庭里的小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革命者,抗争使他成熟,有了肩负国家重任的力量。
祁瑞宣的觉醒是从优柔寡断走向坚定。长兄如父,他总想通过隐忍保全这个家,可最后他发现唯有抗争才是出路。因此他打破过去的认知,把曾经的抗争想法变为真正的行动,教汉字,写文章,用他的方式传递民族气节。
钱默吟先生的觉醒是从隐士变为斗士。他终于明白,传承文化不仅仅是平日的读书喝茶,还有战时的流血拼杀。“覆巢之下无完卵”,他被日本人抓进监狱,严刑拷打也不屈服,出狱后开始积极抗日。
老舍写道:“他们好像不是活着呢,而是为一种他们所不了解的责任与使命挣扎着呢。”他们对家人和国土的深爱,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时代责任感,使他们在沉默中挺起折不断的脊梁,迸发出抗争的精神。
作为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我们也应以博大的家国情怀,投身于时代。有一分力出一分力,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努力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荐读教师 王燕芳
近期征文: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投稿须知
感谢您参加北京日报《小苗》的作品征集活动。
为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活动环境,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来稿请投至
邮箱
https://xuejing.takefoto.cn/xmzk/#/home
邮箱投稿标题请注明征稿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小程序投稿请按要求填写。
文字类作品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以word电子版形式提交。图片类作品以绘画、书法作品为主,JPG格式,单幅不超过3M。视频类作品需竖版拍摄,MP4格式,单个作品不超过30M。
北京日报《小苗》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作品,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小苗》编辑组2025年6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