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 A 股 “AI + 高端制造” 赛道火得 “发烫”:工业富联半年涨幅超 150%,拿着 “AI 服务器” 的船票一路飙;卧龙电驱 3 个月涨超 60%,靠 “新能源电机” 把传统产业讲出了新故事。
最近 A 股 “AI + 高端制造” 赛道火得 “发烫”:工业富联半年涨幅超 150%,拿着 “AI 服务器” 的船票一路飙;卧龙电驱 3 个月涨超 60%,靠 “新能源电机” 把传统产业讲出了新故事。
看着账户里别人的 “大肉”,不少投资者急得抓耳挠腮:“股价都涨这么高了,现在进场会不会成‘接盘侠’?”
今天,我们从产业周期、公司硬实力、资金博弈、风险暗雷四个维度,把工业富联和卧龙电驱的 “高处风景” 拆个透。不讲废话,只聊最核心的逻辑,帮你判断是该 “大胆追” 还是 “冷静等”。
一、工业富联:AI 算力 “卖水人”,高估值背后的硬逻辑
工业富联(富士康 A 股主体),过去标签是 “代工厂”,现在却成了 AI 赛道的 “顶流”。股价狂飙的核心,是 **“AI 算力需求爆炸,它是最核心的供应商之一”**。
(一)AI 服务器:订单 “爆到接不住”,业绩进入爆发期
AI 大模型训练、推理需要海量服务器,而工业富联是全球 AI 服务器的 “隐形王者”:
市场地位:全球 AI 服务器份额超 30%,客户覆盖微软、谷歌、亚马逊,以及国内百度、阿里、腾讯等巨头。今年 Q2,AI 服务器营收占比从去年的 20% 直接跃升至 45%。
业绩硬数据:中报营收同比增长 16%,净利润增长 20%;其中 AI 服务器业务毛利率达 18%(传统服务器仅 10% 左右),直接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跳级。机构更激进预测:全年 AI 服务器出货量或达 120 万台,同比激增 80%。
技术壁垒 “护城河”:掌握 “液冷散热、高密度集成” 等核心技术 —— 比如为某头部云厂商定制的 AI 服务器,能把上千块 GPU 高效集成,散热效率比行业平均高 40%。这种 “定制化 + 高技术” 能力,让它在高端 AI 服务器领域几乎 “没对手”。
(二)工业互联网:第二增长曲线,估值想象力彻底打开
除了 AI 服务器,工业富联还在猛推 **“灯塔工厂”(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给传统制造业做数字化改造:
自家案例就是最好的广告:深圳工厂作为 “灯塔工厂” 标杆,生产效率提升 30%,运营成本下降 20%;给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改造后,产线良品率从 95% 直接冲到 99%。
千亿级市场待挖掘:国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 40 万家,但数字化改造渗透率不足 30%,市场规模超千亿。工业富联凭借 “自身实践 + 富士康产业链资源”,上半年工业互联网业务营收增长 25%,未来增长空间肉眼可见。
(三)资金与技术面:高位但没 “疯”,机构还在 “越涨越买”
资金面态度明确:中报显示,社保基金、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合计加仓超 5000 万股;北向资金近一个月净买入超 20 亿元,占流通盘比例从 5% 升至 7%。机构 “越涨越买”,本质是认可其 “长期赚 AI 算力钱” 的逻辑。
技术面估值没泡沫:股价从底部(10 元左右)涨到现在 25 元,但 PE(市盈率)仅 20 倍左右 —— 要知道,若把 AI 服务器业务单独拆分估值,PE 能到 30 倍。对比同赛道的中科曙光(PE 45 倍),工业富联的估值不算 “泡沫化”。
二、卧龙电驱:电机 “隐形冠军”,新能源 + 工业升级双轮驱动
卧龙电驱是全球电机龙头(工业电机、新能源车电机都做),股价上涨逻辑是 “传统业务稳 + 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典型的 “老赛道讲出新故事”。
(一)传统工业电机:稳扎稳打,现金流 “压舱石”
工业电机是工厂、基建的 “心脏”,卧龙电驱在这个领域是 “全球前四,国内第一”:
市场份额硬实力:国内工业电机市场份额超 15%,海外(欧洲、东南亚)份额超 8%,客户名单里有西门子、ABB 等全球巨头。
业绩韧性肉眼可见:上半年传统工业电机营收增长 8%,毛利率稳定在 22% 左右,现金流净额同比增 12%—— 是公司的 “基本盘”,能稳稳托住业绩。
(二)新能源电机:踩中 “电动车 + 光伏风电” 双风口
新能源是卧龙电驱的 “增长引擎”,分两大块业务爆发:
新能源车电机:给比亚迪、蔚来、大众等车企供货,上半年新能源车电机营收增长 70%,产能从 100 万台 / 年直接扩到 150 万台 / 年。某月销超 3 万辆的明星电动车,驱动电机就是卧龙电驱配套的。
光伏风电电机:光伏跟踪支架电机(让光伏板 “追着太阳转”)、风电变桨电机,上半年营收增长 65%。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同比增 40%,风电装机增 25%—— 行业高增长直接带动需求爆发。
(三)技术面与筹码:短期波动大,长期逻辑 “硬邦邦”
技术面:涨幅大,但估值有空间:股价从 10 元涨到 16 元,看似涨幅惊人,但从 “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 + 估值切换” 角度看,目前 PE 仅 25 倍(若新能源业务单独估值,PE 能到 35 倍),仍有向上空间。不过短期股价在 16 元附近震荡,属于 “获利盘回吐 + 新资金博弈” 的阶段。
筹码分布:主力在 “锁仓”:股东户数从去年底的 12 万户,降到现在的 8 万户,筹码持续集中 —— 说明主力资金在 “咬定青山不放松”,长期看好逻辑。
三、“高位进场” 的核心问题:你赚的是 “趋势的钱” 还是 “估值的钱”?
很多人怕 “追高”,本质是没分清自己要赚哪种钱。针对这两家公司,得先想明白:
(一)工业富联:适合 “赚趋势的钱”
AI 算力是长周期趋势(大模型还在迭代,AI 应用爆发才刚开始),工业富联作为 “卖水人”,业绩会持续受益于 “算力需求增长”。只要 AI 服务器订单还在涨,股价趋势就没那么容易结束。
操作建议:如果能接受 “短期 10%-15% 的波动”,可以逢调整(比如回踩 20 日均线,约 23 元附近)小仓位参与,博弈 “趋势延续”;如果风险偏好低,就等回调到更重要的支撑位(比如 60 日均线,约 20 元)再考虑。
(二)卧龙电驱:适合 “赚估值切换的钱”
传统业务稳,新能源业务爆发,公司估值会从 “工业股估值”(PE 20 倍)向 “新能源股估值”(PE 30-35 倍)切换 —— 这是中期逻辑。
操作建议:短期股价在高位震荡,可观察 “新能源业务订单是否持续超预期”(比如三季报新能源车电机营收增速是否保持 60%+)。若基本面没 “证伪”,回调就是机会;若担心短期波动,可等 “缩量回踩 14 元左右” 再布局。
四、风险提示:高位股的 “雷区” 必须警惕
再好的公司,“高位进场” 也有风险,这两个 “暗雷” 要盯着:
(一)行业逻辑 “变脸”
工业富联:如果 AI 大模型进展低于预期,或服务器需求不及预期(比如大客户突然砍单),股价会直接承压。
卧龙电驱:新能源车销量下滑,或光伏、风电装机不及预期,新能源业务的 “高增长故事” 就会被打破。
(二)资金面 “情绪化杀跌”
高位股对 “资金情绪” 更敏感。如果市场出现 “风格切换”(比如资金从成长股流向银行、地产等价值股),这两家公司可能遭遇 “阶段性杀估值”—— 短期波动会被放大。
结语:追高不可怕,怕的是 “盲目追高”
工业富联和卧龙电驱,一个是 AI 算力的 “核心供应商”,一个是新能源电机的 “隐形冠军”,长期逻辑都很硬。但 “高位” 意味着 “市场预期已经打满”,进场前必须想清楚三件事:
你是否真的认可它们的长期产业逻辑?
你能否承受短期 10%-20% 的波动?
你是打算 “短期博弈”,还是 “拿住等长期收益”?
来源:铭阳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