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太极拳界存在着很多误区,特别是对初学者的教学时

360影视 2024-12-21 20:36 4

摘要:现在很多教拳的老师 ,人为的把练拳教学复杂化了。没有首先在思想理念上对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 ,只言其然而讲不清其所以然把太极拳搞得神秘兮兮,在学生还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就将先辈们成功以后的理论灌输给学生(注:很多老师自己也不懂,还没有体悟的情况下)。一开始就套用书上

现在很多教拳的老师 ,人为的把练拳教学复杂化了。没有首先在思想理念上对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 ,只言其然而讲不清其所以然把太极拳搞得神秘兮兮,在学生还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就将先辈们成功以后的理论灌输给学生(注:很多老师自己也不懂,还没有体悟的情况下)。一开始就套用书上的理论讲很多方法要求,比如说在站桩时要就学生要舌抵上颚﹑含胸拔背﹑ 腹部内收﹑意守丹田、命门外顶以及经络穴位的走向等等,总想把所有要求一下做到位。诸不知太极拳的教学是循序渐进的,是以一层理论一层功夫的逐步递进式的教学 。言传固然重要,但必须用体会、用生活化的比喻去引导学生。更重要的是身教,让学生在老师身上找感觉给与学生在直接的感受。如盲目的灌输反而让学习者总想找什么丹田、气感、意感,使得其不知从何处入手 ,以至造成顾此失彼,练了几十年还不知道练太极拳究竟是为什么。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 ,站桩的目的是为了静心和身体间架的静态调整 ,通过站桩把先心静下来 ,这时才会有机会去调整自己的支撑间架 。 这个阶段主要是调整自己身体的前后重心 ,完全用骨架来支撑身体的重量。让肌肉高度放松 ,使得血液循环活跃起来 ,以增强自己的神经传导的敏感性。也可以说是一个向内审视自己的过程,是一个萌发动意进入太极状态的前奏。而练拳只要先守静心 ﹑中正﹑协调 ﹑平移 ﹑过度时松沉转换这样一个规矩。 等到有一定的体会后 ,再逐步进行细节上的调整 。只要在行拳时把支撑间架和重心转换调整合理了,也就是无过无不及,是对动态合理性调整。说简单一点也就是把人体在运动是支撑点左右前后的平衡调到一个最合理的状态,并能做到随遇平衡 。 只有这样才能孕育出太极的精髓“松”,身体感觉到怎么叫做松了以后,各关节的转换能象水一样流动起来了,那么其它的一切要求都自然形成了。这是在一定的运动规范内从无到逐步有孕育的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只有到你的身体感觉到什么叫松的时候 , 才会孕育出其他的各种技能。比如说 缠丝劲 , 它是身体在运动时各关节所走的圆或弧线叠加起来所形成的一条不规则流动的空间线路 。 缠丝劲是功夫不是局部的一个所谓缠丝动作就能说是缠丝劲了 ,是身法的运行在肢体上整体协调的体现。

一.什么叫功夫

人们都把外形看得见的动作的速度和力度认为是功夫, 其实功夫是身体对外界事物的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应急处事的精准程度,及能够合理的把人体的潜能在瞬间推到极致的一种综合素质。

二.什么叫气

气应该是人体肌肉在身体内逐步放松后,血液流畅了肌肉敏感度增加了之后感觉到的血液在机体内流动渗透的一种感觉罢了。

三.什么叫内功

内功则是身体各部乃至内脏整体高度协调后,在动作上出现强大的惊炸力和穿透力的体现。

四.什么叫缠丝劲

缠丝劲是身体在运动时各关节所走的圆或弧线叠加起来所形成的一条不规则流动的空间线路 。 缠丝劲是功夫不是局部的一个所谓缠丝动作就能说是缠丝劲了, 是身法的运行在肢体上整体协调的体现 。 此劲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如在文字上和动作具体化进行探究 ,就会落到相上去了,即是有了也是局部单一的死劲而已。

五.什么叫真意

无意才是真意 。就像你下班回家你用得着想从那条路回家吗?肯定不用是吗?练拳也要到这个程度,不用时没有,要用时不用想就自然出来了,这就是真意。

六.什么是下盘功夫

上身关节松开,受力点能自然转换流动,力量才不至于冲动根基, 才会显得下盘稳固。

七.站桩、练套路的目的

站桩、练套路的目的是改造生理,改造生理在传统武术中的重要性是什么呢?关键是要启动人体的先天功能,也就是要获的动物的灵动。那么如何启动人体的先天功能呢?首先,我们要从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入手。其次是调整身体的动静间架。使身体从一种杂乱无章的非常动态,回归到一种无意而有序的自我调节的灵动状态。

八.何种拳架较为合适

在练太极拳时,不一定要架子多么大,多么低下,开始时架子的大小高低要以自己身体骨骼肌肉的舒适度来定。不宜专在筋骨肉体上去苦求,主要是练出身上、手上的拳意来,以找松灵感为主,尽量让这种松感练的充实起来,培养这种松灵感的练法,是在静心﹑中正﹑协调上去行拳,如不静心﹑中正﹑协调,是绝对练不出松灵感来的,身上、手上未有松灵感功夫永远练不上身。

九.练套路时能否发劲

现在社会上绝大多数的太极拳爱好者,在学拳初级阶段就在练套路时发劲。这时当前太极拳界的一个大误区,因为在身体松灵感还没有找到间架还不合理的情况下发劲大都只不过是在拧脊椎骨罢了,长此以往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太极拳的练习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是一个只蓄不放的过程,决不能无谓的浪费劲力。就像做生意赚钱一样钱再多也不能随便乱花,只有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资本以备不时之需。我们应该明白:厚积才能勃发;忍者才能无敌。练功也是如此只有积累深厚的功力,才会有可能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惊天举动。因此练拳者切记除了上场作表演之外,平时练习千万不要发劲,这样才符合练拳健身的初衷。

十.呼吸如何配合

关于练拳配合呼吸也是现在很多练拳者中的一个误区。有不少拳友在练拳时在有意识的动作与呼吸相配合,其结果非但没能配合成功反而造成闭气和呼吸困难导致胸闷。其实只要在练拳时重心的移动、身体的张弛和动作的转换协调了呼吸也就自然配合了,此配合绝非刻意纯属自然形成。

十一.如何体会松胯

松胯对于练太极拳这非常重要,只有胯松下去了,能自由转换重心了,才会对太极拳理有所悟,然而怎么才能让胯松下去却是一个难题。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松胯的方法:可模仿或设定一个场景,你在一块撒了油的玻璃上行走,走快了你会滑到、落步重了会把玻璃踩碎。你去体会一下此时的重心转换,就会大致明白胯是怎么松的了。

十二、何谓开合

何谓开?“开”就是“松”就是要让身体各部散开没有执着点,让对方摸不着受力点。要知道松紧都不是纯粹的,在身体上是一体两面的,要么前面松后面紧, 要么后面松前面紧。何谓合?“合”就是“紧”就是身体的统一协调,也就是身体各部集中到为一个点服务。

现在关于太极拳的很多理论书上都有,但那都是前辈们功夫上身后动作结果在身上体悟的一种描写,是他们对自己意境的一种表达。我们真正要探讨的应是理论背后的东西,不仅只是对动作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对其意境的揣摩和理解,探讨这些结果是通过何种途径才能获得,这才是我们迫切需要去认识的。

宏观的方法和理论我们的前辈早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可说已没有什么空间留下了。但微观的空间还很大,(就像去旅游别人给你指个方向介绍沿途有多少个景点,但沿途各景点的美妙之处还得由你自己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如只是走马观花就永远感觉不到景色的美妙。)因为微观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由待于我们每练习者去体悟去发掘验证,千万不要去相信有什么武功秘籍,所谓不传之秘是教你如何改变后天思想意识启动人体已近乎掩盖先天功能。运用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去激发人体的潜能,这就是我辈需要去探究的方向所在。

来源:真知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