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可不是什么一夜爆红的奇迹,是一个踏实演员一部部戏磨出来的结果。
文|妙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娱乐圈。
任彬凭什么三年就能从《前途无量》里只有打卡镜头的小角色。
变成了抗战剧《归队》的主角?
三年时间,任彬从《前途无量》里只有几个镜头的小角色。
一路演到抗战剧《归队》的男主角。
这可不是什么一夜爆红的奇迹,是一个踏实演员一部部戏磨出来的结果。
任彬的成长之路,在娱乐圈里算的上是一股清流。
他并不是有资本扶持的流量明星,而是一个从每一个小角色慢慢熬出来的实力派。
1989年在长春出生的任彬,有着东北人特有的高大身材和硬朗长相。
他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后来还在天津人艺待过。
大家对开始认识他是在近三年里演过的三部热播剧,《前途无量》、《西北岁月》和《归队》。
《前途无量》里他演的袁冠奎,是个有点自恋又挺可爱的富二代。
戏份不多,但他把这个角色演得很活泼,让不少观众都记住了他。
到了《西北岁月》,他又挑战了完全不同的角色,青年魏海。
戏份照样不多,但任彬每次出场都抓住机会,把人物性格演得特别到位。
真正让他爆火的是电视剧《归队》,他在里面饰演男主角高云虎。
还和蒋欣演的大阔枝有段感人的感情戏。
从只有几个镜头的小配角到现在的主角,任彬只用了三年。
任彬最绝的一点,就是剧抛脸,演什么像什么。
换个角色就像换了个人,压根不会让你觉得串戏。
在《前途无量》里,他演的富二代袁冠奎,自带点小自恋还特可爱。
总爱耍小聪明结果老闹笑话,活脱脱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
到了《西北岁月》,直接大变样,化身心机深沉的反派文人魏海。
把那时候文人趋炎附势的劲演得活灵活现,观众看了都气得牙痒痒。
转头到了电视剧《归队》,又成了铁血又柔情的抗联战士高云虎。
跟敌人硬碰硬时敢打敢冲,对着喜欢的人却秒变害羞大男孩。
能在这么多反差极大的角色里切换自如,在年轻演员里真没几个能做到。
好演员都愿意为角色死磕,任彬也不例外。
为了演好高云虎,他可是遭了不少罪。
开拍前三个月就开始留胡子、晒太阳,硬生生把自己晒出糙汉子气质。
就为了更贴近抗联战士的形象。
拍戏时赶上大冬天,零下30度的天。
在外面站一会儿都冷,更别说还要长时间拍戏。
有一场戏,他得背着蒋欣在雪地里走,为了拍出让人满意的效果。
来来回回拍了三十多遍,也没听他抱怨过一句。
就是这份对演戏的较真劲,才让他的表演特别打动人。
有时候不用说话,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就能把角色的心思全表现出来。
导演还专门夸过他一场戏。
高云虎发现大阔枝被误会通敌那会,全程没一句台词。
但任彬就靠泛红的眼眶和转身离开的背影,把心里的委屈和难受全演出来了。
也正因这部戏,任彬彻底火了。
要说长相,任彬在帅哥美女扎堆的娱乐圈里,确实不算惊艳。
但偏偏就是这份接地气的普通,成了他最大的优势。
观众早就看腻了那些精致的明星脸。
突然看到任彬这种像身边同学、朋友一样的演员,反倒觉得特别亲切。
有人看完《归队》就说这哥们看着就像我认识的人,特眼熟。
这种像身边人的真实感,正是现在娱乐圈最缺的。
现在荧屏上,不是过度精致的偶像,就是年纪偏大的实力派。
中间档的演员很少,而任彬正好补上了这个空缺。
别看任彬戏里总演硬汉,但其实生活里他特别温和。
喜欢笑,喜欢猫,还会做烘焙。
拍《归队》时他在片场收养了只流浪猫,取名小雪,天天照顾它。
网传同组演员都说他像个安静的大哥,不爱说话但对表演特别上心。
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里,任彬一直很低调,不炒作不营销。
心思全放在演戏上,这种踏实劲在年轻演员里真不多见。
但任彬的演艺路也不是一帆风顺。
从吉林艺术学院毕业后,他进了天津人艺,端上了别人羡慕的铁饭碗。
但他觉得舞台太小,于是2011年辞了职选择来北京闯荡。
刚来北京时根本接不到戏,只能跑龙套。
后来在剧组当副导演助理,天天做贴演员名单这种杂活。
看着墙上别人的名字,他总盼着自己的名字也能上去。
等了两年他才接到些小角色,像《好家伙》里的小胡、《爱很美味》里的张挺。
角色虽小,但让他在圈内慢慢有了点名气,不过观众还是叫不出他名字。
2018年是他最难的时候,几乎一整年没戏拍,天天在家待着。
年底他爸突然脑出血,他连夜跑回长春,当时都想干脆不回北京了。
好在后来他爸醒了,他才继续回来追梦。
任彬能坚持下来,少不了他爸妈的支持。
他妈妈嘴上不说,但每次他有新戏播出,都会偷偷在网上帮他宣传。
任彬其实知道妈妈这些小动作,但他从不点破,就把这份心意放心里。
他说这些年能熬过来,全靠家里支持,再难的时候爸妈也没劝过他放弃。
《归队》火了后,找他的剧本也多了起来。
有让他继续演战士的抗战剧,有请他演反派的悬疑剧,甚至还有都市剧找他演精英男主。
但任彬没没有骄傲自负,他知道红得快不算什么,接下来怎么选才重要。
总演一种角色观众肯定会看腻。
但如果突然换个反差太大的,大家又可能接受不了。
所以如何在保持自己风格的同时求突破,这是他接下来要琢磨的事。
观众耐心有限,每年上百部新剧,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
要是下一部戏没挑对,之前好不容易攒下的好口碑,可能转眼就没了。
有时候推掉那些不合适的大制作,比接个小成本但角色好的戏,更需要勇气和眼光。
因为他心里门清,观众才不管你演了多少回主角。
来源:小Q聊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