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人最有福气:修聋是清净,修哑是体面,修瞎是格局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4 13:06 1

摘要:刷朋友圈看到别人晒升职加薪,突然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意义;同事随口一句评价,能让你纠结一整夜;明明有想做的事,却被七大姑八大姨的 “为你好” 劝到放弃……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刷朋友圈看到别人晒升职加薪,突然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意义;同事随口一句评价,能让你纠结一整夜;明明有想做的事,却被七大姑八大姨的 “为你好” 劝到放弃……

我们总说活得累,其实不是生活太苛刻,而是我们把太多精力分给了外界:听了太多杂音,说了太多辩解,看了太多别人的路,最后把自己的日子过成了一团乱麻。

漫画家蔡志忠在一次访谈里说透了:“人生最高的境界,是修聋,修哑,再修瞎。” 这短短九个字,藏着当代人最需要的清醒 —— 学会屏蔽外界的干扰,才能把能量收回到自己身上,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

修聋:把外界的杂音关在门外

阎连科写小说时,有个特别 “不近人情” 的习惯:从不看读者评论,更不在乎评论家怎么说。

有人劝他:“多听听市场的声音,才能写出更受欢迎的作品。” 他却摇头:“好小说就得有‘摧毁性’,要打破人们固有的想法。要是被别人的评价牵着走,笔就软了。”

就是凭着这份 “不听劝”,他沉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写出了《日光流年》《受活》这些震撼文坛的作品。

这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尺子,有人用世俗的成功量你,有人用自己的偏见评你。要是把这些声音都装进心里,就像给心灵装了个扩音器,外界的嘈杂会盖过内心的声音,走着走着就偏了方向。

刘同的朋友小火,从小爱跳街舞,却被街坊邻居指着鼻子说 “不务正业”“二流子”。亲戚轮番上门劝说,同学私下里冷嘲热讽,他却像没听见一样,该练舞练舞,该组队组队。

后来他拉着一群同样被说是 “不务正业” 的朋友开了家舞蹈公社,第一期学员就报满了。再后来,刘同回郴州拍电视剧,所有演员的舞蹈动作都是他设计的。

小火说过一句话,特别戳人:“别人怎么说是他们的事,我要是当真了,才是真傻。”

我们总怕别人说自己不好,可这世上哪有完美的人?你做得再好,总有人挑刺;你再真诚,也会有人误解。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本质上是把生活的主动权交了出去。

就像米兰・昆德拉说的:“把自己交给他人去评判,是产生不安和怀疑的根源。” 那些无关紧要的评价,那些带着偏见的议论,本就不该占据你的心思。

与其被外界的声音搅得心神不宁,不如学着 “修聋”:该听的听,不该听的当耳旁风。把耳朵留给自己,才能听见内心的方向;把心思收回来,才能把脚下的路走稳。

修哑:不争辩的人,活得最通透

董卿曾在一次直播里出了个小失误,一句话说错被网友骂上了热搜。团队急着让她发声明解释,她却淡淡说了句:“观众记不住你的解释,只记得你下一个镜头够不够专业。”

后来她没再提过这件事,只是把更多时间花在打磨业务上,再出现时,依旧是那个从容专业的模样。

生活里总有这样的时刻:被误解,被指责,被莫名的恶意包围。有人忍不住急着辩解,结果越说越乱,把自己拖进情绪的泥潭;而真正聪明的人,懂得 “修哑”—— 不争辩,不解释,把省下的力气用来修炼自己。

双雪涛从银行辞职时,成了整个街区的 “话题人物”。同事带着嘲讽说:“先去医院看看脑子吧,好好的班不上,写什么小说?” 七大姑八大姨更是踏破门槛,劝他 “别一时冲动毁了自己”。

他一句话都没辩解,默默租了间小房子,每天从早写到晚。三个月后,《天吾手记》问世;不到两年,十几篇中短篇小说接连发表,他成了文坛瞩目的 “东北文艺复兴三杰” 之一。

你看,嘴是别人的,路是自己的。与其在口舌之争里耗尽心神,不如闭上嘴沉下心 ——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能走到哪里,从来不是靠说,而是靠做。

作曲家蒂姆斯・泰勒就吃过 “爱争辩” 的亏。一次聚会上,有位女士突然冲他破口大骂,说他是 “骗子”“蠢货”。他气不过,和对方吵了很久,后来甚至陷入了无休止的唇枪舌战。那段时间,他灵感全无,创作陷入低谷。

直到一位前辈点醒他:“被骂两句又不会少块肉,争赢了又能怎样?” 他才恍然大悟,从此不再纠缠于口舌,把所有精力放回创作,最终写出了《幻想曲》《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这些传世名曲。

老话说:“辩不如讷,语不如默。” 这世上,不是所有的人都讲道理,也不是所有的误解都能说清。与其在苍白的语言里纠缠,不如学会 “修哑”—— 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路,不争不辩,默默前行,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修瞎:不看别人的生活,才能过好自己的日子

世界最大连锁旅游集团的总裁,14 岁辍学当洗碗工,后来却走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有记者问他:“当年和你一起洗碗的人,现在还在饭店做小工,你没想过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吗?”

他笑着说:“因为我赶路的时候,从没抬头看别人在走哪条路。”

人这一辈子,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目光盯在别人身上。看别人升职了,就急着跳槽;看别人发财了,就乱了节奏;看别人过得光鲜,就觉得自己的日子太普通。结果呢?用别人的尺子量自己的路,越量越焦虑,越走越迷茫。

陈道明年轻时拍戏,总想着 “压过” 对手。要是有人抢了他的台词或镜头,他一定要想办法找补回来,结果戏没拍好,还得罪了不少人。

直到一位老戏骨跟他说:“戏是大家的,不是你一个人的舞台。你赢了对手,可能输了观众。” 他才明白,总盯着别人的表演,怎么能演好自己的角色?从此他只专注打磨自己的演技,成了公认的 “老戏骨”。

李健在四合院租房写歌那十年,同期出道的歌手早就买房买车、上综艺捞金了。有人替他着急,他却慢悠悠地说:“做音乐就像种菜,急不得。” 他不看别人的进度,只按自己的节奏写歌、创作,后来一首《贝加尔湖畔》火遍大江南北,人们才发现,原来慢慢来的人,走得更稳更远。

泰戈尔说:“最好的事情总在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所以不必慌张赶路,按自己的节奏,步履不停地走过每个今天。”

这世上,有人追逐繁华,有人偏爱平凡;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就像花期不同的花,牡丹开在春天,菊花绽在秋日,从来没有谁该模仿谁的模样。

真正聪明的活法,是学会 “修瞎”—— 不看别人的生活,不羡慕别人的风光,在自己的世界里默默耕耘。你种你的花,我浇我的菜,各自努力,各自精彩,这就够了。

人生最好的状态:守好自己的心

来源:每日积福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