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饮料圈最近炸了锅!宗馥莉又放大招,网传娃哈哈2026年销售年度要启用新品牌“娃小宗”,这则消息从经销商沟通文件流出后,立马引发热议。要知道,娃哈哈可是年营收700亿元级的国民品牌,这步换标棋,显然是宗馥莉对品牌未来的一场豪赌。
饮料圈最近炸了锅!宗馥莉又放大招,网传娃哈哈2026年销售年度要启用新品牌“娃小宗”,这则消息从经销商沟通文件流出后,立马引发热议。要知道,娃哈哈可是年营收700亿元级的国民品牌,这步换标棋,显然是宗馥莉对品牌未来的一场豪赌。
先得弄明白,好好的“娃哈哈”为啥要换?核心原因绕不开两点。一是商标使用的合规性难题,从股权结构看,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持股46%,宗馥莉持股29.4%,职工持股会持股24.6%,“娃哈哈”商标使用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如今存在法律风险,换标成了无奈却必要的选择。二是品牌年轻化的迫切需求,这几年宗馥莉一直想让老品牌贴近年轻人,可AD钙奶、营养快线的“童年滤镜”太重,新品牌恰好能成为创新试金石。
不过,换标远没想象中简单,宗馥莉面前摆着三道绕不开的难关。
难关一:消费者情感关,童年回忆没那么好替代
“娃哈哈”四个字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某社交平台数据显示,超60%的网友看到“娃小宗”的第一反应是“不接受”,有人直言“没有娃哈哈的AD钙奶,喝着都没味道”。这种情感联结可不是新名字能轻易打破的,之前某老牌糖果换标,就因消费者抵触导致销量下滑30%,“娃小宗”恐怕也要面临同样的考验。
难关二:经销商信心关,5亿成本谁来扛?
经销商是娃哈哈的渠道根基,但换标让他们犯了难。有行业测算,光是更换全国终端货架标签、海报,初期投入就超2亿元,加上推广费用保守要烧5亿元。更关键的是,2025年娃哈哈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8%,经销商本就信心不足,现在要推新品牌,不仅要额外投入,还得承担销量不确定性,有前员工透露“不少经销商已在观望其他品牌”。
难关三:市场竞争关,新锐品牌早已站稳脚跟
现在的饮料市场早已是“红海厮杀”,农夫山泉年营收超300亿元,元气森林靠健康概念年销破百亿,就连老牌的可口可乐也在加码无糖赛道。“娃小宗”想突围,必须有差异化优势,可宗馥莉之前推的KellyOne果蔬汁表现平平,这次若没有过硬产品,很可能重蹈覆辙。
但话说回来,“娃小宗”也不是毫无机会,宗馥莉其实早有布局。
一方面是“双品牌并行”的风险缓冲策略,内部消息显示,AD钙奶等经典产品仍用“娃哈哈”标,“娃小宗”主攻健康、功能新品类,这种“老带新”模式能减少消费者和经销商的抵触。另一方面是供应链和渠道的底气,2024年宗馥莉砸30亿建智能化生产基地,能降低成本、稳定品质;同时她正对接头部直播主播,瞄准了占线上销售35%的直播电商赛道,这步踩准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在我看来,“娃小宗”要成功,关键得做好两点:一是新品要精准击中需求,比如推出低糖益生菌饮料、鲜榨果蔬汁等健康产品,避开与老品牌的内部竞争;二是营销要讲好新故事,别只靠“宗馥莉光环”,可以通过社群互动、用户共创等方式让年轻人参与进来,就像某新锐品牌靠小红书种草一年卖10亿那样。
说到底,换标不是目的,而是娃哈哈“二次创业”的开始。宗馥莉赌的不仅是一个新名字,更是老品牌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对我们消费者来说,不管是“娃哈哈”还是“娃小宗”,只要产品好喝、健康、价合理,就愿意买单。
你觉得“娃小宗”能复制娃哈哈当年的辉煌吗?你最期待它推出什么产品?评论区聊聊,也转给身边的“娃哈哈情怀党”看看!
来源:新月说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