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防部长之女耿莹下海,巨额财产被查封,赴美后东山再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4 17:14 1

摘要:1984年深秋,北京建国门外的友谊宾馆灯火辉煌,一场关于“个体工商户座谈”的晚宴正在进行。人群里,一位身着素色套装的女客格外显眼,她就是耿莹。那天,她第一次直面来自体制内与商界的双重目光,心里却只有一个念头——“闯一次”。

1984年深秋,北京建国门外的友谊宾馆灯火辉煌,一场关于“个体工商户座谈”的晚宴正在进行。人群里,一位身着素色套装的女客格外显眼,她就是耿莹。那天,她第一次直面来自体制内与商界的双重目光,心里却只有一个念头——“闯一次”。

耿莹的姓氏不陌生。父亲耿飚,曾任国防部长,但终身无衔,这是少见的经历。耿飚长期在外交系统工作,常年不在家;这种成长环境,让耿莹早早习惯独立。她出生于1943年晋察冀根据地,身边枪声不断。三岁那年患天花,顽强活了下来。亲历炮火让她形成了一个近乎倔强的信条:命是捡来的,怕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资源稀缺,她没有利用“部长之女”这层关系网,偏要参加统招,最终被北京地质学院录取。毕业分到西北野外队,十年风餐露宿,戈壁沙尘吹得脸颊生疼。转到制药厂后,37元月薪硬是干了17年。期间婚姻不顺、孩子托付亲友,生活的钝痛磨出一身韧劲。

1979年春,深圳刚获批建特区。耿莹拎着帆布包跑去珠三角,码头工棚、摊位小店看了个遍,回来兴冲冲找父亲:“我想开公司。”耿飚夹着报纸抬头打趣:“你小时候连‘2+3’都算错,还点得清进销存?”耿莹笑而不语。三天后,一张名为“北京华艺工贸中心”的营业执照摆到父亲书桌上,耿飚沉默片刻,只说道:“既然要走,就别回头。”

耿莹选的赛道很冷门——文创与工艺品。彼时全国还在抢购彩电、自行车,她却跑到景德镇、宜兴、苏州丝绸厂谈合作,把传统工艺品做成面向外宾的礼品包。货一进北京友谊商店便脱销,三年盈利数百万。1987年春,公司正准备扩大规模,一纸“高干子女暂停经商”的通知下达,账户被冻结、库存封存。几乎一夜之间,奋斗成果化为乌有。

外界议论纷纷,有人说她会走“关系”,有人等着看笑话。耿莹选择沉默。她对朋友淡淡一句:“政策有规矩,认。”随后递交出境申请,目标美国。那年她44岁,从头再来。纽约皇后区地铁口,摊位只有一张折叠桌,两箱景德镇小瓷瓶。夜风凛冽,她裹着旧军大衣吆喝:“China hand-painted, only ten dollars!”口音浓重却真诚,一天能卖出几十件。

耿莹在美国做的不只是小买卖。她擅长国画,利用周末在中央公园写生,偶尔也替画廊代笔。1992年,一位收藏家看中她的《秋鹤》,现场给出两万美元,高于她摊位半年收入。从此资金滚动,进货渠道扩大到陕西唐三彩复制品、苏绣屏风、景泰蓝首饰盒,逐渐打出名号“Geng’s Art Depot”。不得不说,美国华人圈的口碑传播,给了她二次腾飞的跳板。

经济稳住后,耿莹开始惦记回国。1997年香港回归,她带着四十多件在海外拍得的明清佛像、瓷器回到北京,用个人名义捐予首都博物馆。有人问她值多少钱,她淡笑:“账面数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东西该回家。”同时,她在北京设立传统工艺基金,资助景德镇青年匠人,还与国家文物局合作培训文保志愿者。那时民间资本介入文保鲜见,她算先行者之一。

耿莹已八十有余,仍保持每周一次的画室创作。健康欠佳,手却稳得惊人,在宣纸上落笔细如发丝。朋友替她计算过,如果当年那批被封存资产折算当前市值,至少几个亿。她摆摆手:“我真正赚的,是能自由选择方式活着。”一句话,道出她半生跌宕的底色。

检视耿莹的轨迹,从马背上的战地婴孩,到野外勘探员,再到纽约摊主、文物回流的推动者,路径弯弯曲曲,却始终贴着时代脉动往前。或许,这正是那一代军人子女共同的特质:经历烽火,见过生死,对命运的起伏显得淡定;也正因如此,才有“下海失败再赴海外、海外立足再反哺家国”的能量。

今天,关于“高干子弟能否经商”的讨论仍未停歇,耿莹当年的遭遇时常被拿来举例。有人把它看成制度变迁的必然摩擦,有人认为是个人选择造成的风险。无论立场如何,有一点似乎达成共识——规则面前,没有天然豁免;真正的安全垫,是不断迭代的能力和对社会方向的精准判断。耿莹,用半生给出了一份可供参考的答卷。

来源:开箱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