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除了刘邓大军外,我军还有两支部队被正式称呼为:大军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4 18:30 1

摘要:四大野战军,人数最多的东野(四野),规模最多的时候达到150万人,其军政首长是林总和罗荣桓,但官方从未称呼其为:林罗大军。对于东野,中央习惯叫“林罗刘”或者“林罗刘谭”,极少用“林罗”来代替四野,再加上东野最初期的目标是站稳根据地,稳定发展,不能够大张旗鼓打“

什么叫大军?顾名思义就是“大”。

首先要人数足够多,能够形成那种大军压境的摧枯拉朽气势。

其次是战略目标大,出动大军的,都是战略性、战役性部队集群,属于打“明牌”,必须要实现这个战略任务。

最后是指挥级别很高,能够调动的部队称为大军,一般是中央军委才有这个权力。

仔细观察军史,我军只有三支部队符合上述的三个定义,被官方称呼为:大军。

四大野战军,人数最多的东野(四野),规模最多的时候达到150万人,其军政首长是林总和罗荣桓,但官方从未称呼其为:林罗大军。对于东野,中央习惯叫“林罗刘”或者“林罗刘谭”,极少用“林罗”来代替四野,再加上东野最初期的目标是站稳根据地,稳定发展,不能够大张旗鼓打“明牌”,东野的任务也主要由林总临机判断,因此,也就没有“林罗大军”这个叫法了。

距离中央军委最近的西野(一野),也未曾称呼为“大军”,这主要由于西野的人数不多,最开始的时候仅仅2万来人,再加上其战略目标主要是保卫党中央,初期不适宜打大规模的大兵团作战,也就从未有“彭习大军”或者“彭德怀大军”的叫法。

中野(二野)一直有刘邓大军的官方叫法,比如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科书上册就白纸黑字写道: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又比如官方出版物《中国共产党简史》第四章第四节提到: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挺进大别山的指示,要强渡黄河。这主要就是因为刘邓大军是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带领当时最精锐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十几万人,执行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将战争引到国统区。在这种背景下,称呼为刘邓大军,能有效震慑敌人。

华野(三野)也有陈粟大军的叫法,这主要是因为中央要求陈粟配合刘邓大军,中央电令写道:陈毅、粟裕率领七个纵队,并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一个纵队开往鲁西南(后转入豫皖苏地区),配合刘邓大军作战。既然刘邓是大军,那么陈粟自然也是大军。

《新华日报》就明确播报快讯,宣传写道:“陈谢大军挺进中原”。

此外,对于陈谢兵团的地位也如同四大野战军一样,承担的是战略方向的重责。1947年6月,解放战争进入形势逆转阶段,中央命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陈谢大军挺进豫西,三军构成品字形,把战线由黄河南北推移到了长江北岸,使中原地区由敌人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我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扭转了战略防守态势。从这一点来看,在战略上,对陈谢兵团的使用是野战军级别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能够称为大军的三支部队,都是参与过南下战略任务的部队,他们人数足够多,而且是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这是一种荣誉!

来源:历史轮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