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誉为"减肥革命"的索马鲁肽正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考验。丹麦奥胡斯大学最新发布的全人群研究显示,在77,310名开始使用索马鲁肽减肥的非糖尿病成年人中,超过一半的人在一年内选择了停药。这一发现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上公布,为这种被称为"减肥神药"的
信息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09/250913232157.htm
被誉为"减肥革命"的索马鲁肽正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考验。丹麦奥胡斯大学最新发布的全人群研究显示,在77,310名开始使用索马鲁肽减肥的非糖尿病成年人中,超过一半的人在一年内选择了停药。这一发现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上公布,为这种被称为"减肥神药"的GLP-1受体激动剂的实际应用前景蒙上了阴影。
研究数据显示,停药趋势呈现明显的时间规律:18%的用户在3个月内停止治疗,31%在6个月内停药,42%在9个月内放弃使用,最终52%的用户在一年后不再继续治疗。这一结果对于一种需要长期使用才能维持疗效的药物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经济负担成为主要障碍
研究发现,年龄和经济状况是影响患者坚持用药的关键因素。18至29岁的年轻用户停药概率比45至59岁用户高出48%,而生活在低收入地区的用户停药风险比高收入地区用户高出14%。这些数据直指索马鲁肽的核心问题——高昂的费用。
目前,索马鲁肽最低剂量的年费用约为2000欧元,这对许多患者来说构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丹麦奥胡斯大学临床流行病学系教授雷马尔·汤姆森指出,这种价格水平可能会扩大健康差距,因为肥胖问题在边缘化的种族、民族和社会经济群体中尤为严重,而这些群体恰恰最难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
更令人担忧的是,那些最需要减肥治疗的患者群体——患有肥胖相关并发症的人群——反而更容易停药。研究显示,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人提前停止治疗的可能性高出约10%,这与他们理论上应该从治疗中获得最大收益的预期形成了鲜明对比。
副作用困扰与性别差异
索马鲁肽被誉为一种突破性的减肥药物,但面临着现实检验:在丹麦,超过 50% 的非糖尿病使用者因成本、副作用和其他健康挑战而在一年内戒烟。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除了经济因素,药物的副作用也是导致停药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有胃肠道药物使用史的患者——这通常表明他们更容易受到GLP-1受体激动剂常见胃肠道副作用影响——停药概率高出9%。索马鲁肽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
精神健康状况同样影响治疗的持续性。有精神科药物治疗史的患者在第一年内停止治疗的可能性要高出12%,这可能与药物对心理状态的潜在影响或患者对多种药物治疗的耐受性有关。
性别差异在停药模式中也表现明显。男性患者在一年内停止治疗的可能性比女性高12%。这一现象可能与治疗效果的性别差异有关——临床观察表明,女性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通常比男性获得更好的减肥效果,这可能影响了男性患者继续治疗的积极性。
长期治疗的必要性与挑战
汤姆森教授强调,这种程度的停药率令人担忧,因为这些药物并非临时性的快速解决方案。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降低食欲和增强从肠道到大脑的饱腹感信号来促进减肥,但一旦停药,所有有益效果都会消失,体重反弹变得非常普遍。
这一特性决定了患者可能需要终身使用这些药物来维持减肥效果,这不仅增加了长期的经济负担,也对医疗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全球有超过6.5亿成年人患有肥胖症,如果相当比例的患者需要长期使用这类昂贵药物,将对医疗资源配置和医保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这项基于丹麦全国健康登记数据的研究提供了真实世界中索马鲁肽使用情况的珍贵洞察。与严格控制的临床试验环境不同,现实世界的使用面临着更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心理因素以及医疗体系的支持程度。
研究的时间跨度从2022年12月1日索马鲁肽在丹麦上市开始,到2023年10月1日结束,涵盖了该药物推广初期的完整使用数据。在确定的77,310名首次使用者中,中位年龄为50岁,72%为女性,这一人群构成反映了肥胖问题的典型流行病学特征。
尽管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缺乏精确的BMI数据、无法评估个人层面的收入和保险覆盖情况,以及轻微副作用可能被低估等,但其基于大样本真实世界数据的发现仍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要充分发挥GLP-1受体激动剂在肥胖治疗中的潜力,不仅需要解决药物的可及性和经济性问题,还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患者支持体系,帮助患者管理副作用,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医疗提供者需要更好地识别那些容易停药的高危群体,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这项研究为理解减肥药物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挑战提供了重要证据,也为未来制定更有效的肥胖治疗策略指明了方向。在肥胖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治疗效果、经济可承受性和长期安全性,将是医疗界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