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起眼的铜箔,正在 AI 时代分出 “贫富差距”。最近华泰电新对德福科技的交流透露出一个关键信号:普通铜箔卷进价格战泥潭,高端铜箔却靠 AI 服务器需求爆火,不仅涨价不断,还得靠 “抢” 才能拿到货。这家公司,正踩着这波风口快速卡位。
不起眼的铜箔,正在 AI 时代分出 “贫富差距”。最近华泰电新对德福科技的交流透露出一个关键信号:普通铜箔卷进价格战泥潭,高端铜箔却靠 AI 服务器需求爆火,不仅涨价不断,还得靠 “抢” 才能拿到货。这家公司,正踩着这波风口快速卡位。
铜箔这东西,看着差不多,实则差太多。
普通铜箔主要用在常规 PCB 电路板上,行业门槛低,大家都能做,结果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比过去十年平均水平还低,基本是 “薄利多销” 甚至 “赚吆喝不赚钱”。
但高端铜箔完全是另一个赛道。现在 AI 服务器、高频高速设备要传输大量信号,对铜箔的要求特别 “苛刻”:表面得够光滑(减少信号损耗)、精度得够高(适配复杂电路)。这种高端铜箔,需求全靠 AI、5G 这些新兴产业推着涨,市场一直 “求大于供”。
德福科技在高端铜箔领域早就站稳了脚:
主打的 RTF 铜箔(高频高速常用),已经量产到 RTF4 型号,更先进的 RTF5 也在研发中;
高精细线路铜箔(适配高密度电路板),能做到线路蚀刻后 “截面垂直”,精度远超普通产品,已经得到下游大客户认可,国产同类产品价格能卖到 6 万 - 9 万元 / 吨,比普通铜箔贵出一大截。
最近高端铜箔市场,已经开始 “明码涨价”。
台湾金居、日本三井这些行业头部企业,近期给 S2、P3 等高端型号铜箔提价,一公斤就涨了 200 元。而且这不是短期炒作,业内预计明年上半年需求还是跟不上,价格大概率会继续涨,下游客户因为要抢产能,对涨价也 “认了”。
为啥涨价能持续?核心是 “供给跟不上需求”:
海外大厂扩产慢,新建产能要等很久;
新玩家想进来?得先过客户验证这关,光是产品测试、认证就需要大半年甚至更久;
生产设备也卡脖子,高端铜箔设备供应有限,想扩产都没 “家伙事儿”。
这意味着,高端铜箔的 “涨价周期” 可能比市场想的更长,手握产能的企业就能持续受益。
德福科技还在悄悄布局 “未来牌”,核心是两件事:
1. 收购卢森堡公司,拿下技术和客户
目前收购已经过了关键节点(ODI 审批、尽调都完成了),预计 1 个半月到 2 个月内就能完成交割。这笔收购的 “含金量” 很高:
能直接拿到对方的高端客户资源,比如松下、斗山这些国际大厂;
获得成熟的高端铜箔技术,和德福自己的技术形成互补;
卢森堡子公司原本聚焦欧美市场,德福可以把它的产品引入国内,同时用自己的国内客户资源帮它补全市场,相当于 “一次收购,打通国内外高端市场”。
2. 押注 DTH 铜箔,瞄准 “卡脖子” 领域
DTH 铜箔(也叫载体铜箔)是个 “小众但关键” 的产品,主要用在芯片相关的无芯板、ETS 工艺上,目前基本被日本三井垄断。
德福花了四年多研发,已经实现稳定量产,不仅能满足国产芯片的需求,还开发出了 S1、ICR 等多个升级型号。这意味着,在这个 “卡脖子” 领域,国产替代又多了一个有力玩家,对德福来说,这就是未来的 “增长期权”。
这家公司的机会,本质是 “踩准了产业升级的节奏”:
短期看,高端铜箔涨价 + 供需紧张,业绩有支撑;
中期看,收购落地后,产能、技术、客户都能上一个台阶;
长期看,DTH 铜箔等新品打开国产替代空间,天花板还能再提高。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铜箔行业的 “分化” 可能才刚刚开始,而德福科技这样的企业,正在从 “铜箔生意” 往 “高端材料赛道” 突围。
来源:产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