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育壮苗要抓住“四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07:34 2

摘要:壮苗不仅能增强油菜抗逆能力、缩短缓苗周期,更能为后续分枝发育、结荚饱满奠定坚实基础。在油菜育苗过程中,需精准把握“四要”关键技术,即防土壤干旱、早间定苗、适时适量追肥、防病虫危害,通过科学管控育苗环境与田间操作,确保培育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色浓绿的优质壮苗

壮苗不仅能增强油菜抗逆能力、缩短缓苗周期,更能为后续分枝发育、结荚饱满奠定坚实基础。在油菜育苗过程中,需精准把握“四要”关键技术,即防土壤干旱、早间定苗、适时适量追肥、防病虫危害,通过科学管控育苗环境与田间操作,确保培育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色浓绿的优质壮苗。

一、要防土壤干旱,保障幼苗水分供给

水分是油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基础条件,土壤干旱是育苗期常见问题,易导致种子出苗不齐、幼苗萎蔫、根系发育受阻,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直接影响育苗质量。

从育苗前期准备来看,需优先选择地势平坦、排灌便利、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作为苗床,避免在坡地、沙质土壤等易干旱区域育苗——沙质土壤孔隙度大,水分渗透快,若遇持续晴天,1-2天内便可能出现表层土壤发白、幼苗叶片卷曲的干旱症状。苗床整理时,需深耕细耙,将土壤颗粒细化至直径2厘米以下,同时结合整地施入腐熟有机肥,有机肥不仅能提升土壤肥力,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流失。

在播种后至出苗前,需重点保持苗床土壤湿润,此阶段土壤含水量应维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若播种后遇持续晴天,需每天早晚采用喷雾器轻浇补水,避免大水漫灌冲刷表土、导致种子裸露;出苗后至2叶1心期,幼苗根系较浅,吸水能力弱,仍需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当表层土壤出现0.5厘米以上干土层时,及时进行沟灌润墒——沟灌时水位控制在苗床高度的1/3,待水分自然渗透至床面后排出余水,防止积水烂根。

二、要早间苗、定苗,优化幼苗生长空间

早间苗、定苗是调整幼苗密度、优化生长空间的关键措施,需严格遵循“早间苗、分次间、适时定”的原则。

间苗应从幼苗1叶1心期开始,此时幼苗子叶已完全展开,真叶初露,可清晰区分强弱苗。首次间苗需去除生长瘦弱、子叶发黄、受病虫害侵害的幼苗,同时疏除苗床内过密的“丛苗”(3株及以上聚集生长的幼苗),使幼苗间保持2-3厘米的间距,避免植株相互遮挡光照。若未及时早间苗,幼苗在2叶期后便会因光照不足出现下胚轴伸长、叶片变薄的徒长现象,后期即使定苗,也难以恢复壮苗形态。

在首次间苗后7-10天,幼苗长至2叶1心期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此时需进一步调整幼苗密度,将间距扩大至4-5厘米,重点疏除生长速度过快、茎秆纤细的徒长苗,保留叶片肥厚、叶色浓绿、根系健壮的正常幼苗。第二次间苗后,幼苗生长空间得到初步优化,可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系向深层土壤扩展。

定苗需在幼苗3叶1心期完成,此时幼苗生长基本稳定,抗逆能力增强,是确定最终密度的最佳时期。定苗密度需根据品种特性与育苗目标调整:常规油菜品种每亩苗床定苗12-15万株,杂交油菜品种因生长势较强,每亩定苗8-10万株,确保幼苗间最终间距达到6-8厘米。定苗时需按“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去杂留纯”的标准,逐行逐株筛选,同时对苗床内的缺苗断垄处,可从密集区域移栽健壮幼苗补齐,保证苗床整体均匀度。定苗后需及时浇一次“定根水”,促进幼苗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减少间苗后根系受损导致的缓苗。

三、要适时适量追肥,满足幼苗养分需求

油菜幼苗生长需氮、磷、钾、硼等多种营养元素,其中氮素促进叶片生长与茎秆发育,磷素增强根系活力,钾素提升抗逆能力,硼素则预防后期“花而不实”——若育苗期养分供应不足或失衡,易导致幼苗瘦弱、叶色发黄、生长迟缓,即使后期移栽后补肥,也难以弥补前期生长缺陷。因此,需根据幼苗生长阶段,适时适量追施肥料,确保养分供应精准高效。

苗肥追施需分阶段进行:

1. 断奶肥:在幼苗2叶1心期追施,此时幼苗子叶储存的养分已基本消耗完毕,开始完全依赖根系吸收土壤养分,需及时补充速效氮肥。每亩苗床可施用尿素3-4公斤,搭配磷酸二氢钾0.5公斤,将肥料溶解于水中,采用喷雾器均匀喷施(浓度控制在0.5%以内),避免干肥撒施灼伤幼苗根系。若苗床土壤肥力较差,可适当增加尿素用量至5公斤/亩,促进幼苗叶片快速生长,形成健壮的营养体。

2. 提苗肥:在幼苗3叶1心期定苗后追施,此时幼苗进入快速生长期,对养分需求增加,需氮、磷、钾配合施用。每亩苗床施用复合肥(氮磷钾含量15-15-15)8-10公斤,结合中耕松土,将肥料均匀撒施于幼苗行间,随后轻锄入土,防止肥料流失。中耕松土不仅能促进肥料分解吸收,还可打破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利于根系生长。

3. 送嫁肥:在移栽前3-5天追施,目的是增强幼苗抗逆能力,减少移栽后缓苗时间,提高成活率。每亩苗床施用尿素2-3公斤,同样采用水肥喷施方式,避免追施过量导致幼苗贪青徒长,影响移栽操作。

此外,油菜对硼元素敏感,若育苗期缺硼,会导致幼苗根系短粗、叶片失绿,后期移栽后易出现“花而不实”。因此,在幼苗2叶1心期,需结合断奶肥喷施一次0.2%硼砂溶液,每亩用量50-60公斤,确保硼元素均匀覆盖叶片,满足幼苗生长需求。追肥过程中需注意“适量原则”,避免氮肥过量导致幼苗徒长——徒长苗茎秆纤细、髓腔大,移栽时易折断,且抗寒、抗病虫害能力弱,后期易倒伏。

四、要防病虫危害,守护幼苗健康生长

(一)病害防治

1. 猝倒病:多发生在幼苗1-2叶期,低温高湿环境下易爆发,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出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随后病斑缢缩,导致幼苗倒伏死亡,病部常伴有白色霉层。预防措施:苗床整理时每亩撒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3公斤,与土壤均匀混合,进行土壤消毒;出苗后若遇连续阴雨天气,每隔7天喷施一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连续喷施2-3次,抑制病菌滋生。发病后需及时拔除病苗,带出苗床销毁,同时在病苗周围撒施生石灰,防止病菌扩散,并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病区,控制病情蔓延。

2. 立枯病:主要危害3叶期以上幼苗,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出现褐色椭圆形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并凹陷,导致茎秆木质化,幼苗生长迟缓,严重时整株枯萎。预防措施:选择前茬未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作为苗床,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积累;育苗期间控制浇水量,避免苗床积水,同时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发病后喷施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次,有效抑制病菌传播。

(二)虫害防治

1. 蚜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幼苗叶片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失绿发黄,同时蚜虫还会传播病毒病,加重危害。物理防治可在苗床周围悬挂黄色粘虫板(每亩20-30块),利用蚜虫趋黄性诱杀成虫;化学防治可在蚜虫发生初期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次,注意叶片背面与嫩茎处需均匀喷药。

2. 菜青虫、跳甲:菜青虫幼虫啃食幼苗叶片,形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将叶片啃食殆尽;跳甲成虫取食叶片,造成细密小孔,幼虫则危害根系。防治菜青虫可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跳甲可喷施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重点喷施叶片正面与地面,兼顾成虫与幼虫防治。

此外,农业防治措施也不可或缺:育苗前彻底清除苗床周围杂草,减少病虫害寄主;合理轮作,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降低土壤病原菌与害虫基数;育苗期间及时清理病叶、虫叶,保持苗床清洁,切断病虫害传播途径。

来源:淇泉老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