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天,知名餐饮品牌西贝因“预制菜”被罗永浩公开批评,引发舆论风暴。面对危机,西贝的公关策略却让自己陷入更深的“自证清白”的错误漩涡,让自己陷入更大的被动。那么,对成为企业管理者来说,如何把一场舆论危机,转化为品牌信任的升级?
“在商业世界里,最可怕的不是犯错,而是用傲慢掩盖错误,最终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这几天,知名餐饮品牌西贝因“预制菜”被罗永浩公开批评,引发舆论风暴。面对危机,西贝的公关策略却让自己陷入更深的“自证清白”的错误漩涡,让自己陷入更大的被动。那么,对成为企业管理者来说,如何把一场舆论危机,转化为品牌信任的升级?
老王认为,当品牌遭遇舆论危机,大多数企业的第一反应是“辩解”或“沉默”,但真正高明的公关策略是“先认错,再重生”。
如果你是西贝的公关负责人,你该怎么做呢?老王认为,每个人的认知和对事态深度了解的不一样,给出的解决方案也不一样。但老王想说,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处理:
1、公开承认问题,给出整改方案。
1)第一时间发布声明,承认“部分菜品有预制菜”事实的存在,并承诺整改。
2)明确整改时间表。如30天内完成全国门店菜品标准化调整。
3)邀请消费者监督,设立“透明厨房”或“顾客品鉴日”,让整改过程可视化。
2、真诚感谢建议和批评者,化敌为友。
1)公开感谢罗永浩的监督,称其为“品牌成长的推动者”。
2)聘请罗永浩(或其他意见领袖)为“西贝品鉴官”,定期邀请其体验新品并反馈。
3、内部整改。
1)学习胖东来,把公司供应商电话公布,同时,每天公开食品检议报告。检验报告有第三方的检验报告,也有自己的检验报告,但自己的检验报告要求要高于第三方。
2)整改完成后,邀请媒体、KOL、消费者代表实地体验,用事实说话。
为什么这套策略有效?老王认为,原因有3点:
1)消费者要的不是完美,而是真诚——认错比狡辩更能赢得尊重。
2)批评者是品牌最好的老师——把“敌人”变成“监督者”,品牌反而更可信。
3)危机是品牌升级的契机——通过整改,西贝可以借机优化供应链、提升服务标准。
那么,为什么很多企业遇到问题,总是在“辩解”而非“认错”?老王总结了以下几点:
1、领导过于自信,总认为自己公司很优秀。的确公司很优秀,但用户不是看你的优秀,而是看到我的钱花的值、花的明明白白。
2、员工犯错,害怕担责,第一反应是找借口,或者误导领导,让领导做出错误的判断。也说明领导身边没有真正站在公司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高管。
3、企业遭遇危机,公关稿充满“官腔”——“我们高度重视”“正在调查”“感谢监督”……他们从来没有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也没有把自己当做用户。如果你自己把你自己当做公司的产品用户,你就会知道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别忘记了,用户的需求和你提供的需求,很多时候是有出入的。
4、恐惧心理,害怕承认错误了,就以为自己失败了。在职场文化中,认错常被视为“软弱”或“无能”。管理者担心认错会损害权威,员工害怕认错影响晋升。但事实上,敢于认错的人,反而更容易赢得信任。
5、有蒙混过关的短视思维。尤其现在自媒体这么发达的时候,你想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许多人认为,只要暂时“糊弄”过去,问题就会消失。但互联网时代,任何谎言都会被放大。西贝如果辩解“分量没问题”,只会引发更猛烈的舆论反噬。
老王认为,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犯错,而是敢于直面错误并快速修正。那么,企业该如何把“危机”变“品牌信任升级”呢?老王给你3个破局方案:
1、工作出现失误,第一时间承认并制定补救方案,而不是找借口。比如,西北应该这样做:主动联系涉事消费者致歉赔偿,将沟通记录全网公示;同步启动内部追责机制,向公众展示处理流程与结果,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2、把客户的负面反馈视为成长机会,主动请教改进建议。比如,某连锁餐饮品牌设立“吐槽有奖”活动,鼓励顾客提意见,每条有效建议奖励50元。结果,顾客满意度提升,投诉率下降40%。
3、舆论危机后,借机优化流程、提升标准,让品牌更强大。比如西贝要做到:建立长效的质量管控体系,从原料采购到烹饪出品全流程严格把关,定期向公众披露关键指标数据,以透明化重塑品质口碑,夯实品牌根基。
写在最后
“品牌如人,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直面错误的勇气。”西贝的危机公关,给所有职场人上了一课——真正的强者,不是永不犯错,而是能在错误中重生。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有敢于认错、快速修正,才能把危机变成信任升级的起点。
来源:猎头老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