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联科技(301606):业绩高增彰显经营韧性,AI+NAS开启价值跃迁新篇章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5 09:06 1

摘要:在消费电子行业整体承压、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的宏观背景下,绿联科技凭借清晰的战略布局与卓越的执行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营答卷。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7亿元,较2022年至2024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8%,展现出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动能。

出品 | 财访团

文章 | 大林子

编辑 | 笔谈

在消费电子行业整体承压、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的宏观背景下,绿联科技凭借清晰的战略布局与卓越的执行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营答卷。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7亿元,较2022年至2024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8%,展现出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动能。

2025年,这一增长势头不仅未见放缓,反而进一步加速。上半年实现营收38.57亿元,同比增长40.6%;归母净利润达2.75亿元,同比增长32.74%。单看第二季度,收入20.33亿元,同比增长39.38%;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18.67%。这些数据共同勾勒出一幅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图景,印证了其“品牌出海+产品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的成功落地。

绿联科技的核心业务已形成多点支撑、协同并进的良好格局。其中,充电类产品自2023年起成为公司第一大品类,并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4年该品类收入达到2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0.9%;2025年上半年继续保持44.4%的强劲增速。这一优异表现源于产品结构的持续升级与市场边界的不断拓展。公司在氮化镓快充、自带线移动电源、无线充电等细分领域推出“闪充湃”、“能量湃”等中高端产品,成功切入消费升级赛道,提升了客单价与品牌溢价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公司海外市场布局成效显著,成为拉动整体增长的核心引擎。2024年海外收入达35.4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57%,同比增速高达46%。亚马逊作为核心渠道贡献突出,2025年上半年即实现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42.2%。与此同时,公司积极突破线下渠道壁垒,成功进驻沃尔玛(Walmart)、百思买(Best Buy)等全球主流零售商,海外线下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11%稳步提升至2023年的19%,渠道结构日趋多元且抗风险能力增强。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中国移动电源行业因安全事件频发而迎来监管升级,民航局新规明确禁止携带无3C认证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宝登机。这一行业洗牌过程加速了白牌产品的出清,消费者安全意识与品牌偏好显著提升。绿联科技凭借长期积累的品质口碑与“高性价比”定位,在此轮市场集中度提升中充分受益,进一步巩固了在充电领域的龙头地位。

在传统优势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绿联科技前瞻性布局的消费级NAS(网络附加存储)业务正迅速成长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AI技术普及与自媒体内容创作爆发,个人及家庭用户的数据存储需求急剧攀升,推动NAS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通道。据Grand View Research预测,2024年全球消费级NAS市场规模已达61亿美元,预计2025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2.1%。绿联科技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依托在硬件研发、供应链管理与全球渠道方面的深厚积累,快速切入并抢占市场份额。2025年上半年,公司存储类业务收入同比暴增125%,远超2024年同期19%的增速,显示出极强的边际弹性。第三方数据显示,绿联NAS在国内线上市场的销售额份额已跃升至42%,超越群晖(24%)、极空间(18%)和华为(9%),稳居行业第一。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公司在软硬件一体化上的系统性布局。硬件方面,公司构建了覆盖千元级到万元级的完整产品矩阵,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需求。例如,2025年推出的千元四盘位NAS DH4300Plus,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打破了高端NAS的门槛。软件方面,公司于2024年5月发布全新UGOS Pro底层操作系统,在管理员权限、共享空间管理、条件相册等方面实现了精细化设计,既满足家庭用户的娱乐需求,也兼顾小型工作室的协作场景,用户体验显著优于传统ToB品牌。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公司在2025年初CES展会上推出全球首款AI NAS——iDX系列,内置大型语言模型(LLM),支持本地化AI处理能力,实现了从“被动存储”向“主动数据管理”的跨越,为用户提供智能标签、内容检索、自动化归档等高级功能,引领行业进入智能化新阶段。

绿联科技的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产品力上,更在于其对市场格局的深刻理解与差异化定位。当前NAS市场参与者可分为三类:一是群晖、威联通等具备技术积淀但操作复杂的ToB品牌;二是华为、联想等依托自身生态布局入门级产品的消费电子大厂;三是绿联、极空间等专注于降低使用门槛的新兴ToC品牌。绿联精准避开与ToB巨头在专业领域的正面竞争,聚焦家庭与轻量办公场景,通过“易用软件+高性价比硬件”的组合拳打开市场。即便面对小米等潜在入局者,公司亦具备先发优势。历史经验表明,华为推出NAS后并未对绿联市场份额造成挤压,反而共同做大了市场蛋糕。绿联凭借全价位产品布局、持续的软件迭代能力以及成熟的跨境电商渠道,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持续领跑。此外,公司NAS业务的全球化进程同样值得期待。2024年3月,其产品在Kickstarter众筹金额突破600万美元,创下同类产品纪录。目前产品已在美亚、德亚等平台上市,市占率快速爬升。由于海外业务毛利率(44%)显著高于国内(28%),NAS出海不仅有助于扩大收入规模,更将直接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财务层面,绿联科技展现出稳健且优异的基本面。2021年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稳定在37%-38%区间,销售净利率维持在8%左右,经营效率处于行业前列。尽管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1.44个百分点,净利率微降0.42个百分点,但这主要源于战略性投入所致,并非经营基本面恶化。一方面,公司积极拓展毛利率相对较低的线下渠道(线下毛利率约29%,低于线上的40%),导致整体毛利率结构性下行;另一方面,为强化品牌形象与抢占旺季份额,公司在第二季度加大了营销投放力度,包括官宣易烊千玺为全球代言人、增加大促期间的流量采购等,导致销售费用率短期上升。这种前置性的费用投入,体现了管理层着眼于长远发展的战略定力,预计将为后续市场份额的巩固与品牌价值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公司强劲的业绩表现与清晰的成长路径,多家研究机构上调了盈利预测。普遍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将达6.5亿至7亿元,三年复合增速超过35%,对应2025年PE估值约43倍。虽然当前估值略高于可比公司均值,但考虑到其充电业务的出海红利、NAS赛道的高成长性以及AI赋能带来的想象空间,具备合理的估值溢价基础。

绿联科技的成长逻辑愈发清晰:以充电、传输等成熟品类为基本盘,通过全球化布局提升利润率与市场份额;同时以NAS为核心抓手,切入家庭数字生活的战略入口,打造长期增长引擎。公司在品牌建设上亦持续发力,通过明星代言、KOL合作、产品设计获奖(2025年6款新品获德国IF设计奖)等方式,逐步摆脱“性价比”单一标签,向“大众年轻+潮流科技”的品牌形象升维。生产模式上,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以外协采购为主、自主生产为辅,有效控制成本并保持灵活性。股权结构方面,实控人张清森直接持股45.27%,联合创始人陈俊灵持股17.36%,核心团队利益高度绑定,治理结构稳定。

绿联科技凭借卓越的经营业绩、前瞻的战略布局与强大的执行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充分证明了其增长的可持续性与盈利质量的可靠性。充电业务在安全标准提升与出海红利共振下持续领跑,NAS业务则凭借先发优势与AI创新迅速放量,两大引擎共同驱动公司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尽管需关注海外关税政策变动、市场竞争加剧等潜在风险,但公司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与创新能力,使其具备穿越周期、实现价值跃迁的坚实基础。绿联科技已不再是一家简单的3C配件制造商,而是正在成长为一家具备全球影响力、引领智能生活变革的科技品牌,其未来发展值得高度期待。

来源:财访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