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意识形态属性:有线电视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目标与社会价值的传播载体,关乎国家安全,其公共产品属性需得到保障,这部分功能应由政府采购并向群众免费开放。
有线电视兼具意识形态、公共服务、技术产业三大属性,这决定了它需同时承载免费的基本公共服务与商业化的非基本公共服务功能。
有线电视基本公共服务的实现,离不开机顶盒的解绑;而政府购买有线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恰好为破解机顶盒捆绑这一行业难题提供了重要转机。
广电总局明确广电网络具备意识形态、公共服务、技术产业三大属性,从经济学角度可梳理出三者的内在联系:
- 意识形态属性:有线电视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目标与社会价值的传播载体,关乎国家安全,其公共产品属性需得到保障,这部分功能应由政府采购并向群众免费开放。
- 公共服务属性:处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交叉领域。它既是公共产品的补充,也可通过市场化拓展。这就要求有线电视兼顾经营性的非基本公共广播服务,且服务水平需随生产力发展升级,其动力正源于技术产业属性的驱动。
- 技术产业属性:根植于差异化的市场需求,需通过消费者自主选择和市场竞争实现发展。这种需求只有在足够纵深的统一大市场中,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并激励创新。
这种创新是现代科技与自由市场的结合点,其发展成果将反哺有线电视的公共服务属性,为意识形态安全筑牢根基。
然而,当有线电视与机顶盒捆绑后,上述属性间的逻辑链条被彻底打破。
有线电视机顶盒的市场定位存在明显错位:它既非消费者自主购买的私人产品,也非政府采购的公共产品,而是经营者的收费工具。与之绑定的传输技术、音视频编解码功能及标准随之被工具化,成为经营者的“固定资产”——从利益最大化角度,这类资产使用年限越长,收益越高。这直接导致了有线电视安全分离困难。
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外有线电视网络中,使用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标清机顶盒仍大量存在,将有线电视技术标准锁定在数字化之初的DVBC和封闭CAS阶段。
这直接导致有线电视技术标准严重落后,成为行业衰退的最重要原因。
有线电视的条件接收加密模块(CAS)是核心收费工具,它类似手机SIM卡,本可采用机卡分离设计,实现机顶盒通用,进而与电视机融合,最终达成有线电视传输与终端的分离,就像移动通信网络与手机的产业分工模式。
如此一来,基于通用终端的有线电视传输可成为政府负担得起的免费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无机顶盒看免费电视”的突破。
而经营者通过SIM卡、CAM卡,以及下载CA等安全分离技术开展的付费业务,也能充分发挥技术产业属性。
遗憾的是,我国有线电视行业选择了“安全捆绑”的技术路线,堵死了网络与终端分工的道路,机顶盒捆绑的问题至今未解。
正如《解绑机顶盒,中国广电将走出困境!》一文指出:付费电视因CAS与机顶盒强制捆绑,导致有线电视公共服务异化为高度封闭的机顶盒服务,变成“硬件依赖型私人产品”,最终导致市场严重萎缩,丢失了技术产业属性后,也丧失了公共服务属性。
可见,解绑机顶盒是有线电视回归三大属性的关键。
解绑机顶盒在技术上并无障碍——从早期机卡分离到如今的下载CA,技术均已成熟。难点在于,随着有线电视服务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即便实现解绑,也面临“无人购买”的尴尬,还会产生额外的解绑机顶盒成本。
而政府购买有线电视作为本地免费收看的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为破解这一困局带来转机。
政府购买服务如果力度足够大,可大幅降低群众使用有线电视的成本,进而催生对有线电视机顶盒的市场需求,打破“解绑机顶盒无市场”的僵局,重新让技术成熟的机卡分离、下载CA等解绑方案找到落地场景;在此基础上,推动通用机顶盒、电视一体机的创新与普及,为有线电视网络传输与终端分离、重新激活三大属性铺平道路。
四、两大核心任务要借助政府购买服务的契机实现彻底解绑,需聚焦两大核心任务:
- 终端通用化:以机卡分离、下载CA等安全分离技术为基础,打破技术封闭,参照电视机设计逻辑打造通用、差异化机顶盒,实现跨区域市场化销售,建设有线电视终端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足够规模的细分市场,激励技术创新。
- 终端融合化:在发展机顶盒用户的同时,同步推进电视与机顶盒融合的一体化光纤电视机研发,有线电视需采取措施吸引电视机厂家的支持,夯实有线电视终端全国统一大市场技术基础。
但要让转机真正转化为破局动力,还需破解两大矛盾:
一是有线电视偏高的政府定价导致的市场萎缩以及机顶盒捆绑。
二是用户萎缩、收入下滑后,经营者依赖捆绑机顶盒销售获利的意愿加强。这会从机制上阻碍解绑机顶盒,加重恶性循环。
对此,政府需出台购买有线电视服务的具体规章制度,防止重蹈捆绑搭售导致三网融合初期机卡分离失败覆辙,最终形成“政府购买激活市场—通用终端普及—解绑机制落地—三大属性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破解机顶盒捆绑难题,不仅关乎有线电视行业的生存,更影响着其公共服务功能的发挥与意识形态安全的保障。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带来的转机,为有线电视行业回归三大属性提供了关键契机。
来源:泰信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