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移民、被央视开除、抛妻弃女、水均益身上标签哪个才是真的?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3 01:37 1

摘要:《焦点访谈》里西装笔挺,跟普京、安倍晋三这些政要对话时不慌不忙,问的问题又准又狠。

谁还记得二十年前的水均益?

《焦点访谈》里西装笔挺,跟普京、安倍晋三这些政要对话时不慌不忙,问的问题又准又狠。

更别提伊拉克战争时,他揣着相机冒死往爆炸现场冲,拍回的一手画面让全国观众都喊他 “新闻英雄”。

可如今再看他,退休后对着直播镜头举着中国护照自证清白,大声说 “没移民,全家都是中国人”。

全家移民、被央视开除、抛妻弃女,这些贴在他身上的丑闻标签,究竟是不是真的?

水均益能走上国际新闻这条路,跟家里的 “书香基因” 脱不了关系。

1963 年他生在兰州,伯父水天同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父亲水天明在兰州大学教外语,从小家里聊的不是课本就是国际事儿,他的外语和眼界早就被耳濡目染。

后来考进兰州大学读英国语言文学,毕业时家里想让他留校当老师,安稳又体面,可他偏不。

“我想跑新闻,想看看真实的世界”,这才是他内心的声音。

揣着这股冲劲,他去了北京,进了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从编辑干起,慢慢摸上了记者的活儿。

没过多久,他主动申请去新华社中东分社,常驻埃及。

那时候中东不太平,海湾战争一爆发,他没躲,反而往前线凑,跟着战局跑采访,写的报道既有战场细节,又能说清背后的门道,业内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 “敢拼又会写” 的年轻人。

30 岁那年,央视搞新闻改革,《东方时空》横空出世,点名要水均益。

他一进央视就扎进《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又当记者又当主持人,一口流利的外语,加上报道时沉稳又锐利的劲儿,观众很快就记住了他。

入职才两年,他就拿了主持界的 “金话筒奖”,这在当时可是顶顶厉害的荣誉。

真正让他成 “标杆” 的,是两次战地报道。

2001 年阿富汗反恐战争,他一次次往战区跑,有时候为了拍一个镜头,得在断壁残垣里躲半天。

2003 年伊拉克战争更惊险,他提前囤了物资想长期蹲点,结果央视让撤去约旦,他琢磨着 “这关键时候走了,国内观众看啥?”。

于是他偷偷折回巴格达,硬是拍到了爆炸现场的画面,那画面里的烟尘和哭喊,让全国人都看见了战争的真实模样。

后来他主持《高端访问》,专访上百位政要,每次都提前做足功课,问的问题既不怯场也不跑偏,连国外媒体都夸他 “会对话”。

可谁能想到,这位在战火里都没怕过的新闻人,退休后却一头栽在了谣言里。

三大谣言缠上身

最先传起来的,是 “水均益移民加拿大”。

起因其实很简单,他女儿水亦诗去加拿大上学,作为爸爸,他和妻子偶尔会飞过去看看孩子,陪孩子待几天。

结果有次被海外华人撞见,拍了张模糊的机场照片,发到网上就变了味,变成了“水均益举家移民了,以后不回中国了”。

一开始他没当回事,有人问起就简单说句 “必须是中国人”,可这话没说透,反而有人揪着 “主语是谁” 较劲:“是你自己是中国人,还是全家?”

谣言越传越邪乎,甚至有人伪造 “移民文件”。

没办法,他只能一次次较真。

2024 年 6 月,他晒出全家在国内出游的照片,配文 “月是故乡明,回家”,意思很明显,我没在国外定居。

月底又拍了个短视频,拿着旧身份证去派出所换新证,镜头对着新证上的 “北京住址” 拍得清清楚楚。

到了 9 月兰州直播,他干脆把中国护照举到镜头前,一字一句说:“没移民,没定居,现在家还在北京,我和我家人,都是中国人。”

可这还不是最让他糟心的,更难听的谣言还在后面。

2023 年,水均益满 60 岁,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安安稳稳从央视退了休,算下来他在央视整整干了 30 年。

退休前一两年,他就有意把常规节目的出镜机会让给年轻同事,自己只负责重要的国际人物访谈 ,毕竟新闻行业要 “传帮带”,他想给年轻人多些机会。

结果就因为他出镜少了,退休后央视更新主持人名单,把他的名字去掉了,谣言立马就来了:“水均益是因为个人作风问题被央视开除的!”

这话传得有鼻子有眼,连 “具体哪件事” 都有人编。

可稍微想想就知道不对劲:央视要是开除员工,哪会悄无声息?而且他退休前还在做重要访谈,要是真有问题,能让他安安稳稳待到退休?

说到底,不过是有人把 “退休交接” 故意歪成了 “负面新闻”。

但比起 “被开除”,“抛妻弃女” 的谣言,才真让他寒心。

水均益有过两段婚姻。

第一段是和王君,两人过了 17 年,有个女儿叫水亦诗。

2007 年两人和平离婚,他没争财产,选择净身出户,还跟王君约定好,会一直管女儿的生活和学习。

三年后,他和小 13 岁的杨迪结婚,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儿,可到了网上就变了味。

有人编故事:“水均益是婚内出轨,前妻王君出了车祸,他不管不顾还离婚,就是抛妻弃女!”

这话越传越广,甚至有人说 “王君现在瘫在床上”。

一开始水均益不想解释,觉得 “清者自清”,可没想到越沉默,大家越觉得 “是心虚”。

最先站出来替他说话的是女儿水亦诗,她好几次在网上说 “我爸特别疼我,我以他为荣”,可还是有人不信。

直到 2024 年 8 月,水亦诗生孩子,产房里的一幕被拍了下来。

水均益和王君都在,王君站在那跟护士说话,行动利索,气色也好,哪里有半点 “瘫痪” 的样子?这张照片一出来,“抛妻弃女” 的谣言才算彻底没了声。

可即便谣言一次次被戳破,水均益的生活里,还是少不了各种议论。

经历了这么多谣言,水均益也慢慢变了。

从一开始的 “沉默”,变成了 “用事实说话”。

他开通了短视频账号,不搞虚的,要么跟大家聊国际新闻,把当年跑战地的经历当成故事讲,要么分享家里的日常,比如跟妻子去公园散步,陪女儿带外孙。

有人问他 “老被谣言缠上,不烦吗?”

他笑着说:“烦也没用,不如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我是记者,一辈子讲事实,现在也一样,事实在这,谣言就站不住脚。”

看得出来,他没被谣言困住,反而活得更通透了,退休不是 “退场”,而是换个方式继续做自己擅长的事,继续过自己的日子。

结语

水均益这一辈子,该被记住的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谣言,该被记住的,是他在伊拉克战场冒着炮火拍报道的勇气,是他跟政要对话时不卑不亢的专业,是他当了 30 年新闻人守住的 “讲事实” 的底线。

公众人物的生活难免被关注,但关注不该变成 “窥探”,议论更不该变成 “造谣”。

水均益用一辈子证明了 “行得正、坐得端”,退休后又用清醒和坚韧对抗谣言。

信息来源:

来源:清成纪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