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意渐浓,番茄挂红。在阳高县的广袤田野间,一场丰收盛宴正热烈上演。大棚内,农民们弯腰采摘着色泽鲜艳、果形圆润的“阳高红”西红柿,欢声笑语随着满筐的果实溢出大棚;大棚外,冷链运输车整装待发,准备将西红柿送往全国各地。合作社里,种植户们议销路、算分红,丰收的底气扑
阳高县集中连片的设施蔬菜大棚。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翁剑 摄
秋意渐浓,番茄挂红。在阳高县的广袤田野间,一场丰收盛宴正热烈上演。大棚内,农民们弯腰采摘着色泽鲜艳、果形圆润的“阳高红”西红柿,欢声笑语随着满筐的果实溢出大棚;大棚外,冷链运输车整装待发,准备将西红柿送往全国各地。合作社里,种植户们议销路、算分红,丰收的底气扑面而来。
阳高县日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特别是土壤中富含硒、锌、铁等微量元素,是西红柿种植的黄金地带。2025年,该县立足产业长远发展,出台《“阳高红”西红柿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育苗、种植、加工等关键环节全面发力,为兴农之路搭建起坚实的“四梁八柱”。
该县依托山西农大番茄研究院及中科院土壤改良项目,引进推广“釜山88”“玲珑”“串红”“青甜”等30余个耐储运、高糖度的优良品种,精准契合市场需求;成立全产业链服务中心和行业协会,年均培训超3000人次,重点推广智能温控、熊蜂授粉等20项关键技术,为农户提供从播种到销售的全流程指导。
从2017年至2025年,“阳高红”西红柿从200亩露天试种,迅猛扩张至1.63万亩设施大棚;从零星产出,到年产值突破5亿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高品质鲜食番茄基地。“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成果,正是政策精准赋能的最佳见证。
“果子摘下来最多常温保存两天,如果没有冷链运输,损耗会特别大。”种植户韩永升向记者介绍道,“这‘最后一公里’的保鲜预冷难题,曾是制约‘阳高红’西红柿走向更广阔市场的瓶颈。”
《十条措施》将补齐冷链短板作为重点支持方向,明确对新建预冷库的经营主体给予最高28万元补贴。真金白银的投入精准滴灌到户,有效激发了广大种植户建设冷库的积极性。目前,阳高县预冷库总容量已超过7.9万立方米,冷链物流覆盖率从30%跃升至75%。依托快速构建的“预冷库+冷藏车+配送中心”三级冷链网络,“阳高红”西红柿损耗率降低15%,其新鲜品质得到了有效保障。
据了解,目前,“阳高红”西红柿已形成覆盖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及社区团购的多元销售网络,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郑州、广州等国内大中型城市。产品溢价较2018年显著提升30%—50%。
日前,记者在阳高县山西尚品源饮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一批品相略差的西红柿经过清洗、榨汁、杀菌、灌装,摇身一变成为备受市场欢迎的番茄汁。该公司负责人兰虎介绍,公司每年生产高端果汁饮品可消化鲜果3000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有效延伸了产业半径,提升了整体抗风险能力。
2025年,阳高县创新推出西红柿价格兜底保险,并将其纳入《十条措施》风险保障体系。县政府投入补贴资金,为20家种植大户的5000余亩西红柿投保,农户每亩仅需自付120元。
目前,“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全年累计带动1.2万农户直接或间接受益,户均增收2万余元,“阳高红”主产区村集体年收入均突破20万元。
下一步,阳高县将围绕“阳高红”西红柿产业持续深化升级,重点推进“四个转变”:从单季生产向全年供应转变、从初级农产品向品牌IP转变、从分散种植向数字工厂转变、从地域特产向国家地理标志精品转变,逐步推动西红柿产业成长为一条富民强县的产业链、一个承载乡村振兴希望的品牌符号。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翁剑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一点号